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744280A
公开(公告)日:2024-03-22
申请号:CN202410087669.2
申请日:2024-01-22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西南交通大学
Inventor: 赵才友 , 罗信伟 , 刘文武 , 王平 , 吴嘉 , 郑钧元 , 胡思安 , 潘鹏 , 涂勤明 , 赖晨翔 , 韦安祺 , 木东升 , 赵炎南 , 高鑫 , 张鑫洁 , 师多佳 , 雷佳鑫 , 惠庆敏 , 耿明婧
IPC: G06F30/17 , G06F30/13 , G06F30/20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浮置板轨道剪力铰优化设计方法,属于轨道交通减振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S1、建立车辆‑悬浮板轨道‑隧道耦合动力学模型;S2、计算不同剪力铰布置形式下的关键动力学响应,包括车体加速度、隧道壁加速度、板端位移、垂向轮轨力和钢轨加速度;S3、根据S2中的布置方案,确定剪力铰刚度;S4、建立剪力铰精细化模型,进行剪力铰应力分析。本发明采用上述的一种浮置板轨道剪力铰优化设计方法,可以改善剪力铰的力学性能,使得列车在荷载激励下剪力铰结构受力更加合理,从而提高剪力铰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4969918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79706.2
申请日:2022-05-2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预制板式整体道床轨道结构BIM快速建模方法及其装置,其中建模方法包括:根据线路平面和纵断面数据,生成空间三维线路用于轨道结构的放样;根据空间三维线路进行钢轨的建模与放样,获得钢轨三维模型;选定扣件类型,并建立扣件模型组装族;根据预制板的实际几何尺寸建立预制板模型族;根据扣件模型组装族和预制板模型族建立扣件‑预制轨道板自适应构件;创建自适应点,进行全线几何构件的放样。通过上述方式,本申请结合BIM技术,可实现整体道床轨道结构的精确、快速建模。具有可视化、协调性和优化性能高的特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792915A
公开(公告)日:2024-10-18
申请号:CN202410958753.7
申请日:2024-07-1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枕道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角度放大原理的轨枕道床无级减振增益装置。该基于角度放大原理的轨枕道床无级减振增益装置具体包括:轨枕基体、传动机构、配重台车和吸能机构;上转轴与上活动圆槽转动连接,下转轴与下活动圆槽转动连接;纵轴轴线与水平中心线的夹角为放大角α;上转轴位于最下方的上活动圆槽且下转轴位于最上方的下活动圆槽时,放大角α为最小放大角αmin,上转轴位于最上方的上活动圆槽且下转轴位于最下方的下活动圆槽时,放大角α为最大放大角αmax,放大角α包括上活动圆槽组数*下活动圆槽组数组合方式,放大角α于45°≤αmin≤α≤αmax≤90°间无级变化。本发明具有实现无级减振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8166587A
公开(公告)日:2024-06-11
申请号:CN202410407650.1
申请日:2024-04-07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轨枕道床减振增益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杠杆放大原理的梯形轨枕道床减振增益装置。该基于杠杆放大原理的梯形轨枕道床减振增益装置具体包括:杠杆机构、导力机构、吸能机构和承载机构;减震增益装置设置于两轨枕之间,导力机构和吸能机构分别固设于杠杆机构的两端,承载机构作为支点与杠杆机构靠近导力机构的一端转动连接,导力机构与两轨枕连接,吸能机构与混凝土基底固定连接;所述杠杆机构与所述吸能机构连接的一端设有配重仓。本发明具有满足分级减振、降低改造难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9593262A
公开(公告)日:2025-03-11
申请号:CN202411567093.6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提供一种多级减振弹簧浮置板道床及调节方法,包括浮置板件、下置式隔振器、侧置式隔振器、第一刚度调节装置、第二刚度调节装置、基底、排水沟和剪力铰装置。本发明的结构具有比普通弹簧浮置板更低的动刚度,但静刚度却未降低,即在提高轨道系统减振效果的同时又保障了承载力。并具有一定的横向刚度,使得轨道结构在曲线地段受力状况明显改善。也可以实现10Hz以内的超低频减振,且抑制了传统弹簧浮置板的“低频振动放大”现象。
-
公开(公告)号:CN116927005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821640.8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铁路轨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滚动带式滑床板结构,包括支撑部、基本轨、驱动部、转辙器、尖轨和滚动带,所述基本轨均安装于所述支撑部上,所述滚动带可转动安装于所述支撑部,所述尖轨的至少一部分固定于所述滚动带,所述驱动部与所述滚动带传动连接,以能够通过驱动所述滚动带带动所述尖轨的至少一部分靠近和远离所述基本轨,所述转辙器用于控制所述驱动部的工作状态。本发明利用滚动带作为滑床板以带动尖轨的完成转辙,本发明可以减小尖轨扳动时的阻力,进而减少滚动带被磨损的情况而提高滚动带的工作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937296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1568109.5
申请日:2024-11-05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 中铁十五局集团建筑装配科技有限公司 , 安境迩(上海)科技有限公司
Inventor: 刘文武 , 郭英超 , 倪雷 , 陈帅 , 陈德忠 , 刘海瑞 , 潘鹏 , 尹华拓 , 李平 , 韦安祺 , 钱鼎玮 , 郭艳娜 , 木东升 , 王海 , 李飞 , 郭继昌 , 王英豪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梯形轨枕自下而上灌浆袋施工方法及梯形轨枕系统,该方法的施工工艺中,采用先浇筑底座而后铺装梯形轨枕,接着粘贴、灌注灌浆袋,通过灌浆袋中的灌浆料凝结硬化,为梯形轨枕提供支承,再浇筑侧边挡台的施工方式,避免了梯形轨枕纵梁底部与底座混凝土的粘连,因此不需要套装包裹套,杜绝了蜂窝麻面和空吊问题,且因灌浆袋为点式支撑,枕底与底座相距更远,因此更不易发生枕底“硬碰硬”现象、更易于枕底的观察与检修。
-
公开(公告)号:CN115329419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770267.3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长枕式整体道床轨行区快速BIM设计方法,所述方法包括:绘制出一个闭合的钢轨断面,根据线路数据形成三维空间线路,对钢轨断面进行空间放样完成钢轨三维模型建模;基于所述钢轨模型来建立扣件模型组装族;建立轨枕模型族,将所述扣件模型组装族和轨枕模型族整合,形成扣件轨枕组合模型;建立道床横断面,沿空间线路放样完成道床建模;设置道床长度和缝值实现道床等间距断开,完成BIM模型初步设计;根据线路不同位置情况,对BIM模型进行修改完善,生成完整长枕式整体道床BIM模型。通过上述步骤即可以准确、高效地实现长枕式整体道床轨行区快速BIM设计,提高设计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
-
公开(公告)号:CN220520975U
公开(公告)日:2024-02-23
申请号:CN202322041842.9
申请日:2023-08-01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纵连式梯形轨枕预制板轨道结构,包括若干个纵向连接的轨道组件;所述轨道组件包括钢轨、扣件、后浇承轨台和梯形轨枕预制板;所述后浇承轨台设于所述梯形轨枕预制板,所述钢轨通过所述扣件固定于所述后浇承轨台;相邻的所述轨道组件之间设有用于连接的锚固装置。本申请的纵连式梯形轨枕预制板轨道结构中,轨道组件之间采用纵连式的结构,可以将每块梯形轨枕预制板受到的剪切应力传递、分散到相邻的轨道组件处,也消除由于温度梯度引起的梯形轨枕翘曲变形,可有效提高梯形轨枕预制板轨道结构的纵向及横向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221626700U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323417238.8
申请日:2023-12-14
Applicant: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梯形轨枕道床吸音板,其包括铝合金制成的吸音盖板和填充于吸音盖板夹层空腔内的吸音棉,吸音盖板的上表面均布有多个与夹层空腔连通的第一通孔;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梯形轨枕道床吸音系统,其包括道床、梯形轨枕、扣压件以及上述的新型梯形轨枕道床吸音板,道床上设有水沟和分别设置于水沟两侧的轨枕凹槽,轨枕凹槽的底面为水沟的两侧顶面,梯形轨枕固定在轨枕凹槽上,梯形轨枕与轨枕凹槽之间设有第一减震垫片;新型梯形轨枕道床吸音板盖设在水沟的上方,且通过扣压件固定在轨枕凹槽的底面上,新型梯形轨枕道床吸音板与轨枕凹槽之间设有第二减震垫片。本实用新型具有易于维护、寿命长、吸音性能好的优点。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