车身下部结构
    1.
    发明公开
    车身下部结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7799712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079504.2

    申请日:2023-08-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下部结构,其具备:将在车辆(Ve)的底板的下方配置的蓄电池包(20)与在蓄电池包(20)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的下边梁连结的侧框架(50);设置在蓄电池包(20)的内部,配置在蓄电池(27)之间,且沿车宽方向延伸出的下横梁(35);以及设置在蓄电池包(20)的内部,将下横梁(35)与底板连结的连结部(37)。连结部(37)设置在比蓄电池(27)靠车宽方向外侧的位置。

    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852176A

    公开(公告)日:2022-08-05

    申请号:CN202210046199.6

    申请日:2022-01-14

    Abstract: 提供能够保护蓄电池、冷却通路、而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20)具备蓄电池托盘(71),该蓄电池托盘(71)包括底板部(76)、右侧框架(96)及左侧框架(97)。蓄电池托盘具有电池配置区域部(115)、以及右侧的冲击吸收区域部(116)及左侧的冲击吸收区域部(116)。电池配置区域部设置于车宽方向的中央,且载置有蓄电池模块(62)。左右侧的冲击吸收区域部设置于电池配置区域部的车宽方向外侧。在电池配置区域部的内部,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设置有冷却蓄电池模块的冷却通路(85)。

    车辆后部构造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512475B

    公开(公告)日:2017-05-10

    申请号:CN201410373402.6

    申请日:2014-07-31

    Inventor: 立胁正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后部构造,能够避免车室的狭小化,并提高后轮罩的刚性和强度。本发明的车辆后部构造(1)的特征在于,具有后轮罩(5)和后侧车架(2),后轮罩(5)具有:后减震器收纳部(8),其向车宽方向内侧膨出,用于收纳后减震器(20);以及后减震器支承部(9),其设置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的上壁,用于支承后减震器(20),后侧车架(2)沿着后减震器收纳部(8)延伸,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设置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棱线(10),在后减震器收纳部(8)的车宽方向外侧,设置有沿棱线(10)在上下方向延伸的加固部件,加固部件的下端支承于后侧车架。

    车辆结构
    4.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443060B

    公开(公告)日:2017-01-11

    申请号:CN201410374650.2

    申请日:2014-07-31

    Inventor: 立胁正章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结构,将装载物收纳在车室底板中央部且降低座椅位置来谋求低底板化,将室内空间确保得较为宽阔而有助于多用化,并提高便利性。车辆结构(1)具有:配置在乘员所搭乘的车室底板(FL)上且收纳装载物(LG)的收纳部(2);以沿车宽方向跨着收纳部(2)的方式配置的盘形罩横梁(3);和供乘员落座的座椅(S),盘形罩横梁(3)具有:沿上下方向延伸的壁部(32);和配置在壁部(32)上且固定座椅(S)的后部的座椅固定部(32a、32b)。

    车辆前部构造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5593108A

    公开(公告)日:2016-05-18

    申请号:CN201480054168.9

    申请日:2014-10-01

    Inventor: 立胁正章

    Abstract: 本发明的车辆前部构造(11)具有:仪表盘部(20),其划分发动机室(12)和车室(13);底板部(40),其构成车室(13)的地板;和加强筋部(60),其在车宽方向的中央部设在从仪表盘部(20)至底板部(40)的前部的范围内,呈向车室(13)侧鼓出的形状。而且,加强筋部(60)具有: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的一对延伸部(61、61);和将该一对延伸部(61、61)的后端彼此连接的连接部(62),且该加强筋部从车室(13)侧观察呈U字形状。由此,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在仪表盘部(20)产生变形或振动。

    蓄电池组
    6.
    发明公开
    蓄电池组 审中-实审

    公开(公告)号:CN119069914A

    公开(公告)日:2024-12-03

    申请号:CN202410674622.6

    申请日:2024-05-28

    Abstract: 能兼顾蓄电池模块的保护和部件数量的削减、轻量化的蓄电池组。安装于车身(1)的底板下方的蓄电池组(10)具备:蓄电池模块(11),其在前后方向上排列配置有两个;蓄电池壳体(20),其具有沿左右方向延伸的横梁(50)。横梁具有:上部横梁(52);下部横梁(51),其配置于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上部横梁重叠的位置;螺栓固定部(53),其与壳体主体(21)的底面抵接,且通过螺栓(B3)将上部横梁与下部横梁相互固定。在壳体主体(21)的底面一体地设置有向下方突出且在前后方向上连续地延伸的第一突出部(321),第一突出部(321)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螺栓固定部(53)重叠的位置处与横梁(50)交叉。

    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
    7.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87179B

    公开(公告)日:2024-03-05

    申请号:CN202210126932.5

    申请日:2022-02-10

    Abstract: 提供能够将电池壳体的变形抑制得小、而且能够实现轻量化的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车辆搭载用电池封装体具备收纳多个蓄电池的蓄电池壳体。蓄电池壳体具备壳体框体、第一撑条及第二撑条。壳体框体通过前框架、后框架、右侧框架及左侧框架而形成为框状。第一撑条设置于前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前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一撑条轮廓部。第二撑条设置于后框架,且具有相对于后框架朝向上外侧变形的第二撑条轮廓部。

    车身下部结构
    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84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109840.6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车身下部结构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3548116A

    公开(公告)日:2021-10-26

    申请号:CN202110213161.9

    申请日:2021-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防止由于因例如侧面碰撞等输入的冲击载荷使通道发生变形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10)具备底板通道(14)、第一横梁(32)、第一加强构件(48)及第二加强构件(49)。底板通道在底板(13)的车宽方向中央部附近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第一横梁沿着车宽方向延伸,且与底板通道接合。第一加强构件具有分别从通道顶部(24)及通道侧壁(25)分离的第一上部(51)及第一左侧部(52)。第二加强构件与第一加强构件的第一上部接合,且与第一横梁的顶部(43)附近接合。

    车身下部结构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954684B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210109840.6

    申请日:2022-0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在输入冲击载荷时防止蓄电池损伤且高效吸收冲击载荷的能量的车身下部结构。车身下部结构具备蓄电池壳体(20)、下边梁(10)、壳体搭载框架(35)。壳体搭载框架(35)具有框架主体部(36)和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从框架主体部(36)向车宽方向内侧延伸,并与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的下表面接合。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固定有沿着车身前后方向延伸且支承蓄电池(Ba)的蓄电池支承框架(30)。在蓄电池壳体(20)的底壁(23)中的、与蓄电池壳体承受凸缘(37)接合的接合部和与蓄电池支承框架(30)接合的接合部之间设置有向下方鼓出的凹形状部(40)。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