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79394A
公开(公告)日:2022-04-05
申请号:CN20211159856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扬华源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判定需监测隧道截面;步骤2、地质雷达检测;步骤3、确定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步骤4、选择变形位移计;步骤5、开设弧形槽;步骤6、组装变形位移计;步骤7、埋设变形位移计;步骤8、封槽;步骤9、隧道变形实时监测;步骤10、计算变形位移计的实际空间变形量;步骤11、隧道安全预警。本发明通过将变形位移计随柔性管嵌入到隧道二衬结构内,既不侵占隧道限界,也不影响隧道二衬结构,保证隧道通行安全。同时,变形位移计空间坐标将发生改变,很清晰反映隧道局部衬砌结构受力情况,与衬砌结构共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4279394B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111598569.9
申请日:2021-12-24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 成都扬华源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包括步骤1、判定需监测隧道截面;步骤2、地质雷达检测;步骤3、确定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步骤4、选择变形位移计;步骤5、开设弧形槽;步骤6、组装变形位移计;步骤7、埋设变形位移计;步骤8、封槽;步骤9、隧道变形实时监测;步骤10、计算变形位移计的实际空间变形量;步骤11、隧道安全预警。本发明通过将变形位移计随柔性管嵌入到隧道二衬结构内,既不侵占隧道限界,也不影响隧道二衬结构,保证隧道通行安全。同时,变形位移计空间坐标将发生改变,很清晰反映隧道局部衬砌结构受力情况,与衬砌结构共同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15596510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224557.4
申请日:2022-10-09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CN) , 西南交通大学(CN) , 成都扬华源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CN)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隧道排水管道淤堵监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基于压力测量的隧道排水管道淤堵监测系统及方法,在所述隧道排水管的监测段入水口处预设有第一预留操作空间,在所述隧道排水管的其它区域还预设有第二预留操作空间和第三预留操作空间;所述第一预留操作空间、所述第二预留操作空间、所述第三预留操作空间内设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一预留操作空间设有流速计,所述流速计的计量部分布在所述隧道排水管内;所述第一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二压力传感器、所述第三压力传感器、所述第四压力传感器分别设在所述隧道排水管的外壁正下方,通过传感器支撑块分别对各个传感器进行支撑。采用本发明具有判断准确率高、操作便捷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0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337962.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穿越松散碎石弃土堆的加固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隧道洞口设置填平反压区,隧道穿越的弃土堆采用锚筋桩+联系梁组合结构进行防护加固;步骤2,洞内拱底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注浆小导管前端部呈锥形,洞内拱底以下部分管壁四周钻四排压浆孔,施工时,除电缆沟槽外侧设置一根斜向下打入仰拱基底外,其余注浆小导管均垂直打入基底;步骤3,隧道周边径向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周边径向的注浆小导管管壁四周钻四排压浆孔,施工时钢管垂直隧道拱边打入围岩。
-
公开(公告)号:CN112095583A
公开(公告)日:2020-12-18
申请号:CN202010840497.3
申请日:2020-08-20
Applicant: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Inventor: 周祥 , 骆俊晖 , 宋伟 , 孙朋雷 , 林增海 , 唐国军 , 米徳才 , 陈人豪 , 熊劲松 , 李洋溢 , 叶琼瑶 , 黄东 , 黄云 , 张观树 , 徐龙旺 , 邵羽 , 刘宗辉 , 雷德全 , 黄海峰 , 杨敏 , 畅振超 , 陈庆林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黏土充填型岩溶隧道树根桩处治方法,涉及黏土充填型岩溶隧道处治领域。该方法包括:现场测量放样、间隔钻孔;清孔、验孔;验孔步骤合格后,在钻孔内安装钢筋笼;向钻孔灌注混凝土,并使混凝土覆盖钢筋笼,以完成桩基灌注;在桩基质量检测合格后,在黏土充填型岩溶隧道的仰拱底部施工碎石垫层和钢筋混凝土垫台;施工仰拱底钢支架、仰拱钢筋和仰拱混凝土,完成树根桩的施工。该黏土充填型岩溶隧道树根桩处治方法能有效解决夹砂层的问题,避免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并且便于对处治效果进行量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569833A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2311295396.2
申请日:2023-10-08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运营期隧道基底松散层注浆地基处理方法,属于隧道地基处理技术领域,将注浆地基划分为封堵区和灌注充填区,封堵区设置在灌注充填区的两侧,先对封堵区进行钻孔注浆,然后再对灌注充填区进行注浆填充。本发明相较于常规注浆加固注浆呈辐射形渗透存在浆液的浪费,本技术给注浆施加了边界约束,将填充区所有的浆液充分利用。相较于常规注浆加固单纯靠渗透扩散,距注浆中心越远注浆密度越低,本方法在两侧和浅层灌浆的约束下填充区采用高压注浆,使得隧道基底的梯形承力区得到均匀的高密度注浆。
-
公开(公告)号:CN114718602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337962.0
申请日:2022-03-31
Applicant: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隧道穿越松散碎石弃土堆的加固处治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隧道洞口设置填平反压区,隧道穿越的弃土堆采用锚筋桩+联系梁组合结构进行防护加固;步骤2,洞内拱底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注浆小导管前端部呈锥形,洞内拱底以下部分管壁四周钻四排压浆孔,施工时,除电缆沟槽外侧设置一根斜向下打入仰拱基底外,其余注浆小导管均垂直打入基底;步骤3,隧道周边径向采用注浆小导管注浆加固;周边径向的注浆小导管管壁四周钻四排压浆孔,施工时钢管垂直隧道拱边打入围岩。
-
公开(公告)号:CN216866728U
公开(公告)日:2022-07-01
申请号:CN202220699328.7
申请日:2022-03-28
Applicant: 成都扬华源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广西北投交通养护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隧道构造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构造,包括二次衬砌层和喷射混凝土层,所述喷射混凝土层包括从内向外依次叠置的结晶阻垢层、渗透封闭层和整体固化层,在所述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构造上形成有泄水孔,所述泄水孔贯穿所述整体固化层、所述渗透封闭层和所述结晶阻垢层,在所述结晶阻垢层与所述二次衬砌层之间设置排水管组件,所述排水管组件与所述泄水孔连通。本申请的目的在于针对目前在岩溶区采用矿山法修建的隧道支护结构中难以有效抑制喷射混凝土层析出钙离子结晶物的问题,提供一种矿山法隧道初期支护构造。
-
公开(公告)号:CN117145496A
公开(公告)日:2023-12-01
申请号:CN202311001476.2
申请日:2023-08-09
Applicant: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中交二航局广西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大断面软弱围岩隧道横洞转正洞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沿与隧道正洞垂直的车行横洞朝向所述隧道正洞施工,在所述隧道正洞内挖出与所述车行横洞方向平行的导洞;随导洞开挖的同时在导洞内设置支护装置,以支撑隧道正洞;截去支护装置中处于正洞所在区域中的部分后转正洞挖掘施工。本发明无需斜向迂回转体施工,施工效率大幅提高,同时挖设的导洞宽度大于车行横洞,利用支护装置支撑正洞且通过截去门式架位于正洞区域部分后,再挖掘正洞的方式,使得无需进行挑顶以及扩挖步骤,控制整个施工过程的开挖面积远小于传统施工方式,即使是在地质自稳定较差的区域施工,也能够保证其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85554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07671.X
申请日:2024-07-08
Applicant: 广西新发展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 广西交通设计集团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21F17/18 , G06N3/045 , G06N3/0442 , G06N3/0464 , G06F18/24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支护变形特性的隧道围岩分区分级智能监测预警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S1:获取隧道开挖段所处岩层的物理力学参数;S2:根据隧道围岩响应特性绘制围岩‑支护相互作用曲线;S3:结合围岩支护作用曲线对隧道施工围岩变形特征进行区域划分,确定不同变形区域的预警阈值和各划分区域的分级预警标准;S4:在隧道周边设置多个监测点获取隧道实时变形信息,基于CNN‑LSTM网络对监测点变形特征进行智能分类,自动划分出不同变形区域。将区域监测点变形信息与该区域预警标准进行对比,判断预警等级并发送预警信号。本发明根据围岩支护变形特征建立分级预警标准,采用智能化方法提高了预警精度,降低隧道施工安全风险。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