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51297B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31180684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隗靖昆 , 吴昶霖 , 刘浩 , 王豪 , 崔朗福 , 张庆振 , 贾龙 , 陈昌 , 陈伟 , 向刚 , 刘永 , 杨哲森 , 刘京涛 , 周建明 , 马力伟 , 高梓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Simulink中搭建1553B总线模型、总线控制器模型、远程终端模型、总线监视器模型,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视器通过1553B总线模型连接,各个控制系统核心单机通过端子与终端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的打包与解包,将终端子系统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总线,总线数据解包传输给终端子系统,该总线接口模型可以对simulink中控制系统核心单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通信的仿真。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Simulink搭建1553B虚拟接口模型能够解决系统级模型中缺少单机模型间数据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498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84225.1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用于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的重构相电流故障诊断方法及其系统,涉及电力电子转换技术领域。用于检测和定位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中的开路故障。故障诊断方法为:S1:采集输入电流值;S2:重构输入电流值各相电流平均值;S3:计算三相电流平均值的最大差异值;S4:设置故障检测阈值,并当最大差异值超过故障检测阈值时,判断发生开路故障;S5:根据重构的相电流值定位故障相位。本发明适用于交错并联Buck变换器中开路故障检测与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892214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211373326.X
申请日:2022-11-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18/2415 , G06F18/15 , G06F18/214 , G06N3/0455 , G06N3/0442 , G06N3/088 , G07C3/00 , G06F123/02
Abstract: 异常检测模型的构建方法、异常检测方法及异常检测系统,涉及机器学习领域,尤其涉及工业系统的故障或异常检测。解决了现有的异常检测模型对非线性、强时序性及高维度的数据提取分析能力弱,及确定阈值时依赖初始数据分布、依赖于个人经验和不能动态调整等问题。所述异常检测模型基于LSTM‑AE框架和可自动设置参数的自适应阈值构建;所述异常检测方法及异常检测系统采用异常检测模型进行异常检测。本发明应用于对工业系统进行异常检测。
-
公开(公告)号:CN117891226A
公开(公告)日:2024-04-16
申请号:CN202310715482.8
申请日:2023-06-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5B23/02
Abstract: 基于MIC和图神经网络融合的航天器控制系统异常检测方法及系统,涉及故障、异常检测技术领域。解决现有航天器控制系统领域的异常检测方法,由于异常数据主要隐藏在大量的正确点中,难以复制,导致无法完全利用正常数据进行异常检测的问题。方法为将航天控制系统领域多维的时序数据进行MIC分析获得不同变量之间的最大信息系数;进而获得邻接矩阵;从离散变量序列提取出每个变量的时序特征;构建MIC‑图网络并获得预测数据;对预测数据进行判定,获得异常数据。本发明适用于航天器控制系统的故障、异常检测技术领域,可直接用于对于航天器控制系统采集的多维时序数据,并对多维时序数据进行时间段的异常检测和阈值检测判定异常工作。
-
公开(公告)号:CN115577637A
公开(公告)日:2023-01-06
申请号:CN202211313052.5
申请日:2022-10-25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30/27 , G06N3/04 , G06N3/08 , G06N7/00 , G06F111/08 , G06F119/02 , G06F11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知识和数据融合的电源系统剩余寿命预计方法,包括数据特征选择提取;建立基于维纳过程的电源系统容量退化模型;求解基于维纳过程的电源系统容量退化模型;求解基于退化模型的电源系统寿命分布;构建基于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的电源系统退化模型;训练卷积门控循环神经网络并得到电源系统寿命预计的分布;构建基于staking融合策略的融合模型;根据统计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的预测结果训练融合模型;计算采样权值,对统计模型和数据驱动模型进行采样生成更准确的电源系统寿命分布。本发明提高了电源系统寿命预计的准确率,寿命分布的估计为复杂装备电源系统的健康管理提供更多支撑信息,为装备稳定高效的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
-
公开(公告)号:CN106707143A
公开(公告)日:2017-05-24
申请号:CN201710008030.0
申请日:2017-01-05
Applicant: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1R31/317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R31/3177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芯片内部逻辑验证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根据控制指令向被测芯片发送控制信号并接收被测芯片的反馈信号的主控模块、用于在被测芯片与主控模块之间进行电平转换的电平转换模块、至少一个用于连接被测芯片的I/O模块;其中所述I/O模块通过电平转换模块连接所述主控模块。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针对可编程芯片内部逻辑的测试验证,该装置的投入可以对芯片进行批量的测试验证,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提高了测试效率和测试覆盖率。
-
公开(公告)号:CN119962170A
公开(公告)日:2025-05-09
申请号:CN202411971462.8
申请日:2024-12-30
Applicant: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30/20 , G06F17/18 , G01R31/367 , G01R31/36 , G01R31/388 , G01R31/389
Abstract: 一种耦合多工作模式的一次电池有效容量预测方法,通过综合考虑自主水下航行器存储和放电工作模式,建立了一种一次电池有效容量早期预测模型,首先建立存储模式下的日历老化模型,其次建立放电模式下的有效容量校准模型,对双模型进行耦合处理后,利用电池有效容量预测模型的输出数据对各次试验的电池容量衰退特征信息进行表示。
-
公开(公告)号:CN118655414A
公开(公告)日:2024-09-17
申请号:CN202410884227.0
申请日:2024-07-03
Applicant: 哈尔滨工业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Abstract: 一种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鲁棒的开路故障诊断方法及其系统,涉及电力电子领域。用于对三相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进行检测和定位故障相。开路故障诊断方法为:在每个开关周期的三个特定时刻采样输入电流值;在两个开关周期内对每个时刻的采样值进行积分;计算三个积分值之间的最大差异,并将最大差异与阈值比较,判断是否故障;通过分析采样值确定故障相。本发明适用于三相交错升压转换器开路故障的诊断和定位。
-
公开(公告)号:CN117851297A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311806841.7
申请日:2023-12-26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nventor: 陈娟 , 隗靖昆 , 吴昶霖 , 刘浩 , 王豪 , 崔朗福 , 张庆振 , 贾龙 , 陈昌 , 陈伟 , 向刚 , 刘永 , 杨哲森 , 刘京涛 , 周建明 , 马力伟 , 高梓晰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其中设计方法包括:在Simulink中搭建1553B总线模型、总线控制器模型、远程终端模型、总线监视器模型,总线控制器、远程终端、总线监视器通过1553B总线模型连接,各个控制系统核心单机通过端子与终端子系统的数据交互模块进行数据的打包与解包,将终端子系统的数据打包发送给总线,总线数据解包传输给终端子系统,该总线接口模型可以对simulink中控制系统核心单机的虚拟样机模型进行通信的仿真。本发明采用上述一种控制系统核心单机虚拟样机接口、设计方法及存储介质,通过Simulink搭建1553B虚拟接口模型能够解决系统级模型中缺少单机模型间数据通信的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780782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2
申请号:CN202311771780.5
申请日:2023-12-21
Applicant: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北京航天自动控制研究所
IPC: G06F30/23 , G06F119/04 , G06F119/08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装备用电子产品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方法,属于加速寿命试验领域,通过在温度应力、湿度应力、振动应力、电应力、温度循环应力及其组合等各种应力条件下的失效机理和形式进行分析和构建相应的加速寿命模型,进而能够根据累积损伤叠加法分析多应力综合作用,对所选定的步降加速应力水平制定多应力步降加速试验谱。本发明提出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设计、制定、试验数据建模分析的整个试验流程,形成了一套电子产品多应力步降加速寿命试验方法。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