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528619B
公开(公告)日:2023-03-17
申请号:CN202110918528.7
申请日:2021-08-11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12Q1/68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取肺泡灌洗液全核酸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肺泡灌洗液中加入Buffer CDL,以及蛋白酶K,消化处理;2)将消化处理后液体冷却至室温,加入Tracer,再加入预冷的异丙酮,混匀,离心处理,弃上清,留沉淀;3)往沉淀中加入Buffer CDB,在液面下加入BufferCDD,混匀;4)加入无水乙醇,涡旋振荡混匀;5)液体移入微量核酸吸附柱中,离心,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6)往微量核酸吸附柱中加入Buffer CW1,离心,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7)往微量核酸吸附柱中加入Buffer CW2,离心,倒掉收集管中的液体;8)换用新的收集管容纳微量核酸吸附柱,再离心;9)将微量核酸吸附柱套在离心管中,开盖孵育;10)往微量核酸吸附柱滴加Buffer CDE,闭盖孵育,离心,收集样品全核酸。
-
公开(公告)号:CN108593380B
公开(公告)日:2021-05-18
申请号:CN201810381966.2
申请日:2018-04-2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nventor: 侯英勇 , 蒋冬先 , 徐晨 , 宿杰阿克苏 , 陈伶俐 , 刘亚岚 , 王海星 , 黄洁 , 宋琦 , 刘佳 , 曾海英 , 徐一凡 , 纪元 , 卢韶华 , 侯君 , 罗荣奎 , 栾丽娟
IPC: G01N1/2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组织或细胞芯片量产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组织粒、培养的细胞或收集的脱落细胞(如胸腹水脱落细胞)用塑形装置塑形,所述的组织粒通过采用组织搅拌机搅碎新鲜组织、福尔马林或其他溶剂(如酒精等)固定的组织、或石蜡包埋的组织块形成,将塑形后的组织或细胞种入受体蜡模或粘连在金属板上,切片,即获得组织或细胞芯片。本发明具有廉价、方便、快速、量产、塑形多样的优点,可用于新鲜组织、固定的组织、石蜡包埋组织、培养或胸腹水等脱落细胞,能普及至每一个病理科及相关研究单位。
-
公开(公告)号:CN112577800A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11433643.7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nventor: 侯英勇 , 徐晨 , 蒋冬先 , 宋琦 , 王海星 , 刘亚岚 , 黄洁 , 陈伶俐 , 罗荣奎 , 袁伟 , 任磊 , 黄雯 , 王慧美 , 卢韶华 , 纪元 , 侯君 , 宿杰阿克苏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病理组织取材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入料口、出料口、切割装置、转移装置、称重拍照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取材机清洗装置,病理组织通过入料口送入切割装置切割成多个厚度均匀的组织薄片,再通过出料口经由转移装置转移至称重拍照装置上进行称重拍照,所述称重拍照模块与数据处理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将切割后病理组织的重量和图片信息储存并显示。本发明可以方便快捷地将病理组织切割成厚薄均匀一致的薄片,再从薄片组织上全面地观察病变,准确地选取病变,便捷地将病变区域制作蜡块和病理切片,达到用机器切取组织替代传统的手工切取组织的过程,建立了一种新的观察淋巴结和摘取淋巴结的有效方法。
-
公开(公告)号:CN116703230A
公开(公告)日:2023-09-05
申请号:CN202310715053.0
申请日:2023-06-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06Q10/0639 , G06Q10/0633 , G06Q10/1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高通量测序实验室流程质量控制管理系统及方法,基于高通量测序相关检测项目,从实验流程,实验数据等方面进行梳理,将湿实验流程划分为五大模块,包括核酸提取模块、文库构建模块、杂交捕获模块、Pooling模块和上机模块,通过基于Activiti工作流引擎来构建数字化全流程高通量测序实验室管理系统,对高通量测序实验进行质量控制管理。合理设置五大试验模块之间的关联方式,有效的解决了高通量测序实验过程中湿实验流程的记录、流转、及质量控制管理方法,做到高通量测序湿实验部分全流程可追溯,在高通量测序湿试验的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实现质量控制的信息化管理,以满足高通量测序湿试验过程中的实时质量控制及管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837815A
公开(公告)日:2021-05-25
申请号:CN202110153296.0
申请日:2021-02-04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Lauren分型和术后残留淋巴结评估胃癌预后的模型及应用,属于生物医学检测技术领域。本发明将Lauren分型和新辅助化疗后残留淋巴结个数综合作为胃癌新辅助化疗后的预后评估指标,建立了一种针对胃癌新辅助化疗后患者的预后评估模型。通过临床验证,该评估模型能够有效对胃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疾病转归进行预判,较传统日本JGCA标准和德国Becker标准更为准确,为肿瘤患者的预后提供一种参考信息,从而帮助临床医生为肿瘤患者制定最合理的诊疗计划,并有利于进行及时有效的医患沟通。
-
公开(公告)号:CN110964821A
公开(公告)日:2020-04-07
申请号:CN201911302145.6
申请日:2019-12-17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C12Q1/688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测肝癌转移模式及风险的检测panel,其包括基因TP53、NOTCH2、FANCD2、TSC1、PBRM1,本发明还公开了含有检测panel的检测试剂盒。同时,本发明还公开利用该检测试剂盒对肝癌患者的肝癌转移模式及风险的判断方法。基于本发明的检测panel,可以实现对肝癌患者肝癌转移模式及风险的精准预测,不仅能够判断其是否具有肝癌转移的风险,且能够准确的预测出其转移模式为腹腔内转移还是腹腔外转移,为临床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18995871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1087314.X
申请日:2024-08-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携带FGFR2融合或重排的肝内胆管癌的识别标志,其为肝内胆管癌的肿瘤组织和周围肝组织切片HE染色图像,基于HE染色图像形态学,胆管板畸形型FGFR2融合或重排阳性ICC的HE染色图像(i)与普通型小胆管型ICC的FGFR2融合或重排阳性ICC的HE染色图像(ii)各有不同的形态学特点。该识别标志能够用于制备FGFR2融合/重排阳性ICC检测试剂。
-
公开(公告)号:CN118737263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84649.0
申请日:2024-06-18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16B15/30 , C12Q1/6886 , C12Q1/6881 , A61K45/06 , A61K39/395 , A61K33/243 , A61K31/517 , A61K31/337 , A61K31/513 , A61K31/5377 , A61K31/4545 , A61K31/44 , A61P1/00 , A61P35/00 , G16B20/50 , G16B40/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医疗检测领域,公开了一种用于辅助选择胃癌靶向治疗的靶点和靶向药物的系统、检测方法和应用。所述系统包括:肿瘤分子分型检测panel单元;胃癌靶向治疗单元;免疫用药单元。所述肿瘤分子分型检测panel单元由原发性胃癌四亚型EBV、MSI、CIN以及GS组成,所述胃癌靶向治疗单元由抗HER2靶向治疗、FGFR2靶向治疗、EGFR靶向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和Claudin18.2靶向治疗组成。本发明通过对患者肿瘤组织基于Panel的分子分型诊断,完成了对肿瘤乃至胃癌的精准诊断,完成实体瘤全靶点多基因覆盖,且在诊断结果确认后针对不同类型胃癌进行对应靶向免疫用药,具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对不同类型胃癌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匹配更精准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660655A
公开(公告)日:2024-03-08
申请号:CN202410064439.4
申请日:2024-01-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上海普恩海汇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IPC: C12Q1/6886 , C12Q1/686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一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生物标志物组合、试剂盒及应用,属于生物技术领域。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诊断试剂,所述的诊断试剂包括核苷酸序列如SEQ ID No.1至SEQ ID No.224所示的探针,通过本发明提供一种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试剂盒,以及上述探针在在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分析方法中的应用。本发明用于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生物标志物组合覆盖位点广,检测更准确,检测方法灵敏度和特异性高。
-
公开(公告)号:CN11535990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8
申请号:CN202210936697.8
申请日:2022-08-05
Applicant: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IPC: G16H50/20 , G16B25/10 , G06V10/764 , G06T7/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CT和印迹基因检测联合鉴别肺结节良恶性的系统。该系统包括用于获取肺部影像的CT扫描仪,CT特征量化分类处理系统,用于原位杂交检测印迹基因GNAS、GRB10、SNRPN和HM13的试剂盒,以及印迹基因分级处理系统;其中,CT分类联合印迹基因表达分级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标准为:CT影像学为2级,印迹基因IV级时判断为恶性;CT影像学为3S,印迹基因为III级和IV级时判断为恶性;CT影像学为3L或以上时,印迹基因II级、III级和IV级判断为恶性;其他情况判断为良性。基于该系统的诊断方法总灵敏度、总特异性和总准确率高,提高了基于CT影像学诊断肺结节的阳性诊断准确率,临床价值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