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表板横梁上的控制器集成固定结构及其拆卸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198606A

    公开(公告)日:2023-06-02

    申请号:CN202310341334.4

    申请日:2023-04-0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仪表板横梁上的控制器集成固定结构及其拆卸方法,其中控制器集成固定结构包括上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左支架和右支架分别相对设置上支架的延伸两侧且与上支架固定连接;仪表板一侧空出并形成镂空结构,镂空结构位于汽车的手套箱的内侧;镂空结构具有预留位置;横梁的至少一段位于镂空结构所在处,控制器集成固定结构安装在横梁上,且控制器集成固定结构位于所述预留位置。本发明通过车辆整车布置配合,将车辆的仪表台内部右侧的空间空出,为布置控制器集成结构留出空间,巧妙利用仪表台手套箱内侧的镂空结构,在少拆卸原车部件的情况下,实现控制器集成结构上电器控制器的装、拆方便性。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00B

    公开(公告)日:2020-07-28

    申请号:CN201811004179.2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顶用行李架,通过将行李架本体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且与行李架本体直接与车顶粘接,而且,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行李架本体连接的同时,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从而实现行李架本体通过连接结构与车顶牢固连接;本发明使得车顶不预留凸焊螺栓,同时车顶饰条不开孔,即可实现连接固定,且消费者也能够后期自行加装车行李架本体,便于操作,且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本发明车行李架本体于车顶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发明中的摩擦块,可以根据行李架本体的设计负载重量,进行摩擦块长度灵活设计,使车行李架本体充分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一种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3428210A

    公开(公告)日:2021-09-24

    申请号:CN202110921325.3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该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包括主横梁、前连接支架、上支架、前连接衬板、加强支架以及下支架,上支架上设有凹槽,主横梁搭接在凹槽内,前连接支架位于上支架的上方,且前连接支架的一端与主横梁的侧壁连接,前连接衬板将上支架的一端和前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前连接支架、前连接衬板、上支架以及主横梁共同形成一个盒装封闭腔体,加强支架的一端与主横梁的侧壁搭接、另一端与上支架远离前连接衬板的一端连接;加强支架和前连接支架能够将主横梁固定在凹槽内。本发明可用于平台化系列车型转向管柱布置以及安装固定结构,能够满足安装刚度、强度以及模态要求。

    车辆仪表台结构及车辆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2429093A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1421154.X

    申请日:2020-12-04

    Inventor: 齐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车辆仪表台结构,所述车辆仪表台结构包括安装骨架和电子设备连接组件,所述安装骨架包括仪表台管梁、管梁支架和仪表台骨架,所述管梁支架沿上下向延伸,用以支承于车身结构,所述仪表台管梁设于所述管梁支架上端、且沿横向延伸,电子设备连接组件,包括安装臂,所述安装臂具有连接端和固定端,所述安装臂的所述固定端支承于所述安装骨架,所述安装臂的所述连接端用以支承电子设备。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中,电子设备通过电子设备连接组件安装在安装骨架上,将电子设备的重量分散在仪表台管梁、管梁支架和仪表台骨架上,以解决现有的车辆仪表台结构安装强度及刚度不够的问题。

    一种遮阳帘安装机构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8556598B

    公开(公告)日:2019-12-17

    申请号:CN201810482977.X

    申请日:2018-05-18

    Inventor: 齐刚 卢秀兰 费翔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阳帘安装机构,在不破坏车身原有结构的前提下,设计了与车身相匹配的固定支架,通过在尼槽与尼槽胶条之间安装固定支架的尼槽配合段;通过设置与尼槽配合段相连的门框钣金配合段,并通过门框钣金配合段与尼槽配合段的第四侧板构成第一凹槽,用于容纳第二侧板与内层钣金的连接处,有利于对第二侧板与内层钣金的连接处实现限位;通过设置Z字形结构的胶条避让段,并在胶条避让段的第一水平段、竖直段与门框钣金配合段的第三连接板之间形成第二凹槽,第二凹槽用于容纳胶条舌边,从而有利于隐藏胶条舌边,提高了整车内饰的美观度;通过设置具有安装槽的导轨固定块,用于安装遮阳帘导轨,从而起到对遮阳帘导轨的限位和固定作用。

    一种遮阳帘导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82082A

    公开(公告)日:2018-09-04

    申请号:CN201810490713.9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阳帘导轨安装结构,通过在尼槽侧板上预留限位孔、在内层钣金上预留导向豁口,用于拆装安装支架,由于导向豁口位于胶条舌边在内层钣金的覆盖面积内,不会影响整车外观,不会对车身结构造成破坏;通过在第二侧板上设置与限位孔匹配的限位卡爪,从而便于将安装支架与车身之间可靠连接,防止滑脱;通过设置胶条避让段,并在胶条避让段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倒置的U形凹槽,用于容纳胶条舌边,有效避让了胶条舌边;由于胶条避让段为Z字形结构,其第一水平段与内层钣金相贴合,第二水平段固定连接用于安装遮阳帘导轨的固定块,由此避免将遮阳帘导轨直接固定在车身原有型面上,从而规避了遮阳帘导轨在车身复杂型面的匹配问题。

    发动机下护板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7600003A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711001560.9

    申请日:2017-10-24

    Inventor: 齐刚 卢秀兰 胡刚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发动机下护板,包括下护板本体(1),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开设有变速箱漏油口(2)、机油滤芯更换口(3)和发动机漏油口(4),所述变速箱漏油口(2)、所述机油滤芯更换口(3)和所述发动机漏油口(4)上均通过连接件(5)安装有盖板(6);所述下护板本体(1)上至少设有1个通风结构(7)。本发明具有变速箱漏油口、机油滤芯更换口和发动机漏油口,方便更换机油和机滤,并且能够有效保护发动机,而且还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一种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

    公开(公告)号:CN113428210B

    公开(公告)日:2022-04-15

    申请号:CN202110921325.3

    申请日:2021-08-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及包含其的车辆,该转向管柱平台化固定结构包括主横梁、前连接支架、上支架、前连接衬板、加强支架以及下支架,上支架上设有凹槽,主横梁搭接在凹槽内,前连接支架位于上支架的上方,且前连接支架的一端与主横梁的侧壁连接,前连接衬板将上支架的一端和前连接支架的另一端连接。前连接支架、前连接衬板、上支架以及主横梁共同形成一个盒装封闭腔体,加强支架的一端与主横梁的侧壁搭接、另一端与上支架远离前连接衬板的一端连接;加强支架和前连接支架能够将主横梁固定在凹槽内。本发明可用于平台化系列车型转向管柱布置以及安装固定结构,能够满足安装刚度、强度以及模态要求。

    一种遮阳帘导轨安装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8482082B

    公开(公告)日:2019-11-05

    申请号:CN201810490713.9

    申请日:2018-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遮阳帘导轨安装结构,通过在尼槽侧板上预留限位孔、在内层钣金上预留导向豁口,用于拆装安装支架,由于导向豁口位于胶条舌边在内层钣金的覆盖面积内,不会影响整车外观,不会对车身结构造成破坏;通过在第二侧板上设置与限位孔匹配的限位卡爪,从而便于将安装支架与车身之间可靠连接,防止滑脱;通过设置胶条避让段,并在胶条避让段与第二侧板之间形成倒置的U形凹槽,用于容纳胶条舌边,有效避让了胶条舌边;由于胶条避让段为Z字形结构,其第一水平段与内层钣金相贴合,第二水平段固定连接用于安装遮阳帘导轨的固定块,由此避免将遮阳帘导轨直接固定在车身原有型面上,从而规避了遮阳帘导轨在车身复杂型面的匹配问题。

    一种车顶用行李架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8928300A

    公开(公告)日:2018-12-04

    申请号:CN201811004179.2

    申请日:2018-08-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顶用行李架,通过将行李架本体设置在安装槽内车顶饰条上方,且与行李架本体直接与车顶粘接,而且,通过设置连接结构,与行李架本体连接的同时,还与安装槽的槽壁接触配合,从而实现行李架本体通过连接结构与车顶牢固连接;本发明使得车顶不预留凸焊螺栓,同时车顶饰条不开孔,即可实现连接固定,且消费者也能够后期自行加装车行李架本体,便于操作,且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另外,本发明车行李架本体于车顶之间的连接强度满足设计指标要求;本发明中的摩擦块,可以根据行李架本体的设计负载重量,进行摩擦块长度灵活设计,使车行李架本体充分满足消费者使用需求。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