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043784B
公开(公告)日:2024-05-14
申请号:CN202111274763.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32B3/12 , B32B15/20 , B32B3/24 , B32B7/12 , B32B15/04 , B32B33/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力热一体化轻质运载火箭底隔板结构,包括“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和低密度防热层;所述“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依次固化粘接,上层蜂窝芯子和下层蜂窝芯子高度相同,中面板厚度不超过2mm,所述低密度防热层采用喷涂工艺涂覆在力热一体化“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的下面板之下。本发明不需要铆接或螺接工艺,连接件较少,结构工艺流程简单,结构效率高。结构整体具有高抗弯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3758378B
公开(公告)日:2022-12-27
申请号:CN202111006858.5
申请日:2021-08-30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辰 , 张宏剑 , 于兵 , 章凌 , 张东 , 王迪 , 乐晨 , 郭岳 , 包宇兵 , 张晓晖 , 刘观日 , 王婧超 , 吴会强 , 王筱宇 , 宋征宇 , 肖耘 , 吴义田 , 段保成 , 杨建民 , 马惠廷 , 崔照云 , 何巍 , 牟宇 , 续堃 , 王耕 , 郭葳 , 朱锡川 , 张隽宁 , 胡辉彪 , 李朝晖
IPC: F42B15/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向重复使用火箭的变刚度阻尼支撑机构,包括摆臂组件、支撑杆组件、伸缩弯梁组件和安装座组件,摆臂组件包括摆臂接头和摆臂,摆臂两端与摆臂接头固连形成摆臂组件,摆臂组件一端的摆臂接头与安装座相连,另一端的摆臂接头同时连接支撑杆和伸缩弯梁;安装座组件包括安装座和弹簧片,全套支撑机构呈收缩状态时,弹簧片处于受压状态,机构需展开时,外设锁定装置对摆臂的锁定解除,摆臂在弹簧片的作用下绕安装座转动,带动弯梁收缩升高和支撑杆伸长升高。本发明在满足在重复使用火箭整流罩和舱段结构安装的几何外形尺寸和接口要求的基础上,不改变壳段或整流罩等火箭结构的原本结构形式,采用运动机构的形式增加结构整体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11006554B
公开(公告)日:2022-04-19
申请号:CN201911158286.5
申请日:2019-11-22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于兵 , 陈岱松 , 王帅 , 唐科 , 章凌 , 张希 , 丛延 , 张宏剑 , 陈友伟 , 赵涛 , 吴俊峰 , 卫强 , 马飞 , 吴义田 , 宋征宇 , 肖耘 , 张乔飞 , 曲展龙 , 赫志亮 , 宋乾强 , 陈楷 , 汪锐琼 , 李辰 , 吴锦涛
IPC: F42B15/36
Abstract: 一种兼具连接承载和分离推冲功能的重复使用运载火箭冷气分离系统,包括:气瓶(1)、电磁阀(2)、连接解锁装置(3)、推冲装置(4)、主供气管路(5)、解锁供气管路(6)和推冲供气管路(7);电磁阀(2)为多个;气瓶(1)的入口能够对气瓶充高压气,气瓶(1)的出口通过主供气管路(5)连接多个电磁阀(2)的一端,其中一部分电磁阀(2)的另一端通过解锁供气管路(6)与连接解锁装置(3)连接,为连接解锁装置(3)供气;连接解锁装置(3)用于连接和解锁两个舱段或结构;其中另一部分电磁阀(2)的另一端通过推冲供气管路(7)与推冲装置(4)连接,为推冲装置(4)供气;推冲装置(4)安装在两个舱段或结构之间,用于提供分离冲量,实现两个舱段或结构的分离。
-
公开(公告)号:CN114043784A
公开(公告)日:2022-02-15
申请号:CN202111274763.1
申请日:2021-10-29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32B3/12 , B32B15/20 , B32B3/24 , B32B7/12 , B32B15/04 , B32B33/00 , G06F30/15 , G06F30/20 , G06F113/26
Abstract: 一种力热一体化轻质运载火箭底隔板结构,包括“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和低密度防热层;所述“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自上而下依次为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上面板、上层蜂窝芯子、中面板、下层蜂窝芯子和下面板依次固化粘接,上层蜂窝芯子和下层蜂窝芯子高度相同,中面板厚度不超过2mm,所述低密度防热层采用喷涂工艺涂覆在力热一体化“三夹二”蜂窝夹心轻质结构的下面板之下。本发明不需要铆接或螺接工艺,连接件较少,结构工艺流程简单,结构效率高。结构整体具有高抗弯刚度。
-
公开(公告)号:CN103984827B
公开(公告)日:2017-03-15
申请号:CN201410217020.4
申请日:2014-05-2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MSC.simxpert对航天运载器进行有限元分析的方法,建立航天运载器结构的ProE模型,在MSC.simxpert读入所述ProE模型形成simxpert特征模型;根据特征的几何关键字对所述simxpert特征模型中的几何特征进行识别生成simxpert几何模型;基于simxpert几何模型建立有限元模型;所述有限元模型包括实体单元、壳单元和梁单元;根据特征名称中的属性名对所述simxpert特征模型中的材料属性进行识别获得材料属性信息;根据所述材料属性信息从读入的XML文件格式的材料属性库中查找每个几何特征对应的单元属性,并根据查找的单元属性为有限元模型赋属性。本发明通过CAD、CAE有效结合,可有效提高有限元建模与
-
公开(公告)号:CN11752144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2
申请号:CN202311463760.1
申请日:2023-11-0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李林生 , 曹昱 , 王斌 , 吴浩 , 蒋亮亮 , 章凌 , 袁彪 , 徐卫秀 , 王卓群 , 刘伟杰 , 朱振涛 , 张靖坤 , 于思恒 , 王桂娇 , 芮兴 , 苏晗 , 路志峰 , 刘伟 , 李智 , 惠兴晨 , 张栋梁 , 谭指 , 匡格平 , 彭飞 , 林川
IPC: G06F30/23 , G06F30/17 , G06T17/20 , G06F111/04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整流罩凹口螺栓准强度确定方法,包括:确定凹口螺栓抗拉刚度有限元模型;提取整流罩两个半罩在分离面上的凹口螺栓的抗拉刚度;建立包含柱段、锥段的整流罩的有限元模型;通过具有一定弹簧单元刚度值的弹簧单元取代纵向分离机构,以确定整流罩承载能力及凹口螺栓的连接强度。本发明在整流罩模型中,仅通过抗拉刚度对应的弹簧单元取代结构复杂的纵向分离机构,将数百万自由度的模型简化为数万自由度模型,以确定整流罩承载能力及凹口螺栓的连接强度。
-
公开(公告)号:CN115752112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434450.2
申请日:2022-11-16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F42B15/00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大直径模块化锻件舱段装置,该装置包括二级尾段和一二级级间段,所述二级尾段由四个第一模块舱段通过螺栓连接而成;所述一二级级间段包括第二模块舱段、加强框、口盖,各组成部件之间通过螺栓进行连接。本申请能够显著提高结构可靠性、缩短设计周期、降低发射成本的整体锻造结构。
-
公开(公告)号:CN115523806B
公开(公告)日:2024-09-20
申请号:CN202211188661.2
申请日:2022-09-28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王辰 , 张希 , 田建东 , 肖耘 , 宋征宇 , 杨帆 , 张宏剑 , 于兵 , 胡振兴 , 章凌 , 乐晨 , 陈献平 , 马红鹏 , 郭嘉 , 谢珏帆 , 周天送 , 李虹 , 续堃
Abstract: 一种阻力舵与挂索回收一体化机构、回收方法,机构包括箭体结构附件、阻力舵组件、挂索机构组件、伺服作动器;箭体结构附件安装在外部箭体结构上,用于阻力舵组件与外部箭体结构可转动连接,并对伺服作动器进行限位;阻力舵组件用于作为火箭回收过程中的气动舵,并为挂索机构组件提供容置空间;在火箭上升段紧贴外部箭体结构;挂索机构组件用于在火箭回收过程中挂住外部回收部件;伺服作动器用于驱动阻力舵组件展开。回收方法使用箭上挂索机构+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的方式进行重复使用火箭的回收,将吸收缓冲着陆冲击的需求主要通过地面/海上网系回收平台满足,简化了箭上机构的规模、重量和复杂度,减小了运载能力损失。
-
公开(公告)号:CN112434369B
公开(公告)日:2024-04-09
申请号:CN202011255190.3
申请日:2020-11-1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3 , G06F30/27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机器学习的结构载荷感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S1:建立目标结构有限元仿真模型;S2:在有限元仿真模型上确定传感器测点位置;S3:通过有限元仿真模型生成机器学习训练数据集;S4:将步骤S3中得到的训练数据集划分为训练集、测试集和验证集,训练外载荷预测模型;S5:采用验证集评估最终外载荷机器学习模型的载荷识别精度。本发明的方法用于解决弹箭体典型结构在截面载荷、集中力载荷、随机分布载荷等不同载荷下的载荷识别。
-
公开(公告)号:CN113844679B
公开(公告)日:2024-02-09
申请号:CN202111015098.4
申请日:2021-08-31
Applicant: 北京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G1/62
Abstract: 一种广角多缓冲变形装配着陆支撑机构,由张开机构、跨距扩展机构组成,张开机构与跨距扩展机构均设置于火箭本体上,为火箭提供着陆冲击环境,着陆支撑机构用于保证火箭上升段气动外形,并在火箭回收着陆过程中保证火箭稳定性大跨距需求,着陆支撑机构于火箭着陆后可进行回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可重复使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