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肿瘤的增效复方药物

    公开(公告)号:CN107019696A

    公开(公告)日:2017-08-08

    申请号:CN201610074261.7

    申请日:2016-02-02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A61K31/44 A61K31/164 A61K2300/00

    Abstract: 本发明属生物、医药技术领域。涉及抗肿瘤增效药物,具体涉及一种或多种神经酰胺和索拉菲尼组成的治疗肿瘤的增效复方药物。本发明所述的复方药物其自身无明显细胞毒性,联用后能显著增强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并且能进一步通过增强凋亡作用加强索拉菲尼对肿瘤细胞的杀伤,同时减少药物的用量,增强其疗效,降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进一步,本发明提供了该增效复方药物及其药物组合物的使用方法,如,采用联合给药或序贯使用治疗肝癌、肾癌、非小细胞肺癌或甲状腺癌等肿瘤,增强药物对肿瘤的杀伤。

    含自噬抑制剂和薯蓣皂素的组合药物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5641698A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410521576.2

    申请日:2014-09-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由一种或几种安全剂量的自噬抑制剂与薯蓣皂素组成组合药物及其用途。经体外干预实验显示:薯蓣皂素能够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能诱导肿瘤细胞发生细胞自噬,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自噬在薯蓣皂素杀伤肿瘤细胞中起到保护肿瘤细胞的作用,通过抑制细胞自噬能产生明显增强薯蓣皂素对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本发明的组合药物通过联合或序贯使用方式用于治疗包括慢性髓系白血病、急性白血病、淋巴瘤、肝癌等肿瘤,能明显增强薯蓣皂素杀伤肿瘤细胞的能力,进一部可用于辅助治疗对伊马替尼耐药的肿瘤。采用本发明组合药物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逆转肿瘤细胞的耐药性,降低对人体的毒副作用。

    NGF-Fc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273087A

    公开(公告)日:2016-01-27

    申请号:CN201410334618.1

    申请日:2014-07-14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NGF-Fc融合蛋白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构建人免疫球蛋白IgG Fc与神经生长因子(NGF)融合基因的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高表达生产NGF-Fc融合蛋白,然后纯化、鉴定和生物学活性检测。本发明通过构建的表达载体转染哺乳动物细胞可以表达出有生物活性的NGF-Fc融合蛋白,能获得150mg/L乃至更高的表达量,且获得的蛋白稳定性好、半衰期长,可用于制备治疗阿尔兹海默症、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帕金森氏病、面部神经炎、颅脑,脊髓外伤、急性脑血管病,脑萎缩等神经损伤等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化学品毒品所致的周围神经损伤急性脑血管性中枢神经损伤的药物。

    纳米脂质体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3834609A

    公开(公告)日:2014-06-04

    申请号:CN201310485034.X

    申请日:2013-10-16

    Applicant: 复旦大学

    Inventor: 叶丽 冯美卿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涉及纳米脂质体技术在生物转化中的应用,本发明采用卵磷脂为载体将疏水性底物制备成纳米脂质体,再进行微生物转化。本发明特别适用于疏水性化合物的微生物转化,或底物对微生物具有毒性、抑制微生物生长的微生物转化。本发明能利用卵磷脂增加细胞膜通透性的特性,能发挥纳米脂质体生物相容性好、提高水溶性及巨大比表面积的优势,促进底物向细胞内运输,使其进入微生物细胞内的量增加,从而提高转化体系底物投料浓度和转化率。本发明为疏水性化合物的生物转化提供了新方法。

    载脂蛋白A-I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病代谢综合征药物中的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3505720A

    公开(公告)日:2014-01-15

    申请号:CN201210225191.2

    申请日:2012-06-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医药技术领域,涉及载脂蛋白A-I在制备预防和治疗肝病代谢综合征药物中的用途,所述肝病代谢综合征为由肥胖、高脂血症、2型糖尿病因素而非酒精引起的脂肪肝。经高脂饮食的脂肪肝模型试验,结果显示,载脂蛋白A-I能显著降低NAFLD动物的肝指数、肝脏脂质含量和肝脏丙二醛MDA的含量;能提高血清和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的活力,同时降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活力;能明显上调肝脏中SOD、GPx和过氧化氢酶CAT mRNA的表达,具有明显的抗氧化作用。可进一步制成抗氧化药物,用于调节氧化应激酶相关的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尤其是用于预防和治疗肝病代谢综合征及其并发症。

    一种制备D-氨基酸氧化酶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560229A

    公开(公告)日:2005-01-05

    申请号:CN200410016825.9

    申请日:2004-03-09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工程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制备黄素酶D-氨基酸氧化酶的方法。具体涉及,通过构建重组工程菌株获得高效生产突变D-氨基酸氧化酶的方法。本发明通过基因工程手段改造来源于三角酵母Trigonopsisv viabllis的野生型D-氨基酸氧化酶,将一段Histag融合于野生型酶的N末端和C末端,进而通过亲和层析实现突变酶的高效快速分离。酶在发酵液中的表达水平为4000IU/mL,高于野生型酶,Ni柱亲和层析的回收率为50%。纯化的酶可用于高效氧化转化头孢菌素C-产生戊二酰-7-ACA,与GL-7-ACA酰化酶联用可生产7-ACA。

    靶向CD47和PCSK9的重组融合蛋白及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647829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322718.1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靶向CD47和PCSK9的重组融合蛋白及应用,该重组融合蛋白包括信号调节蛋白α胞外结构域(SIRPα)和抗PCSK9抗体,通过与肿瘤细胞表面的CD47分子结合,阻断其向巨噬细胞传递信号,解除其对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抑制,促进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杀伤,同时通过与肿瘤微环境中的PCSK9结合,提高巨噬细胞提呈肿瘤抗原的能力。该重组融合蛋白同时促进了巨噬细胞对肿瘤细胞的吞噬和抗原提呈能力,从而增强抗肿瘤治疗效果。该重组融合蛋白可用于各类恶性肿瘤的临床治疗。

    一种提取细菌外排膜囊泡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811428A

    公开(公告)日:2017-06-09

    申请号:CN201510862145.7

    申请日:2015-11-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12N1/20 A61K39/0258 A61K39/0266 A61K47/4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利用超滤浓缩法得到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外膜囊泡的方法,包括:将大肠杆菌和肺炎克雷伯杆菌制成菌悬液,取适量菌悬液接种于含有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过夜,再取适量菌液接种于含有l培养基的摇瓶中培养OD值接近1.0,收集菌液,离心除去菌体,无菌滤头过滤除去残余菌体,收集滤液,用截留分子量为100KDa的超滤管离心浓缩至原体积的1/8,加生理盐水洗涤并重复2~3次,收集处于超滤管上层的细菌外膜囊泡,置-20℃环境分装冻存,提取的肺炎克雷伯杆菌外膜囊泡蛋白浓度为1.5mg/ml,大肠杆菌的外膜囊泡蛋白浓度2.1mg/ml,OMVs粒径为20~100nm左右。本方法操作方便、简单易行,为OMVs的提取、研究提供了新方法。

    一种重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

    公开(公告)号:CN104341506A

    公开(公告)日:2015-02-11

    申请号:CN201310324703.5

    申请日:2013-07-30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物医药领域,涉及重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具体涉及携带被插入到乙肝核心抗原蛋白颗粒或者截短片段内的乙肝病毒治疗性抗原表位的重组融合蛋白及其用途。该重组融合蛋白包含乙肝病毒HBV多种表位抗原及其他免疫刺激表位抗原和乙肝核心抗原病毒样颗粒或其截短片段制备成嵌合抗原,所述的多种抗原表位可以单表位或者多表位组合的形式插入到乙肝病毒核心抗原HBc或其截短片段中相同或者不同的位点,同时结合不同的佐剂,加强HBV病毒特异性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

    金龟子绿僵菌突变株及其在甾体化合物羟化反应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2876582B

    公开(公告)日:2015-01-07

    申请号:CN201110199550.7

    申请日:2011-07-15

    Applicant: 复旦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微生物及化学合成领域,具体涉及一株金龟子绿僵菌突变株Metarhizium anisopliae11490及其在甾体化合物羟化反应中的应用,所述的金龟子绿僵菌突变株于2011年7月7日保藏于中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保藏号为:CCTCC M 2011240。采用所述的突变株进行羟化反应,包括斜面培养,种子培养,扩大培养,甾体转化,产物分离等步骤。该突变株能在甾体化合物19-去甲基-13-乙基-雄甾-4-烯-3,17-二酮、雄甾-4-烯-3,17-二酮及雄甾-1,4-二烯-3,17-二酮上有效的引入11α羟基,具有广泛的甾体底物选择性。本发明的方法具有转化率高、无污染、培养方法简单易操作的优点,能为甾体药物合成提供关键中间体,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