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006997A
公开(公告)日:2024-11-22
申请号:CN202410730784.7
申请日:2024-06-06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广东城乡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IPC: G06V20/10 , G06V10/82 , G06N3/0464 , G06N3/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探测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基于正演与实测混合的探地雷达图像自动识别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步骤1:图像数据采集、步骤2:构建非均质模型、步骤3:添加病害到步骤2的模型中、步骤4:设置激励源、步骤5:对正演图像集进行预处理、步骤6:对实测图像进行预处理、步骤7:YOLOX模型训练,以及步骤8:计算结果;本发明结合正演模拟数据和实测数据,构建混合数据集,提高了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深度学习技术训练识别模型,实现了对探地雷达图像的自动识别,提高了识别精度和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8470147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554131.8
申请日:2024-05-0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广东城乡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探地雷达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非均质模型的道路探地雷达内部病害图像生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导入所需的Python库、步骤2初始化变量、步骤3颗粒生成、步骤4创建循环、步骤5对不同尺寸的颗粒进行赋值、步骤6通过在上述建立的模型中添加多个不规则形状,以及步骤7将上述包含病害的非均质模型放入正演模拟软件中进行正演。步骤1:通过Python编程工具,导入所需的Python库,包括NumPy、Matplotlib、Math、OpenCV、random、h5py和PIL等,用于为实现创建包含病害的非均质模型提供编程环境;步骤2:初始化变量,为创建包含病害非均质模型赋予一个初始值,确保变量在使用时具备一个初始值,避免程序出现未定义行为和错误。
-
公开(公告)号:CN118570156A
公开(公告)日:2024-08-30
申请号:CN202410658234.9
申请日:2024-05-27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广东城乡交通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三维数字图像处理技术领域,具体为基于三维数字图像处理的层间粘结状态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三维探地雷达无损检测,采集三维探地雷达数据、步骤2对三维探地雷达数据进行处理、步骤3将处理后的波形图的振幅数据转换成RGB图像文件、步骤4按照结构层位特征,对RGB图像进行切片,获取多层图像、步骤5对截取的RGB图像进行图像处理、步骤6截取沥青路面层的上‑中、中‑下、下‑基层三个层间图像,以及步骤7按照层间粘结中空气+松散体占比情况可将沥青路面结构层间接触状态3个等级。步骤1:对待测路段进行三维探地雷达无损检测,采集三维探地雷达数据,将采集的信号数据矩阵signal_data=[x1,x2,...,xn],其中xn无损检测第n个采样点的雷达信号。
-
公开(公告)号:CN117497107A
公开(公告)日:2024-02-02
申请号:CN202311535896.9
申请日:2023-11-17
IPC: G16C60/00 , G16C20/70 , G16C20/80 , G06F30/27 , G06F18/27 , G06T17/30 , G06F111/10 , G06F113/26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响应曲面法的沥青混合料最优配合比确定方法和装置,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获取硅藻土掺量、玄武岩掺量、油石比和马歇尔试验指标响应指标;步骤S2、根据硅藻土掺量、玄武岩掺量、油石比和马歇尔试验指标响应指标,通过响应曲面方法确定沥青混合料最优配合比。采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进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的优化设计,计算出各种掺加材料的最佳掺量。
-
公开(公告)号:CN119199082A
公开(公告)日:2024-12-27
申请号:CN202411304101.8
申请日:2024-09-19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1N33/4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材料检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快速测试沥青混合料结团率的方法及系统,通过冷铣刨获取沥青混合料回收料,进行烘干处理,随后通过分离方法将沥青与集料分离;利用标准筛对分离后的集料进行筛分并记录其重量;通过三维扫描体积测算装置测量回收料的体积,最后根据测得的体积与重量计算结团率。本发明能够快速、准确地评估沥青混合料回收料的结团率,缩短测试周期,提升测试精度,适用于再生沥青混合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和施工现场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9026036A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411377532.7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IPC: G06F18/2431 , G06F18/213 , G06F18/214 , G06F18/21 , G06F18/25 , G06F18/20 , G06N3/044 , G06N3/045 , G06N3/0475 , G06N3/092 , G06N3/096 , G06N7/01 , G01N33/42 , G01S13/86 , G01S13/88 , G01V11/00 , E01C23/01 , G06F123/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智能检测与分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用于三维探地雷达的路面内部病害检测方法及系统,本发明包括多模态数据采集与预处理、多模态数据对齐与特征提取、自适应深度学习模型训练与识别、动态统计特征分析与优化以及自动报告生成与决策支持;通过多模态数据融合技术,实现了更全面和准确的病害检测;引入深度神经网络和多任务学习框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和准确性;结合强化学习技术,动态优化模型参数,提升模型的鲁棒性和适应性;通过智能过滤和概率优化,显著降低了误判率,提高识别结果的可信度;最终,基于检测结果生成详细的检测报告,为道路维护和管理提供科学可靠的决策支持;本发明提升了路面内部病害检测的精度、效率和可靠性。
-
公开(公告)号:CN118374161A
公开(公告)日:2024-07-23
申请号:CN202410529400.5
申请日:2024-04-2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沥青材料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抗裂型再生沥青混合料及制备方法,按重量份计包括以下原料:废旧沥青30‑40份、再生剂5‑10份、乳化剂1‑3份和纤维0.01‑0.03份。其中,再生剂包括以下步骤制得:将生物基材料进行破碎、干燥预处理操作,将硫代酸酯与生物基材料进行混合,控制温度反应,滴加二氧化硅悬浮液与改性生物基材料混合均匀,制备硫代酸酯改性生物基材料负载二氧化硅。本发明通过硫代酸酯改性生物基材料负载二氧化硅形成三相复合互穿网络结构,增强与沥青的相容性和结合力,使得再生剂在混合料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增强作用,提高混合料的整体强度和稳定性,能够长期保持良好的使用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9208445B
公开(公告)日:2021-01-19
申请号:CN201811023224.9
申请日:2018-09-03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路面修复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高速公路路面修复的方法,该方法中使用的修复装置包括混凝土箱,所述混凝土箱的上表面铰接有盖子,且混凝土箱的上方一侧安装有推手,所述混凝土箱的内部安装有转轴,转轴两端固连着的第一电磁铁转动安装在滑槽内;所述转轴上设置有螺旋送料刀,电机通过固定板一侧设置的手轮实现往复水平移动,且电机输出轴与电磁铁制成的偏心盘连接;偏心盘两侧分别设有缓冲单元,缓冲单元包括固定安装板、活动板和一号气囊;一号气囊与伸缩气缸的气腔连通。本发明中使用的修复装置通过通电后磁性相吸的偏心盘和第一电磁铁,并通过第一、第二圆盘往复运动搅拌混凝土,能够均匀搅拌混凝土,从而扩大装置适用范围。
-
公开(公告)号:CN119901673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117298.2
申请日:2025-01-24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评价沥青路面层间粘结状态的方法及相关设备,属于道路工程检测技术领域,首先通过探底雷达无损的获取到道路信息,再通过雷达数据获取到道路层间粘结状态的评价指标,再考虑到当层间粘结不良厚度很小的情况下,电磁波的干涉相干对评价指标的影响,提出辅助评价指标对层间粘结状态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双指标的结合提高了对沥青路面层间粘结状态评价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949419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459760.9
申请日:2024-10-18
Applicant: 华东交通大学 , 江西省交通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IPC: G06F30/20 , G06F30/23 , G06F30/13 , G06T17/20 , G06F119/14 , G06F119/08 , G06F119/02 , G06F113/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道路工程及土木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倒装式沥青路面结构厚度优化设计方法,包括选取沥青面层、粒料过渡层及半刚性层的厚度与模量作为控制变量,以粒料层应力水平和面层疲劳性能为初步设计目标,采用D‑最优解响应面设计法制定试验方案,通过有限元分析,结合非线性本构模型,模拟粒料过渡层应力依赖特性,评估变量组合对初步设计目标的影响,对比沥青路面结构性能验算指标,最终确定优化设计方案。本发明有效减少了材料使用量,降低了施工成本,并显著提高了路面的抗疲劳开裂和抗变形能力,延长了路面使用寿命。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