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56925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621972.2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湖泊蓝藻爆发高效应急处理及生态构建方法,涉及水环境治理技术领域,包括:构建生态围隔,将蓝藻密集区域与周围水体隔离;在生态围隔内先后投加絮凝剂、抑藻剂,实现应急处理;待水华面积或藻密度减小至预设范围,开展水体营养盐综合控制,待水质达到预设要求后进行水生植物群落构建以及水生动物投放,实现水生生态构建。本发明融合了多种治理策略的综合治理模式,迅速清除水体中的水华藻类,同时实现对富营养化水体水华的长效且有效的控制,适合在生态保护工程中推广应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242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71424.2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水利部交通运输部国家能源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镧改性膨润土的水体修复固碳增汇方法,属于水体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包括:步骤一、隔离待修复的水体,并获取水体当前数据;步骤二、基于所述水体当前数据确定镧改性膨润土和絮凝剂的当前投入量,向水体中投入镧改性膨润土和絮凝剂进行水体修复:水体表面蓝藻发生沉降,沉降的蓝藻在水底死亡分解,产生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甲烷及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种植水草,水草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体溶氧量,抑制步骤二中蓝藻分解过程产生的温室气体一氧化二氮、甲烷的释放;在种植水草的水体环境中,利用镧改性膨润土对水体及底泥中的磷进行锁定,降低水体及底泥中磷含量,抑制藻类的生长。
-
公开(公告)号:CN119569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51572.3
申请日:2024-12-02
Applicant: 郑州大学
IPC: C02F3/3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土壤换填介质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市政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土壤换填介质自上而下包括:上层种植层,中层换填介质层,下层换填介质层和底层砾石层;其中,上层种植层包括蛭石和土壤;中层换填介质层自上而下包括木屑和铁矿石;下层换填介质层为河砂;上层种植层保障植物的生长环境;中层换填介质中木屑用于提供碳源,铁矿石与磷酸盐进行络合反应以及生成化学键,下层换填介质提高入渗能力,底层砾石层用于调蓄以及避免堵塞,实现污染物截留和雨水入渗。本发明将蛭石与其他改良剂配合使用,有效提高了对污染物的截留作用。
-
公开(公告)号:CN119371004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976261.7
申请日:2024-12-31
Applicant: 安徽农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应用于污水处理领域的一种基于智能化调控的人工湿地装置,通过单元分析操作实现对不同介质层的净化目标污染物及其效果进行分析,在处理污水时,将待处理污水中占比过多的污染物成分含量与介质层的主要净化目标进行对比,确认目标介质层,再将阻流卷铺设在目标介质层下侧,对其上侧污水进行局部阻水,使部分污水在目标介质层中横向流动,延长污水在其内部的停留时间,实现对目标污染物的充分净化,提高净化效果,同时,阻流卷的设置还为介质层提供了特殊的冲洗防堵方式,实现从上往下依次对单个介质层进行冲洗,并有效避免冲洗废水经过下侧介质层,进而降低了杂质再次堵塞的概率,保障本申请循环利用率以及净化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1048270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1910894571.7
申请日:2019-09-20
Applicant: 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的初期农田地表径流截留净化装置,包括设置于沟渠中的净化拦截坝;净化拦截坝由底板、前挡板、后挡板、两侧板以及第一、第二中间隔板组成,前挡板、后挡板、第一中间隔板、第二中间隔板和底板上均均匀开设有透水孔;前挡板与第一中间隔板之间、第一中间隔板与第二中间隔板之间、第二中间隔板与后挡板之间分别前格槽、中格槽和后格槽,前格槽、中格槽和后格槽中分别填充有页岩陶粒、生物炭颗粒和细砂。本发明的截留净化装置,初期雨水依次被陶粒、生物炭颗粒、细砂过滤,不仅实现了对雨水的过滤,而且陶粒、生物炭和细砂中的微生物还可实现对水体的净化作用,解决了现有初期农田地表径流直接流入河流或湖泊中所带来的水体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9547746A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678066.6
申请日:2024-11-22
Applicant: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快速营造鸟类微生境的组合式生物栖息平台,涉及湿地生态修复工程技术和湿地生物多样性恢复技术领域,平台由多个吃水高度不同的生物栖息平台单元构成,每个生物栖息平台单元包括若干个主体拼接单元、浮力单元以及铺设在主体拼接单元上的植被层构成;本发明通过浮力单元与主体拼接单元组合而成的围闭平台,不仅可以装载土壤以支持植被层为营造鸟类微生境所种植的多种植物,而且为鸟类等湿地动物栖息与觅食环境的营造提供了高自由度的空间,构建出水上水下一体化、食物链完整、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稳定生态系统,为鸟类等湿地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生境,有效促进湿地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稳定性的恢复。
-
公开(公告)号:CN118954868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411442027.6
申请日:2024-10-16
Applicant: 安徽省生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省生态环境规划院、安徽省生态环境工程咨询设计院)
IPC: C02F9/00 , C02F3/32 , C02F3/30 , C02F1/00 , C02F101/16 , C02F101/10 , C02F7/00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快渗式农林面源拦截设备,涉及农林面源污染治理领域,包括流动沟渠与两个沉降池,流动沟渠与两个沉降池之间通过三通排水管相连通,流动沟渠中设置有机械滤网结构与生态滤网结构,沉降池的中部安装有隔板,沉降池通过隔板分隔为厌氧池与好氧池;厌氧池中设置有多个挡流板,用于蓄留污染水源,进行无氧分解;好氧池中设置有多个立式生物膜分解管筒,用于降解污染水源中的N、P污染物,本发明在沉降池中设置有厌氧池与好氧池,在厌氧池中能够初步分解硝酸盐离子、含磷离子,而好氧池中栽种有好氧菌群,能够促进污染水源中N、P离子的分解或沉降,从而除去污染水源中的N、P离子。
-
公开(公告)号:CN112482521B
公开(公告)日:2025-03-04
申请号:CN202011435600.2
申请日:2020-12-10
Applicant: 上海林海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同济大学
IPC: E03D5/00 , C02F3/32 , C02F11/04 , C02F1/00 , C02F101/30 , C02F101/16 , C02F101/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四元分离生态厕所,包括便盆系统、导液切换系统、二级承接密封系统、通风系统、植物滤池系统、便液储存系统以及控制系统,所述便液储存系统包括储粪单元、储尿单元,所述便盆系统连接储粪单元,所述二级承接密封系统安装在便盆系统上,所述通风系统连接二级承接密封系统,所述便盆系统通过导液切换系统分别与植物滤池系统、储尿单元连接,所述控制系统分别与便盆系统、导液切换系统、二级承接密封系统、通风系统电连接,本发明从源头上将粪、尿、冲洗水及如厕用品分别收集,采用差异化存储与处理的四元分离方案,实现了粪便和尿液、尿液和冲洗水的源头分离,无二次污染、无臭,节约了水资源,提升了如厕者的体验感。
-
公开(公告)号:CN1195283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510080759.3
申请日:2025-01-20
Applicant: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资源环境研究所(北京市土地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藻菌共培养的污水处理装置,包括:滤渣箱和进水管;生物净化单元,所述生物净化单元设置在滤渣箱底端外侧,与滤渣箱相连;复滤箱,所述复滤箱设置在生物净化单元底端外侧,一端与生物净化单元相连,另一端侧壁上固定连接设置有排液管,且内侧固定连接设置有细滤框;同步清洁单元,所述同步清洁单元与细滤框和滤杂框抵接,且与生物净化单元相连;其中,所述生物净化单元包括:藻菌维持组件、藻菌共生组件、多元协同驱控组件和自动浇撒组件,通过设置生物净化单元,能为藻菌的培育提供良好的环境,使得藻菌能对污水进行有效净化,还能在净化过程中实现对污水的多重搅拌,大大提升了净化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306332B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836656.7
申请日:2024-12-13
Applicant: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技东北创新中心)
IPC: C02F3/32 , C02F3/30 , C02F7/00 , C02F103/2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禽畜养殖污水氧化塘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提出了一种禽畜养殖污水生态氧化塘处理设备及工艺,包括:氧化塘池、搅拌曝气一体机构和种植架移动机构。本发明通过氧化塘池、种植架移动机构与搅拌曝气一体机构相配合,从而实现了氧化塘池上水生植物种植与氧化塘池内曝气、搅拌的一体化,不仅解决了需要多个氧化塘池相配合对水体进行曝气与搅拌导致占地面积大的问题,还实现氧化塘池内曝气与搅拌的一体化,通过管道矩形架带动曝气盘上下移动持续往复对水体进行曝气,从而提高了曝气的均匀性与净化效果,同时管道矩形架的上下往复移动还能对水体进行搅拌,提高了污染物和微生物混合的均匀度,起到了一机两用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