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1435720B
公开(公告)日:2022-10-11
申请号:CN201911111481.2
申请日:2019-11-1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 , H01M50/244 , H01M50/204 , H01M50/249 , H01M10/613 , H01M10/625 , H01M10/647 , H01M10/655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在不伴随着重量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耐火性能的电池封装体。电池封装体(1)在金属制的底面板(2)内收容具有多个电池单元的电池单元集合体(3)和与电池单元集合体(3)的下表面(3a)接触地配置的冷却板(4),并且底面板(2)的上表面(2a)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分开,其中,底面板(2)具有形成为朝向冷却板(4)局部地凸出的形状的上突部(24),上突部(24)具有如下的高度,即,上突部(24)因从外部输入热量时的底面板(2)的热膨胀而伸展并向冷却板(4)变形,由此能够与冷却板(4)的下表面(4b)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370A
公开(公告)日:2018-08-28
申请号:CN201810124047.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输入到下纵梁的碰撞荷载高效地向车身的宽度方向内侧传递的车身的下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身的下部构造(下纵梁构造体C1)的特征在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内侧加强件(43)侧的第1侧面(44a)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外侧加强件(42)侧的第2侧面(45a)相比相对地向上方位移,电池组(51)支承于下纵梁(11)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31
申请号:CN202210166691.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具备:中立柱,其具有内侧构件、外侧构件以及中空部,该内侧构件具有根部,在该根部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该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对置地配置,该中空部位于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以及间隔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空部,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注入口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引导向所述第一注入口注入的液状的发泡剂。
-
公开(公告)号:CN115140175A
公开(公告)日:2022-10-04
申请号:CN202210166691.7
申请日:2022-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车身侧部构造。该车身侧部构造具备:中立柱,其具有内侧构件、外侧构件以及中空部,该内侧构件具有根部,在该根部形成有在车身前后方向上相互分离的第一注入口和第二注入口,该外侧构件与所述内侧构件对置地配置,该中空部位于所述内侧构件与所述外侧构件之间;以及间隔件,其配置在所述中空部,并具有面向所述第一注入口的反射部,所述反射部向所述车身前后方向引导向所述第一注入口注入的液状的发泡剂。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370B
公开(公告)日:2020-11-03
申请号:CN201810124047.7
申请日:2018-02-07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使输入到下纵梁的碰撞荷载高效地向车身的宽度方向内侧传递的车身的下部构造。本发明的车身的下部构造(下纵梁构造体C1)的特征在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内侧加强件(43)侧的第1侧面(44a)与加强件(41)的形成在外侧加强件(42)侧的第2侧面(45a)相比相对地向上方位移,电池组(51)支承于下纵梁(11)的下表面。
-
公开(公告)号:CN106985916A
公开(公告)日:2017-07-28
申请号:CN201610811619.X
申请日:2016-09-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8 , B62D25/088 , B62D25/1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支承刚性较高的车身前部结构。车身前部结构中,仪表板上构件(18)的左右的两端(23、23)连接于左右的减震器座(16),接合于转向悬轴(27)的悬架(30)向前方延伸,接合于横梁(24)的连接部件(50)向后方延伸,悬架(30)与连接部件(50)夹持着挡风玻璃下支承件(19)和/或仪表板下构件(12)而互相连接。
-
公开(公告)号:CN116729094A
公开(公告)日:2023-09-12
申请号:CN202310189104.0
申请日:2023-02-23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使悬架和电池组向车身的组装变得容易的电池组。电池组(100)具备多个单电池(111)、以及收纳多个单电池(111)的电池壳体(120),并且配置于车辆(1)的地板下。电池壳体(120)具备固定车辆(1)的后悬架(5)的柔性衬套(52)的悬架固定部(126)。
-
公开(公告)号:CN114628835A
公开(公告)日:2022-06-14
申请号:CN202111186598.4
申请日:2021-10-12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IPC: H01M50/24 , H01M50/244 , H01M50/249 , H01M10/625 , H01M10/658 , B60R16/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池盒结构,抑制重量的增加且提高了耐热性。电池盒结构包括:电池,设于车辆的地板的下方;下部盒,从下方覆盖电池;以及上部盒(4),具有配置于地板与电池之间的水平板部(11),从上方覆盖电池。上部盒(4)的水平板部(11)的外周部(2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厚度(t2),较水平板部(11)的内周部(30)的沿着上下方向的厚度(t1)更厚。上部盒(4)由金属制的材料形成为板状,在外周部(20),安装有板状的补强构件(25)。
-
公开(公告)号:CN108454371B
公开(公告)日:2021-07-02
申请号:CN201810129556.9
申请日:2018-02-08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身的下部构造,在车身的侧面碰撞时能够更可靠地保护蓄电池组。本发明的车身的下部构造具备:配置在底板的下方的蓄电池组(51);在车身宽度方向外侧沿前后方向延伸的下纵梁(11);以及使蓄电池组(51)支承于下纵梁(11)的蓄电池侧框架(61),蓄电池侧框架(61)中,该蓄电池侧框架(61)的位于车宽方向外侧的下表面(61c)与该蓄电池侧框架(61)的形成于车宽方向内侧的蓄电池组(51)的支承部(61b)相比位于下方。
-
公开(公告)号:CN11903756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9
申请号:CN202310550174.4
申请日:2023-05-16
Applicant: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底部结构,能够抑制地板横梁件变形后与电池干涉。车辆底部结构包括:地板底板;电池,设置在所述地板底板在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侧梁,设置在所述地板底板的车宽方向的外侧且沿着车辆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地板横梁件,连接于所述侧梁且朝向所述车宽方向的内侧延伸,其中所述地板横梁件包括脆弱部,所述脆弱部设置在所述车宽方向上较所述电池更外侧、且在所述地板横梁件的所述车辆上下方向的下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