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6858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1870168.8
申请日:2024-12-1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B11/02 , C25B11/032 , C25B11/052 , C25B11/054 , C25B11/061 , C25B1/04
Abstract: 一种基于湿润性梯度和气泡单向操控的三维电解制氢功能电极的制备方法,它属于新能源电解制氢与流体输运技术领域。本发明基于面投影微立体光刻打印技术打印电极基底和气体操控网格,并通过纳米二氧化硅对电极顶部气体操控网格进行不对称湿润性处理,利用其超亲气的特性对气泡进行单向操控;并利用化学沉积将钴镍磷合金催化剂沉积在底部三维电极表面,从而实现电解水高效制氢与氢气产物分离的功能,这种三维制氢功能电极及其制备方法操作简单,制氢性能优异。本发明制备的基于湿润性梯度和气泡单向操控的三维电解制氢功能电极具备大面积堆叠、拼接的特点,能够增强空间利用率的同时,加快电解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666160A
公开(公告)日:2025-03-21
申请号:CN202411828089.0
申请日:2024-12-1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J5/12 , F23M11/04 , G01J5/20 , G01J5/0806 , G01J5/061
Abstract: 一种基于红外在线测量的燃气轮机回火检测装置及方法,涉及红外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对燃气轮机燃烧不稳定造成的回火问题以及燃气轮机内部高温气体和火焰会产生强烈辐射,对喷嘴等热端壁面红外测温结果造成显著干扰的问题。装置包括:冷却套、红外镜头、第一线缆、处理电路、第二线缆以及上位机;所述冷却套设置在红外镜头外部,所述处理电路与红外镜头通过第一线缆连接,所述上位机通过第二线缆与处理电路连接;所述冷却套两侧设有冷却工质进口通道以及冷却工质出口通道。本发明应用于燃气轮机回火检测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615227A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411946660.9
申请日:2024-12-2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C25B11/0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用于电化学CO2还原的流通式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属于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技术领域,流通式气体扩散电极在电化学二氧化碳还原过程中将二氧化碳直接输送到阴极表面,其具体制备方法如下:将N‑甲基‑2‑吡咯烷酮加入至聚乙酰亚胺中进行超声处理;透明且均匀的N‑甲基‑2‑吡咯烷酮和聚乙酰亚胺混合溶液中加入铜粉进行磁搅拌;N‑甲基‑2‑吡咯烷酮、聚乙酰亚胺和铜粉的均匀混合物以及聚乙酰亚胺和铜粉的空心纤维在熔炉中进行煅烧得到FTGDE电极。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的用于电化学CO2还原的流通式气体扩散电极的制备方法,保证了二氧化碳的高效传输和利用,提升电化学还原反应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499981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691343.7
申请日:2024-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加热的废塑料热解‑催化系统和催化重整方法,涉及塑料热解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塑料热解‑催化过程中,存在加热不均匀、催化剂失活及产物分离难等因素,影响CNTs和H2的产量和质量的问题。系统包括:进气装置、废塑料热解装置、废塑料连续进料装置、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以及气体采集装置;所述进气装置用于通过气管向废塑料热解装置提供氩气气流;所述废塑料连续进料装置将废塑料送入废塑料热解装置进行加热和裂解;热解产物经过废塑料热解装置后进入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所述废塑料催化重整装置通过电磁感应加热模块调控温度,优化催化重整过程;催化重整后的气体产物通过气体采集装置收集。本发明应用于塑料回收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9224044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75701.0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G01N25/20 , G01N23/046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不规则块状固体导热系数测量装置及其测量方法,属于不规则块状固体导热系数测量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测量装置在选择加热点时存在随机性,有时选取的测量点温升信号不明显导致测量的误差较大问题。它包括CT探测器、三维扫描仪、计算系统、脉冲光源系统、温度探测装置、摇臂、转台、旋转导轨以及设置在试验台上的水平移动机构,转台安装在水平移动机构上,三维扫描仪安装在水平移动机构的侧面,CT探测器位于水平移动机构上的一端上方且安装在试验台上,旋转导轨安装在水平移动机构的另一端,温度探测装置安装在旋转导轨上,脉冲光源系统安装在摇臂上,转台上放置有待检测样品。它主要用于多孔材料的非破坏性测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64221A
公开(公告)日:2024-12-20
申请号:CN202411474271.0
申请日:2024-10-22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散热技术领域的一种均匀散热的相变换热器,包括换热架、散热管道和两块隔热板,散热管道上套接有散热壁,散热壁内设有若干相邻的散热层,每个散热层内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固定连接有第一隔板,第一隔板将空腔分隔为驱动腔和流体腔,散热层的侧壁上滑动连接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将流体腔分隔为第二导热腔和第一导热腔,散热层内第一导热腔一侧靠近散热管道的外侧壁,第二隔板靠近第二导热腔的一侧设有若干双金属片,双金属片的主动层均与第二隔板固定连接。本发明通过设置若干散热层,满足管道内不同温度情况下的均匀散热,并且双金属片驱动第二隔板向第一导热腔挤压,降低了热应力集中风险,增强第一导热腔的散热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7759509B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311668146.9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F03G6/06 , F04B35/04 , F04B41/02 , F04B39/06 , F01K3/14 , F01K7/22 , F01K27/00 , H02J15/00 , F24S20/40 , F24S60/10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耦合集热和相变储热再热膨胀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该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可进行压缩热回收、太阳能或工业余热集热和相变储热,系统主要包括四个模块:前端压缩空气储能‑废热存储模块、后端压缩空气利用‑预热模块、余电‑热利用与存储模块、再生能源热转换‑利用模块。相较于传统的压缩空气储能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运行效率低、能量来源固定,调控模式单一等问题。在该发明中,系统配合低谷电、弃风电、弃光电等富裕电能或光热技术、工业余热回收技术等,能够直接进行释能过程热量补给,也可以根据需求先存储为高品位热能存储再进行实时的热量调控,有效的提高了压缩储能效率和多能互补利用效率,具备广阔的商业利用价值。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876B
公开(公告)日:2024-07-12
申请号:CN202310823525.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433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强制接触增强熔融的可循环相变散热装置,属于散热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在吸收足够热量后无法再持续性散热的问题。包括相变材料、壳体、槽状结构、活塞结构和动力模块,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槽状结构,所述动力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结构,两个活塞结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且活塞结构与壳体滑动连接,两个活塞结构之间具有相变材料。相变散热过程能够持续进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满足了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元件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17250672A
公开(公告)日:2023-12-19
申请号:CN202311374288.4
申请日:2023-10-2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基于铟锑碲的多波段兼容可编程热辐射器及应用方法,属于微纳光子器件技术领域。本发明针对现有热辐射器的热辐射特性调控幅度小,调控波长范围窄的问题。调控器由周期性排布于二氧化硅基底上的多个正方形调控单体组成;每个正方形调控单体为四层平面叠层结构,包括依次从下至上的银金属层、中间介质层、非晶相相变材料层和介质减反层;介质减反层包括四层子层,每层子层的材质为砷化镓、锗和硫化锌中的一种;中间介质层及每层子层的材质和厚度以及非晶相相变材料层的厚度通过优化确定以体现特定目标颜色;根据红外双波段发射率目标值确定光栅结构晶相相变区间在周期结构内面积占比。本发明可用于目标环境的可见‑红外多波段兼容热迷彩伪装。
-
公开(公告)号:CN116978876A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310823525.4
申请日:2023-07-0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H01L23/427 , H01L23/433 , H01L23/367 , H01L23/37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强制接触增强熔融的可循环相变散热装置,属于散热技术领域。解决现有技术中相变材料在吸收足够热量后无法再持续性散热的问题。包括相变材料、壳体、槽状结构、活塞结构和动力模块,壳体的中部设置有槽状结构,所述动力模块的两侧分别设置有活塞结构,两个活塞结构分别设置在壳体的两侧,且活塞结构与壳体滑动连接,两个活塞结构之间具有相变材料。相变散热过程能够持续进行,提高了装置的散热效率,满足了发热电子元件的散热需求,为元件的安全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