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08285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614451.X
申请日:2023-11-29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5 , G06Q10/0639 , G06Q50/02
Abstract: 一种岩溶隧道围岩-瓦斯联合影响施工风险评价方法,涉及隧道施工风险评价技术领域。获取评价指标,包括围岩等级、煤矿采空区位置、隧道设计断面、隧道全长、埋深、隧道所处瓦斯区段、煤层厚度、隧道风机设置情况和有害气体涌出位置,考虑岩溶发育程度对围岩稳定性的不利影响在[BQ]值围岩分级方法基础上修正分级指标,探测记录瓦斯有害气体,之后对评价指标进行分类和分级,然后计算评价指标权重,最后叠加围岩稳定性和瓦斯灾害风险等级两套评价体系建立隧道综合施工风险等级评价模型。将隧道施工风险分为围岩稳定性风险和瓦斯灾害风险,结合数值模拟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实现岩溶隧道综合施工风险的分级与评价。
-
公开(公告)号:CN11749515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327273.2
申请日:2023-10-1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Q10/0639 , E21F17/18 , G06Q30/018 , G06F18/25 , G06F16/25 , G06F16/2458 , G06Q50/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煤矿采空区岩溶隧道全周期施工特征信息融合与质量追溯系统,所述系统包括特征信息获取模块、监测预警感知模块、施工质量追溯模块和施工安全管控模块,本发明基于隧道施工现场内所有施工设备的定位信号和运行状态信息建立多源特征信息融合系统和数据库,能够在隧道施工过程中实时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并及时提取出异常信号,且能够快速识别追踪出异常设备的位置信息,进行精准报警,有效提高施工现场的管控能力;利用施工质量追溯数据库,系统采集和记录隧道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数据,了解施工工艺各个环节的质量,从而最终控制煤矿采空区岩溶隧道整体的施工工程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8309505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127960.8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E21F17/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信息多维立体感知与预警系统,所述感知系统包括信息智能采集系统、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和数据分析预警系统,信息智能采集系统监测围护结构宏观位移、沉降、支撑轴力、应变、地下水位、水压监测、水质;数据无线传输系统将采集的数据存储在数据库,服务端根据客户端请求提供对数据查询、修改管理功能的响应,客户端向用户展示监测数据,提供操作入口;数据分析预警系统调用数据库中监测数据,综合考虑宏观位移、微观应变和水压水质多维信息,实现对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期内易发生灾害进行监测,并提前发出报警信号。本发明能够实现采空区岩溶隧道施工危险预警,保护隧道内施工人员与公共财产安全。
-
公开(公告)号:CN118095066A
公开(公告)日:2024-05-28
申请号:CN202410127958.0
申请日:2024-01-30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哈尔滨工业大学重庆研究院 , 中铁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
IPC: G06F30/27 , G06F30/13 , G06F17/16 , G06F17/11 , G06F17/18 , G06F119/02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源信息的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方法,所述方法通过“物探+钻探”等手段获取岩溶隧道多源信息,构建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指标体系,计算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压力和有效降雨量阈值,运用矩阵分析法开展基于分层填充体围岩压力和有效降雨量的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与分级。本发明依据有效降雨量、分层填充体围岩压力等数据开展分层填充型岩溶隧道围岩稳定性综合评估,指导岩溶隧道全周期安全施工,解决了现有隧道围岩稳定性评估对溶洞填充体影响考虑不足的难题,为岩溶隧道全周期安全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
公开(公告)号:CN102059443B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10609024.9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15/06 , B23K103/18
Abstract: 一种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高强度电子束焊接工艺,它涉及一种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工艺。本发明解决了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的接头中存在脆性化合物,接头强度低和塑性差的问题。步骤为:在专用模具内,填装钒粉和铜粉均匀混合的粉末,混合粉末在压力机冲头的作用下冷压成形,压制后填充层金属厚度为0.5-2.0mm,将压制成形的填充层放入真空加热炉中进行扩散处理,填充层为钒铜合金层;在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对接缝内预置钒铜合金层,用TIG点焊固定,点焊固定后进行超声波清洗,再酸洗,待干燥后置于真空电子束焊接真空室内;采用电子束进行焊接,焊接时束流作用点位于钒铜合金层上。本发明适用于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中。
-
公开(公告)号:CN102059443A
公开(公告)日:2011-05-18
申请号:CN201010609024.9
申请日:2010-12-28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IPC: B23K15/06 , B23K103/18
Abstract: 一种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高强度电子束焊接工艺,它涉及一种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工艺。本发明解决了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的接头中存在脆性化合物,接头强度低和塑性差的问题。步骤为:在专用模具内,填装钒粉和铜粉均匀混合的粉末,混合粉末在压力机冲头的作用下冷压成形,压制后填充层金属厚度为0.5-2.0mm,将压制成形的填充层放入真空加热炉中进行扩散处理,填充层为钒铜合金层;在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对接缝内预置钒铜合金层,用TIG点焊固定,点焊固定后进行超声波清洗,再酸洗,待干燥后置于真空电子束焊接真空室内;采用电子束进行焊接,焊接时束流作用点位于钒铜合金层上。本发明适用于钛金属材料与铜或铜合金焊接中。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