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63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3222.2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把用前部构造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置着的前角部件(16)的前柱(17)与柱内板(31)和柱外板(32)接合而形成筒状。前柱的前重合部(33)通过将柱内板的第一前凸缘(31b)的柱外面与柱外板的第二前凸缘(32b)的柱内面接合而形成;后重合部(34)通过将柱内板的第一后凸缘(31c)的柱内面与柱外板的第二后凸缘(32c)的柱内面接合而形成。在前重合部的柱外面安装有挡风玻璃的侧缘内面。一边保持前柱的刚性,一边减小驾驶者观察到的前柱的宽度,扩大前方可见区的宽度,提高前角部件的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416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680021435.8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无需使用复杂的构造-例如在前立柱处形成窗户部件,就能改善前拐角构件的远侧相对于驾驶座视角的可观察性,并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在风挡玻璃(13)的侧边缘与侧玻璃(14d)的前边缘之间设置了前拐角构件(16)。假定驾驶员(12)的瞳孔间距为66mm,且该驾驶员用其两眼(12a、12b)向前拐角构件的方向进行观察,并假定在指向前拐角构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车辆外部的物体18所处的位置与驾驶员瞳孔(12c、12d)的距离至少为5m。如果将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进行观察时前拐角构件和物体的宽度分别设定为M和A,且宽度A为155mm,则即使存在前拐角构件,前拐角构件的宽度M也使得驾驶员能看到物体18宽度A的1/3部分或更大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176B
公开(公告)日:2010-04-14
申请号:CN200710127301.0
申请日:2007-06-27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J10/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使门挡风雨条与侧模制件形成接触以限制灰尘等侵入前柱与侧门之间的间隙内的车辆前部结构。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由树脂制成的上模制件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上部。另外,由树脂制成的侧模制件(28)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并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13b)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此外,沿侧门(14)的前部设置门挡风雨条(31),并且该挡风雨条(31)被构造成与侧模制件(28)形成接触。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574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80033231.1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角部件的部件数以及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41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720.0
申请日:2006-07-06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构形为压力不会集中在前柱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上,而且即使前柱形成得细,也能够改善前柱的上部和下部的接合强度。前柱(17)的上部经由上部接合面板(43)接合到车顶头部部件(41)的侧端部和车顶侧面部件(42)的前端部上。前柱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缘与侧门的前缘之间,并且通过柱内侧面板(31)与柱外侧面板(32)的接合形成为筒状,车顶头部部件沿着风挡玻璃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头部内侧面板(44)与车顶面板(45)的接合形成为大致筒状。车顶侧面部件沿着侧门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侧面内侧面板(46)与车顶形成部件(45)的接合形成为筒状。上部接合面板设置在柱内侧面板的驾驶室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41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680027720.0
申请日:2006-07-06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构形为压力不会集中在前柱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上,而且即使前柱形成得细,也能够改善前柱的上部和下部的接合强度。前柱(17)的上部经由上部接合面板(43)接合到车顶头部部件(41)的侧端部和车顶侧面部件(42)的前端部上。前柱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缘与侧门的前缘之间,并且通过柱内侧面板(31)与柱外侧面板(32)的接合形成为筒状,车顶头部部件沿着风挡玻璃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头部内侧面板(44)与车顶面板(45)的接合形成为大致筒状。车顶侧面部件沿着侧门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侧面内侧面板(46)与车顶形成部件(45)的接合形成为筒状。上部接合面板设置在柱内侧面板的驾驶室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175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109599.2
申请日:2007-06-27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J10/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33/06 , B60J10/248 , B60J10/40 , B60J10/70 , B60J10/76 , B60J10/86 ,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即使在模制件与前柱之间的间隙是变化的,也可以利用中空形部分可靠封盖所述间隙,防止侧门打开时前柱的外观变差。前柱(17)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与侧门(14)的前部之间,模制件(27)装配在风挡玻璃(13)的外周部分。而且,风挡玻璃(13)的侧部的内表面接合在前柱(17)上,并且与前柱(17)形成接触的中空形部分(28d)设置在模制件(27)处。而且,中空形部分(28d)被构造成与前柱(17)形成接触以封盖模制件(27)与前柱(17)之间的间隙。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6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3231.1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角部件的部件数以及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416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80021435.8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无需使用复杂的构造—例如在前立柱处形成窗户部件,就能改善前拐角构件的远侧相对于驾驶座视角的可观察性,并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在风挡玻璃(13)的侧边缘与侧玻璃(14d)的前边缘之间设置了前拐角构件(16)。假定驾驶员(12)的瞳孔间距为66mm,且该驾驶员用其两眼(12a、12b)向前拐角构件的方向进行观察,并假定在指向前拐角构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车辆外部的物体18所处的位置与驾驶员瞳孔(12c、12d)的距离至少为5m。如果将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进行观察时前拐角构件和物体的宽度分别设定为M和A,且宽度A为155mm,则即使存在前拐角构件,前拐角构件的宽度M也使得驾驶员能看到物体18宽度A的1/3部分或更大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096177A
公开(公告)日:2008-01-02
申请号:CN200710127302.5
申请日:2007-06-27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J1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安装玻璃的玻璃安装结构,其可以防止玻璃破裂。在封闭驾驶室(11)中的开口部分(11a)的玻璃(13)上设置锁定元件(52),在开口部分(11a)上形成与锁定元件(52)相对的安装部分(54),并且设置被锁定元件(57)用于通过将锁定元件(52)锁定在安装部分(54)上而将玻璃(13)安装在开口部分(11a)上。在锁定元件(52)可以相对于安装部分(54)移动的状态下通过锁定元件(52)保持被锁定元件(57)。锁定元件(51)设置在风挡玻璃(13)的侧部的下部内表面或上部内表面中的至少一个上。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