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041556B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211489804.3
申请日:2022-11-25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功能性淀粉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的一种高抗性淀粉含量大米淀粉的制备方法,包括大米淀粉提取、亲水性胶体‑大米淀粉混合物的制备、混合物湿热处理三个步骤。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利用本发明的方法制备的高抗性淀粉含量的大米淀粉,其是在大米淀粉中引入了亲水性胶体,使得大米淀粉与亲水性胶体湿热共聚;利用湿热处理将亲水性胶体与大米淀粉结合,提高大米淀粉中抗性淀粉的含量,降低大米淀粉的可消化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749747A
公开(公告)日:2017-05-31
申请号:CN201710145608.7
申请日:2017-03-13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C08B3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C08B37/0003 , C08B37/00
Abstract: 利用酶解技术提取西洋参多糖的方法,属于西洋参加工领域。本发明按照以下步骤提取西洋参多糖:(1)、将脱脂后西洋参样品与蒸馏水调成一定浓度的溶液用纤维素酶与木瓜蛋白酶酶解处理;(2)、将(1)酶解后的样品水浴回流,离心,收集滤液,滤渣重复提取1次,合并滤液;(3)、将(2)中滤液置于旋转蒸发仪中减压浓缩直至粘稠。(4)、将(3)中的粘稠物冷却后的加乙醇,使其达到一定体积分数,静置过夜沉淀,离心,收集沉淀。实验证明,水提醇沉法提取西洋参多糖,西洋参粗多糖提取率为21.25%;酶解技术提取西洋参多糖的方法,西洋参多糖提取率为27.43%,酶解技术提取西洋参多糖的方法提高了提取率6.18%,多糖提取率提高明显。
-
公开(公告)号:CN106107015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463120.4
申请日:2016-07-29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高溶解性高吸收率的功能性饱食肽的制备方法,涉及一种具有饱腹感效果大豆肽的制备方法。本发明是要解决现有大豆蛋白消化率较低,吸收较低的问题。方法:一、将大豆分离蛋白粉末置于蒸馏水中,搅拌均匀,制备成大豆分离蛋白悬浊液,将大豆分离蛋白悬浊液置于恒温水浴锅中,冷却,调整悬浊液的pH值,向大豆分离蛋白悬浊液中加入胃蛋白酶,酶解,之后至于恒温水浴锅中,冷却至室温,得到酶解后的溶液;二、然后对酶解后的溶液调整pH值,离心,取上清液,对上清液进行透析和超滤处理,除去金属离子,然后喷雾干燥即得到白色粉末状饱食肽。本方法制备的饱食肽的溶解度和消化率高。本发明用于制备功能性饱食肽。
-
公开(公告)号:CN114836319A
公开(公告)日:2022-08-02
申请号:CN202210424923.4
申请日:2022-04-22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nventor: 窦博鑫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稻米淀粉悬浮液酶解装置,包括装置主体、顶部盖板和固定横板,装置主体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连接顶部盖板,装置主体的正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横板,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酶解槽,顶部盖板的顶部中间部位固定连接有镂空板,镂空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镂空桶,镂空桶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杆,酶解槽的内部右侧固定连接有旋转电机,旋转电机带动出传动轴与传动桶进行旋转,进而可很好的使传动桶带动主料与辅料在镂空桶内进行充分搅拌,加工后,通过镂空桶底部的镂空板掉入酶解槽内,更好的便于酶解的进行,同时中间板与侧边支撑板两侧的稳固板将装置主体后侧的支撑稳固机构相连接,将装置进行撑起的同时也能进一步加固装置整的稳定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438183A
公开(公告)日:2019-11-12
申请号:CN201910678032.X
申请日:2019-07-25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复合酶法改性淀粉制备低DE值麦芽糊精的方法及低DE值麦芽糊精在食品中的应用,属于麦芽糊精制备及应用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如下:配置淀粉浆液,搅拌,调节样液pH,加入分支酶,加入α-淀粉酶,加入葡萄糖苷转移酶,沸水浴灭活酶,离心干燥备用;取α-淀粉酶溶解得到酶稀释液;取蒸馏水于三角瓶中,加入CaCl2溶液,水浴锅加热;加入酶稀释液及淀粉浆,灭酶干燥即可。分支酶催化水解产物的分子片段连接到其他链上促进α-1,6糖苷键的形成,产生新的分支,使淀粉分子的分支密度增加。利用α-淀粉酶使其外部链长缩短,增大短链比例。利用葡萄糖苷转移酶将游离的葡萄糖残基以α-1,6糖苷键的形式连接到其他链上,形成较紧密的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05831558A
公开(公告)日:2016-08-10
申请号:CN201510933595.0
申请日:2015-12-1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营养杂粮粉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将大豆粉、玉米粉和发芽糙米粉分别通过气流粉碎法进行超微粉碎,再将得到的大豆超微粉、玉米超微粉和发芽糙米超微粉焙炒熟化;在将焙炒熟化后的大豆粉11~13份、玉米粉23~25份、发芽糙米粉36~38份,以及黑麻粉5.5~6.5份、白糖粉7~8份、脱脂奶粉11.5~12.5份、MCC 0.2~0.3份、黄原胶0.30~0.50份、海藻酸钠0.20~0.30份混匀后得到复合营养杂粮粉。本发明显著提高了大豆、玉米和发芽糙米在降脂、降糖、降血压方面的功能,冲调方便、滑爽适口、无结块。
-
公开(公告)号:CN119104601A
公开(公告)日:2024-12-10
申请号:CN202411066081.5
申请日:2024-08-05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C12Q1/00 , C12Q1/40 , G01N27/4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淀粉直支比的检测方法,包括:制备Au NPs@pullulanase杂化酶生物传感器,利用Au NPs@pullulanase杂化酶生物传感器通过循环伏安法检测淀粉样品中直链淀粉与支链淀粉的比例(直支比)。通过制备Au NPs@pullulanase杂化酶生物传感器,并结合CV法,在检测支链淀粉和支链淀粉氧化信号的过程中得到了准确且有规律的结果,从而可快速确定淀粉的直支比,该方法检出限低、灵敏度高、检测过程简便快捷,可实现对稻米淀粉中直支比的快速定量分析,与传统检测技术相比,前处理过程简单、易于操作、耗时少,成本低、检测设备便携度高,应用范围更广,且修饰后的工作电极具有重复利用性,可用于样品的批量检测,特别适用于稻米淀粉中的直支比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8511967A
公开(公告)日:2024-08-20
申请号:CN202410704750.0
申请日:2024-06-03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A23L7/143 , A23L33/105 , A23L33/21 , A23L29/00 , A23L5/30 , A23L29/269 , A23P10/2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消化重组米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淀粉乳采用普鲁兰酶酶解处理,灭酶,干燥、过筛,制备脱支淀粉;(2)将脱支淀粉与染料木黄酮混合,之后将混合物溶于乙醇溶液中,超声、搅拌、重结晶,干燥、粉碎,制备复合淀粉;(3)将大米粉、复合淀粉和可得然胶混合,加水调质,挤压、造粒,得到抗消化重组米。采用本发明的工艺步骤和条件制备的抗消化重组米,对淀粉消化酶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其快消化淀粉含量降至40%以下,慢消化淀粉含量和抗性淀粉含量均显著提高,可作为主食供2型糖尿病患者长期食用。
-
公开(公告)号:CN111919994A
公开(公告)日:2020-11-13
申请号:CN202010797273.9
申请日:2020-08-1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婴幼儿乳酸菌米粉的制作方法,属于食品加工领域。本发明为了解决米粉存在的水溶速度慢、分层明显、易回生等问题,所述方法步骤为:在160-180℃温度、12r/min转速条件下,焙炒大米6-12min;采用气流粉碎粉碎至100-200目;将得到的大米粉使用70℃的水调浆;选取α-淀粉酶和β-淀粉酶,在pH5.4~5.7的条件下用水释后,添加到米浆中50~60℃酶解90~120min;将米浆升温至70℃保持15min;在35-40℃下添加乳酸菌发酵12-24h;喷雾干燥进风温度185℃,出风温度85℃;混合均匀后的混合料通过胶体磨细化。本发明经乳酸菌发酵的米粉香气成分可高达十几种,其中香气成分中酯类和醇类含量较高,赋予发酵米粉更浓烈的香气。
-
公开(公告)号:CN119470592A
公开(公告)日:2025-02-18
申请号:CN202411385863.5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哈尔滨商业大学
IPC: G01N27/327 , G01N27/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同时检测多种真菌毒素的酶生物传感器的制备方法、传感器及应用。该方法通过逐层滴涂法制备了碳纳米管‑纳米金漆酶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制备过程简单快速、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碳纳米管修饰电极具有可重复利用性,经纳米材料修饰后酶的催化活性、稳定性显著提高,得到的生物传感器可对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等真菌毒素进行高通量同时检测,检测灵敏度高、选择性好、试剂消耗量小,对黄曲霉毒素B1的检测限为0.012μmol/L,检测范围0.05~100μmol/L,玉米赤霉稀酮的检测限为0.007μmol/L,检测范围0.01‑120μmol/L,具有低检测限及宽检测范围,解决了传统电化学检测方式通量低、电极制备复杂、稳定性和灵敏度差的问题,可广泛应用于谷物多种真菌霉素共污染情况下的快速检测。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