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横向冲击大开口舱段结构及具有其的飞行器

    公开(公告)号:CN110155304B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1910070550.3

    申请日:2019-01-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抗横向冲击大开口舱段结构及具有其的飞行器,其中,舱段结构包括:舱段壳体,具有大开口,若干加强和维稳组件,任意加强和维稳组件沿大开口的宽度方向设置,包括第一、二支撑件以及撑力调整部,其中,第一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撑力调整部的第一端连接,其第二端与位于大开口一侧的第一壳体侧壁连接;第二支撑件的第一端与撑力调整部的第二端连接;其第二端与和第一壳体侧壁相对设置的第二壳体侧壁连接;在横向冲击下,撑力调整部基于第一、二壳体侧壁不同部位变形程度调节第一、二支撑件的支撑力的大小以实现舱段结构刚度连续和变形协调。能够解决横向冲击载荷作用下,大开口舱段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难以保证的问题。

    一种弹体气动维形机构
    2.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10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136667.7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弹体气动维形机构,包括前折叠维形板、前固定底板、后固定底板、滑动维形板、中折叠维形板、后折叠维形板,该机构适用于弹体腹板下移脱离舱段引起的大开口气动维形问题,充分考虑腹板下移过程中相关机构的运动空间及动作时序,协同利用舱内运动滑块作为动力源,通过滑动+轴向转动+横向转动三自由度动态维形板与关键部位固定维形板的匹配性设计,使维形机构能够在舱段腹板下移过程中实现对开口的随动封堵,以保持舱腹部的气动外形。维形机构展开到位后可靠锁定,工作性能能够满足飞航导弹飞行要求,在飞航导弹舱段气动维形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复合缓冲阻尼器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9696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016493.0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该合缓冲阻尼器包括壳体、活塞杆组件、转级浮动活塞环,壳体具有第一、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截面积小于第二容纳腔的截面积,第一容纳腔具有缓冲液体,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缓冲气体,活塞杆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活塞杆组件具有第一通孔,转级浮动活塞环可选择地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一阈值范围时,活塞杆组件在第一容纳腔移动以抵抗外部阻力,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二阈值范围时,转级浮动活塞环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类型阻尼器载荷适应能力差,在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下缓冲阻尼器阻尼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用于提取阀门阀芯轴线的线对面垂直度误差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8670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626775.9

    申请日:2016-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提取阀门阀芯轴线的线对面垂直度误差方法,能够利用基于阀门的有限元模型的变形数据提取阀芯轴线的线对面垂直度误差。该方法获取阀门变形后的有限元模型中阀芯轴线的基准面π1平面方程及其法向量τ1;从被测阀芯轴线上选取n个阀芯轴线点,从中选定一点A,根据基准面法向量τ1,确定直线l1,计算其它点到l1的距离,将到l1距离最大值记为f1;依次计算每个阀芯轴线点对应的f2,f3,…,fn;比较f2,f3,…,fn,选其最小值fmin,将2fmin记为阀芯轴线对于基准面的垂直度误差。

    火工气液缓冲阻尼器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159697A

    公开(公告)日:2019-08-23

    申请号:CN201910084815.5

    申请日:2019-0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火工气液缓冲阻尼器,该阻尼器包括第一壳体、火工燃气装置、浮动活塞件、第一单向阀、缓冲液体和活塞杆组件,第一壳体具有第一容纳腔和第二容纳腔,火工燃气装置设置在第一壳体的一端,火工燃气装置用于产生缓冲气体,浮动活塞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单向阀设置在浮动活塞件上,第一单向阀用于防止缓冲气体由第二容纳腔向第一容纳腔的移动,缓冲液体设置在第二容纳腔,活塞杆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内,活塞杆组件具有第一通孔,缓冲阻尼器通过使缓冲液体流过第一通孔以提供液体缓冲阻尼力。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缓冲器的高缓冲阻尼性能与锁定代价大、地面操作及维护困难的技术问题。

    用于提取机械产品点的同心度误差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7688675A

    公开(公告)日:2018-02-13

    申请号:CN201610630047.5

    申请日:2016-08-03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18 G06F17/5086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用于提取机械产品点的同心度误差的方法,能够实现基于有限元模型的机械零件变形数据提取出其点的同心度误差。该方法运用三维建模软件建立零件的实体模型;建立被测机械产品在复杂工况下的有限元模型,得到被测机械产品变形后的有限元模型;在有限元软件中测量变形后的有限元模型中基准圆上所有节点的坐标;拟合基准圆方程,并确定基准圆圆心A坐标;然后再测得基准圆外圆上所有节点坐标,拟合外圆方程,并确定外圆圆心B坐标;计算两个圆心的距离,将二倍的这个距离作为所求点的同心度误差。

    飞行器蒙皮静态力加载装置及蒙皮动强度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879559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2111189111.8

    申请日:2021-10-1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飞行器蒙皮静态力加载装置及蒙皮动强度试验方法,该飞行器蒙皮静态力加载装置包括:外框、测力传感器、弹性部件和静态力施加组件;外框具有容纳腔,飞行器蒙皮置于容纳腔内,飞行器蒙皮的一端与外框的内侧固定连接,与飞行器蒙皮的一端相对的另一端与测力传感器连接,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飞行器蒙皮受到的静态力大小;弹性部件分别与测力传感器和静态力施加组件连接,静态力施加组件通过弹性部件和测力传感器对飞行器蒙皮施加静态力。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无法对飞行器蒙皮进行独立的静态力加载的技术问题。

    一种叶轮机械气动阻尼计算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162813B

    公开(公告)日:2022-12-09

    申请号:CN201810584147.8

    申请日:2018-06-08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的一种叶轮机械气动阻尼计算方法,涉及叶轮机械气动弹性稳定性分析技术,该方法对孤立叶片进行动模态分析,获得叶片的振型、频率特征;通过模态数据构造模态激振力,并将其写入瞬态结构动力学计算命令中,将非定常流场计算与该瞬态动力学计算通过叶片的运动耦合迭代计算,即可获得叶片在流场中响应;真空中求解该瞬态动力学方程,即可获得叶片在真空中的响应;通过对数基函数拟合监测点在真空以及流场中的位移响应包络线获得非气动阻尼和总阻尼,进而计算得到气动阻尼。

    一种异形截面弹体对接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0160409B

    公开(公告)日:2022-02-08

    申请号:CN201910136661.X

    申请日:2019-02-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异形截面弹体对接结构,该结构包括多段卡环,其通过上下和左右关键规则部位设置卡环、大曲率或异形边角部位铰接及面接触拟形配合、对接面材料匹配设计和卡环周向限位弹体对接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安装到位和拆卸困难、对卡环及弹体对应部位加工精度要求极高等问题,实现了异形截面弹体结构的高精度可靠对接,连接刚度高,安装和拆卸方便,对加工精度要求相对较低,通用性好,在导弹异形截面弹体对接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复合缓冲阻尼器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0159696B

    公开(公告)日:2021-03-16

    申请号:CN201910016493.0

    申请日:2019-01-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复合缓冲阻尼器,该合缓冲阻尼器包括壳体、活塞杆组件、转级浮动活塞环,壳体具有第一、第二容纳腔,第一容纳腔的截面积小于第二容纳腔的截面积,第一容纳腔具有缓冲液体,第二容纳腔具有第一缓冲气体,活塞杆组件可移动地设置在壳体内,活塞杆组件具有第一通孔,转级浮动活塞环可选择地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一阈值范围时,活塞杆组件在第一容纳腔移动以抵抗外部阻力,当复合缓冲阻尼器的压力处于第二阈值范围时,转级浮动活塞环可移动设置在第二容纳腔。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单一类型阻尼器载荷适应能力差,在非等截面等不规则布置空间下缓冲阻尼器阻尼性能降低的技术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