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1203416A
公开(公告)日:2008-06-18
申请号:CN200680021435.8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无需使用复杂的构造—例如在前立柱处形成窗户部件,就能改善前拐角构件的远侧相对于驾驶座视角的可观察性,并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在风挡玻璃(13)的侧边缘与侧玻璃(14d)的前边缘之间设置了前拐角构件(16)。假定驾驶员(12)的瞳孔间距为66mm,且该驾驶员用其两眼(12a、12b)向前拐角构件的方向进行观察,并假定在指向前拐角构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车辆外部的物体18所处的位置与驾驶员瞳孔(12c、12d)的距离至少为5m。如果将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进行观察时前拐角构件和物体的宽度分别设定为M和A,且宽度A为155mm,则即使存在前拐角构件,前拐角构件的宽度M也使得驾驶员能看到物体18宽度A的1/3部分或更大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203416B
公开(公告)日:2010-12-22
申请号:CN200680021435.8
申请日:2006-06-09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无需使用复杂的构造-例如在前立柱处形成窗户部件,就能改善前拐角构件的远侧相对于驾驶座视角的可观察性,并能缓解驾驶员的疲劳。在风挡玻璃(13)的侧边缘与侧玻璃(14d)的前边缘之间设置了前拐角构件(16)。假定驾驶员(12)的瞳孔间距为66mm,且该驾驶员用其两眼(12a、12b)向前拐角构件的方向进行观察,并假定在指向前拐角构件的视线方向上、位于车辆外部的物体18所处的位置与驾驶员瞳孔(12c、12d)的距离至少为5m。如果将坐在驾驶座上的驾驶员进行观察时前拐角构件和物体的宽度分别设定为M和A,且宽度A为155mm,则即使存在前拐角构件,前拐角构件的宽度M也使得驾驶员能看到物体18宽度A的1/3部分或更大部分。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63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3222.2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把用前部构造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置着的前角部件(16)的前柱(17)与柱内板(31)和柱外板(32)接合而形成筒状。前柱的前重合部(33)通过将柱内板的第一前凸缘(31b)的柱外面与柱外板的第二前凸缘(32b)的柱内面接合而形成;后重合部(34)通过将柱内板的第一后凸缘(31c)的柱内面与柱外板的第二后凸缘(32c)的柱内面接合而形成。在前重合部的柱外面安装有挡风玻璃的侧缘内面。一边保持前柱的刚性,一边减小驾驶者观察到的前柱的宽度,扩大前方可见区的宽度,提高前角部件的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0473574C
公开(公告)日:2009-04-01
申请号:CN200580033231.1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角部件的部件数以及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41A
公开(公告)日:2008-07-30
申请号:CN200680027720.0
申请日:2006-07-06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构形为压力不会集中在前柱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上,而且即使前柱形成得细,也能够改善前柱的上部和下部的接合强度。前柱(17)的上部经由上部接合面板(43)接合到车顶头部部件(41)的侧端部和车顶侧面部件(42)的前端部上。前柱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缘与侧门的前缘之间,并且通过柱内侧面板(31)与柱外侧面板(32)的接合形成为筒状,车顶头部部件沿着风挡玻璃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头部内侧面板(44)与车顶面板(45)的接合形成为大致筒状。车顶侧面部件沿着侧门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侧面内侧面板(46)与车顶形成部件(45)的接合形成为筒状。上部接合面板设置在柱内侧面板的驾驶室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1233041B
公开(公告)日:2011-04-13
申请号:CN200680027720.0
申请日:2006-07-06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Abstract: 一种车辆前部构造构形为压力不会集中在前柱的上接合部和下接合部上,而且即使前柱形成得细,也能够改善前柱的上部和下部的接合强度。前柱(17)的上部经由上部接合面板(43)接合到车顶头部部件(41)的侧端部和车顶侧面部件(42)的前端部上。前柱设置在风挡玻璃的侧缘与侧门的前缘之间,并且通过柱内侧面板(31)与柱外侧面板(32)的接合形成为筒状,车顶头部部件沿着风挡玻璃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头部内侧面板(44)与车顶面板(45)的接合形成为大致筒状。车顶侧面部件沿着侧门的上缘设置,并且通过侧面内侧面板(46)与车顶形成部件(45)的接合形成为筒状。上部接合面板设置在柱内侧面板的驾驶室内侧。
-
公开(公告)号:CN100357131C
公开(公告)日:2007-12-26
申请号:CN200480001142.4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菅原智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8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反光镜,其为了使在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上成像的镜像比在驾驶座侧反光镜(D)上成像的镜像大,驾驶座侧反光镜(D)的曲率半径RD为R620,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的曲率半径RP1为R1000,使在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上成像的镜像变大。另外,在所述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的下侧设置辅助反光镜(P2),该辅助反光镜(P2)的曲率半径RP2和驾驶座侧反光镜(D)的曲率半径RD为RP2<RD,并且设置旋转轴,使辅助反光镜(P2)的镜面角度能够改变。
-
公开(公告)号:CN101031464A
公开(公告)日:2007-09-05
申请号:CN200580033231.1
申请日:2005-09-12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2D25/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2D25/04
Abstract: 本发明在挡风玻璃(13)的侧缘与侧玻璃(14d)的前缘之间设有沿着所述挡风玻璃(13)的侧缘以及所述侧玻璃(14d)的前缘延伸的前角部件(16)。其特征在于,在车辆的驾驶席上落座的驾驶者所观察的前角部件(16)的宽度B为40~58mm。一边保持前角部件的刚性,一边在几乎不增加前角部件的部件数以及制造工时数的情况下提高从驾驶席对前角部件对面侧的辨认性。
-
公开(公告)号:CN1701004A
公开(公告)日:2005-11-23
申请号:CN200480001142.4
申请日:2004-09-30
Applicant: 日野自动车株式会社
Inventor: 菅原智博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R1/082
Abstract: 一种车辆用反光镜,其为了使在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上成像的镜像比在驾驶座侧反光镜(D)上成像的镜像大,驾驶座侧反光镜(D)的曲率半径RD为R620,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的曲率半径RP1为R1000,使在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上成像的镜像变大。另外,在所述副驾驶座侧反光镜(P1)的下侧设置辅助反光镜(P2),该辅助反光镜(P2)的曲率半径RP2和驾驶座侧反光镜(D)的曲率半径RD为RP2<RD,并且设置旋转轴,使辅助反光镜(P2)的镜面角度能够改变。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