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87841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5
申请号:CN202510306880.3
申请日:2025-03-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嵌套双针阀可变喷油规律电控喷油器,属于内燃机领域。包括紧固帽、上紧帽、下紧帽,紧固帽固定在上紧帽的外部,下紧帽的上端固定在下紧帽的下端,上紧帽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蓄压腔腔壁、控制阀件紧固块、上量孔板、中量孔板,下紧帽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下量孔板、双针阀及升程变换阀控制腔模块、喷嘴,控制阀件紧固块里设置双电磁阀控制组件。本发明通过两个电磁阀实现了对三个控制腔的精确控制,内针阀最大升程切换功能可改变其与阀座之间的燃油流通面积;内外双针阀切换开启功能可改变喷孔的类型,通过喷孔类型的不同间接影响喷油规律,有利于改善柴油机缸内的燃烧、降低排放污染物。
-
公开(公告)号:CN118959201A
公开(公告)日:2024-11-15
申请号:CN202411131238.8
申请日:2024-08-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电控制式柴油引燃氨双燃料共喷嘴喷射器,属于发动机领域,本发明仅采用一组压电晶体直接控制内针阀开启,快速实现柴油的微量喷射,外针阀随后开启,并且开启的过程中逐渐切断柴油至喷嘴的通道,柴油停止喷射,氨燃料至喷嘴的通道逐渐打开,氨燃料开始喷射,由此实现了燃料的切换。外针阀开启的过程中,内针阀与外针阀之间的间隙逐渐增大,因此氨燃料的喷射量远大于柴油,实现了微量柴油引燃大量氨燃料的喷射效果。本发明通过一体化的设计将柴油和氨燃料的喷射控制集成在一个喷射器内,并仅采用一个压电执行器便实现了柴油引燃氨燃料的喷射需求,有效地改善了氨燃料在缸内的燃烧性能,并有效降低发动机污染物的排放。
-
公开(公告)号:CN116378863B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310313641.1
申请日:2023-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基于零碳内燃机的分布式多源供能集成系统,包括零碳燃料发动机(6)、热—电联供系统(7)、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零碳燃料发动机(6)与热—电联供系统(7)通过排气管连接,零碳燃料发动机(6)通过输氢管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多源可逆型热管理系统(15)通过供氨管路(16)连接燃料供给储存装置(1)。本发明实现了零碳发动机系统与热管理系统的高效耦合,充分利用了发动机烟气以及废热能,通过耦合朗肯循环以及热管理系统,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系统零碳燃料发动机以氨为主要燃料,并以含氨燃料作为工质进行能量管理的同时,以氨作为后处理系统的还原剂,实现系统终端集成并保证系统排放的无碳化。
-
公开(公告)号:CN117365791A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11524040.1
申请日:2023-11-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双阀控制双路喷射热管理可控的氨燃料喷射器,属于燃料喷射装置领域,可进行双路喷射,满足氨燃料大流量喷射要求,又能充分利用缸内空间加强喷入的氨燃料与空气的混合作用,形成氨/空气混合气大范围分布,结合双电磁阀控制实现混合气可控,改善缸内燃烧情况。通过双电磁阀控制,可以根据发动机工况在单路喷射、双路喷射工作模式之间切换,实现氨喷射量、喷射定时及喷氨率的灵活、精确控制。热管理工质管路的通断由外喷嘴控制阀控制,仅在外喷嘴控制阀打开,外层喷嘴开始喷射时,热管理工质管路连通,引入冷却介质,防止外层氨燃料被过度冷却,同时避免了部分能源的浪费。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8B
公开(公告)日:2023-10-13
申请号:CN202111374122.3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液氨直冷‑柴油双燃料一体化混合动力系统,包括电控单体泵、柴油增压‑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所述柴油增压‑液氨直喷双燃料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体、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液氨喷射部分、柴油喷射部分位于喷射器体里,液氨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增压模块、第一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柴油喷射部分包括自上而下设置的第二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副增压模块、压力平衡式电磁控制执行器、针阀偏心自调节喷嘴。本发明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为液氨增压液氨的形式和为柴油增压液氨的形式。在增压模式下,燃料喷射的喷射压力及喷射速率受增压方式的影响,可实现循环间喷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39B
公开(公告)日:2023-07-21
申请号:CN202111374131.2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直接控制式双阀氨燃料喷射器,包括喷射器体,喷射器体里自上而下依次设置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增压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直接控制式超雾化喷嘴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包括谐振块、中间块、棱形密封块、限流活塞、阀座,喷油器体上设置单向进氨口、液冷管入口,喷射器体里的上方设置蓄压腔,单向进氨口、增液冷管入口连通蓄压腔,蓄压腔下方依次设置谐振块、中间块、菱形密封块、阀座,阀座里设置限流活塞,中间块里设置中间块复位弹簧,中间块的底部分别设置中间块进氨孔和谐振块进氨路节流孔,菱形密封块位于限流活塞之上。本发明实现了氨燃料高压液态喷入气缸中,实现了充分燃烧。
-
公开(公告)号:CN111403846B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010232850.X
申请日:2020-03-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H01M10/613 , H01M10/615 , H01M10/625 , H01M10/63 , H01M10/6563 , H01M10/6566 , H01M10/6569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正压直吹式风冷优化的动力电池热管理系统,包括电池模组、集气腔、射风孔、压缩机、冷凝器、蒸发器、内循环风机、外循环风机,加热器。系统采用正压直吹式射风,冷风在集气腔内温度一致,集气腔内开有射风孔,出风孔正对电芯最大面,可平衡传统风冷温度沿流动方向逐渐积累的效应,提高温度均匀性;压缩机组采用制冷、热旁通、喷液冷却三种回路结合的方式,配合智能控制器,对压缩机组气路各段进行温度、压力主动调节;内循环回路设有加热器,可集成散热和预热功能;电池箱内装有导流板,可减小风阻,增强扰流,强化换热。
-
公开(公告)号:CN114151243A
公开(公告)日:2022-03-08
申请号:CN202111374419.X
申请日:2021-11-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F02M21/02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超雾化氨燃料喷射器,所述喷射器为超雾化氨燃料喷射器,超雾化氨燃料喷射器包括喷油器体、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喷油器体上设置单向进氨口,增压模块、蓄压谐振限流模块、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位于喷油器体里,并自上而下依次设置,相变可控超雾化喷嘴模块位于超磁滞电磁控制执行器下方。本发明采用双阀控制的形式,实现液氨喷射过程循环可变,使喷射量、喷射定时更加精准、灵活。本发明可采用两种控制方式,一种为液氨增压液氨的形式,另一种为柴油增压液氨的形式。在增压模式下,燃料喷射的喷射压力及喷射速率受增压方式的影响,可实现循环间喷射可控。
-
公开(公告)号:CN109184996B
公开(公告)日:2021-04-30
申请号:CN201810835588.0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控制腔滑块的压电‑电磁控制喷油器,包括增压控制阀部分、三级活塞组件、喷油控制阀部分、针阀部分以及喷油器体。本发明采用二级电磁阀结构,能够有效实现不同的增压比,使得喷油规律更加灵活;针阀的动作过程由压电堆驱动,针阀响应速度快,控制自由度大,喷油规律灵活可控,有效提高了柴油机的动力性和燃油的经济性,使柴油机能够满足更加严格的排放法规;增压控制阀浸泡在低压油中,对电磁阀起到冷却作用,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工作。控制腔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滑块进油通路会使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快速的升高,从而极大增加了针阀落座的速度,实现楔型喷射。同时控制腔滑块进油通路可以使控制腔滑块快速达到液力平衡。
-
公开(公告)号:CN109236532A
公开(公告)日:2019-01-18
申请号:CN201810835492.4
申请日:2018-07-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带控制腔滑块的电控喷油器,包括增压控制阀部分、三级活塞组件、喷油控制阀部分、针阀部分以及喷油器体。本发明采用二级电磁阀结构,对三级活塞的增压面积进行控制,能够有效实现不同的增压比,使得喷油规律更加灵活;增压控制阀和喷油控制阀均浸泡在低压油中,对电磁阀起到冷却作用,保证其安全可靠的工作;本发明在喷油控制阀中采用中通式的阀杆,在精简了回油通路的同时也减轻了阀杆的重量,加快了喷油控制阀的响应速度。控制腔进油节流孔和控制腔滑块进油通路的设计,会使控制腔内的燃油压力快速的升高,从而极大增加了针阀落座的速度,实现楔型喷射。同时控制腔滑块进油通路可以使控制腔滑块快速达到液力平衡。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