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319336B
公开(公告)日:2022-09-09
申请号:CN202210087239.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福欧地下空间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液化场地变形自恢复预应力电磁桩及施工方法,属于震后桩基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桩体结构、弹簧支撑体系和变形监测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底桩定位;S2、连接底桩和若干个中间桩;S3、连接中间桩节;S4、整桩成型;S5、送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桩基使用阶段或地震后由于场地的变形导致桩节之间发生错位移动后,利用变形监测系统观测桩节位移变形程度,通过连接导线使各节桩体内电磁线圈通电工作产生磁力,将相邻桩节在磁力的吸引下恢复至原位,从而解决地震后液化场地变形导致桩基破坏难以修复的问题,极大降低了修复桩结构的造价成。
-
公开(公告)号:CN114319336A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210087239.1
申请日:2022-01-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南京吉欧地下空间科技有限公司 , 南京福欧地下空间数据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用于液化场地变形自恢复预应力电磁桩及施工方法,属于震后桩基修复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为:包括桩体结构、弹簧支撑体系和变形监测系统;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底桩定位;S2、连接底桩和若干个中间桩;S3、连接中间桩节;S4、整桩成型;S5、送桩。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在桩基使用阶段或地震后由于场地的变形导致桩节之间发生错位移动后,利用变形监测系统观测桩节位移变形程度,通过连接导线使各节桩体内电磁线圈通电工作产生磁力,将相邻桩节在磁力的吸引下恢复至原位,从而解决地震后液化场地变形导致桩基破坏难以修复的问题,极大降低了修复桩结构的造价成。
-
公开(公告)号:CN119919767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768449.2
申请日:2024-12-0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6V10/82 , G06V10/764 , G06N3/045 , G06N3/0464 , G06N3/042 , G06N3/096 , G06N3/098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教师和特征蒸馏的遥感图像船舶检测方法,属于知识蒸馏领域。具体方法为:构建遥感船舶图像数据集,包括训练集和验证集,构建至少两个大型教师网络模型和一个学生网络模型;将训练集中的遥感船舶图像输入至大型教师网络和学生网络模型,进行遥感船舶图像中船舶目标检测训练;利用多教师模型对学生模型进行多教师结合掩码生成特征的蒸馏训练,得到小型的学生模型;通过限制学生模型所使用的资源模拟学生模型在无人机或卫星终端的部署,使用验证集对学生模型进行检测验证,得到最终的学生模型;使用最终的学生模型对待测遥感船舶图像进行船舶检测。实现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部署学生网络模型实现遥感图像船舶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919603A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411921579.5
申请日:2024-12-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虚拟手术中胃部软组织建模及碰撞检测方法,属于虚拟手术中软组织建模领域。虚拟手术系统能否到达手术训练效果的重要指标包括物理建模和碰撞检测的实时性、稳定性和准确性。本发明对胃部软组织在外力作用下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基于质点‑弹簧形变模型的软组织形变方法,提出基于复位弹簧的改进形变模型,解决传统质点‑弹簧模型的“超弹”和“塌陷”的问题,提高了软组织形变的真实性。同时,对于肌层,本发明使用轴对齐包围盒(AABB)和球形包围盒(Sphere)的结合的碰撞检测算法来建模;采用轴对齐包围盒(AABB)和球形包围盒(Sphere)的混合层次算法来实现对黏膜层和胃部其他的软组织的建模;兼顾碰撞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2960762B
公开(公告)日:2022-05-27
申请号:CN202110098138.X
申请日:2021-01-25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IPC: C02F3/08 , C02F3/10 , C02F3/32 , C02F1/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流式水力驱动的生物转笼净水系统,包括引水单元、生物转笼、生态沉淀池以及人工湿地,引水单元设置在生物转笼的上方,经过生物转笼处理后的污水通过水渠依次与生态沉淀池、人工湿地相连,生物转笼包括底座、固定轴、转动轴、填料笼、水槽以及接水器,填料笼的中心处设有贯穿设置的转动轴,转动轴内侧设有贯穿设置的固定轴,固定轴两端均与底座相连,填料笼外侧设有水槽,水槽一端与填料笼相连,水槽另一端设有与引水单元相对应的接水器;本发明装置由自流式水力驱动,节约能源,适合处理农村污水,而且,跟生物转盘相比,生物膜表面积更大,处理效率更高。
-
公开(公告)号:CN100425658C
公开(公告)日:2008-10-15
申请号:CN200510095423.7
申请日:2005-11-14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9D7/12 , C09D127/12 , B05D5/08 , B05D3/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由无机超细纤维增强的、同时具有超疏水和疏油性表面的且硬度较高的含氟涂层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将含有无机超细纤维材料、直径为0.1~500μm的含氟乳液小乳滴单层或几层均匀地粘附在基体表面,固化温度为80~100℃;多次重复上述步骤,在350~380℃下烧结0.1~5小时,得到厚度10~2000μm,具有微/纳米二次结构特征的含氟涂层。这种方法制备的含氟涂层表面同时具有超疏水和疏油性,与水的接触角大于150°,滚动角小于10°;与甘油的接触角大于140°;与色拉油的接触角大于120°。与未增强的超疏水和疏油含氟涂层相比,由无机超细纤维增强的超疏水和疏油含氟涂层的涂层硬度由4B提高到3H以上。
-
公开(公告)号:CN1865536A
公开(公告)日:2006-11-22
申请号:CN200610039687.5
申请日:2006-04-20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Abstract: 一种碱金属钛基晶须和片晶的制备方法,将钛矿物、含碱金属化合物与助熔剂、还原剂、水,充分混合;混合物中助熔剂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还原剂质量百分含量为1%~40%,水质量百分含量为10%~50%,其余为钛矿物和含碱金属化合物;钛矿物与含碱金属化合物折合成TiO2与M2O,其摩尔比为TiO2/M2O=2.0~4.0,其中M为碱金属;将上述混合物在800~1300℃下烧结30分钟~10小时;将烧结产物水洗分散、过滤、干燥。本发明制得的碱金属钛基晶须和片晶结构完整、品质均一。
-
公开(公告)号:CN119827990A
公开(公告)日:2025-04-15
申请号:CN202411853398.3
申请日:2024-12-16
Applicant: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 , 杭州高特电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南京工业大学
IPC: G01R31/367 , G06F18/23213 , G06F18/24 , G06F17/18 , G01R31/382 , G01R31/39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应力和温度的电池热失控预警方法及系统,包括:实时获取电池系统中各单体电池的温度、应力数据,并建立设定长度的时间序列;对时间序列内的温度、应力数据分别进行均值处理和归一化处理,再利用DBSCAN算法对温度、应力数据时序特征进行解耦、分类,得到聚类结果;根据聚类结果进行聚类中心计算,取成员最多的聚类集合作为参考对象,计算参考对象和其他聚类中心欧式距离;根据计算的聚类中心欧式距离建立相应时序数据,通过最小二乘法计算基于聚类中心欧式距离的时序数据变化率#imgabs0#,根据时序数据变化率#imgabs1#判断是否需要热失控预警。本发明的方法降低了传统实时数据噪声、异常值干扰,及时准确地对电池热失控进行预警。
-
公开(公告)号:CN112999361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110292462.5
申请日:2021-03-18
Applicant: 南京工业大学
IPC: A61K47/61 , A61K47/69 , A61K31/145 , A61K33/34 , A61P35/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选择素靶向的CuET@Fuc纳米递药系统,包括以双硫仑铜络合物纳米晶体为核心,在双硫仑铜络合物纳米晶体外包被聚烯丙胺盐酸盐,形成CuET@PAH;岩藻多糖吸附在CuET@PAH的表面,构成靶向选择素的生物功能性层,由此形成岩藻多糖包被CuET@PAH的纳米颗粒CuET@Fuc。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基于选择素靶向的CuET@Fuc纳米递药系统的制备方法及其在抗肿瘤药物中的应用。本发明的纳米递药系统利用内核双硫仑铜络合物的抗肿瘤效果,结合修饰在其上的对P‑选择素具有靶向作用的岩藻多糖外壳,增强双硫仑铜纳米晶体在肿瘤部位的蓄积,极大地增强了肿瘤的治疗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314932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161244.8
申请日:2021-02-05
Applicant: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南京工业大学
IPC: C02F9/14 , C02F3/32 , C02F1/44 , C02F3/00 , C02F101/10 , C02F101/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村生活污水与农业面源协同生态处理系统,将经无害化处理并满足农灌水质要求后的农村生活污水,利用山村地势高差与农田地形,采用第二生态沟及前置田埂净化,回用于农林灌溉并进一步净化以削减生活污染;采用沉淀塘、第一生态沟、后置田埂、生态塘多级工艺组合净化农田地表径流,削减农业面源污染;本发明所述的协同生态处理系统为适应山村地形,以及山村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产排特征而设计,一方面可促进农村生活污水用于农林灌溉,既进一步净化生活污水,又减少化肥施加量,削减外排污染;另一方面,对农业退水径流进行处理,削减农业面源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