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交通事故现场可视轮胎印迹特征提取系统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509858A

    公开(公告)日:2018-09-07

    申请号:CN201810192555.9

    申请日:2018-03-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交通事故现场可视轮胎印迹特征提取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及预处理单元,用于采集交通事故现场图像及坐标转换,获取现场灰度图像;印迹截取单元,与所述图像采集及预处理单元相连接,且用于对所述灰度图像进行分段截取,获取轮胎印迹长度区域内的滑片图像;印迹强度特征处理单元,与所述印迹截取单元相连接,且用于根据所述滑片图像获取轮胎印迹参数并进行分析;上位机,分别与所述图像采集及预处理单元、印迹截取单元和印迹强度特征处理单元相连接,并用于判断当前事故与数据库中事故的相似程度,所述上位机还与显示单元相连接。本发明具有简单合理、价格低廉、能够实现交通事故现场勘测车辆的有效兼容等优点。

    一种车辆节能控制系统
    2.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72651B

    公开(公告)日:2018-01-26

    申请号:CN201510493728.7

    申请日:2015-08-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节能控制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检测到储能设备存储的电能大于预设的储电阈值时,选择电动机驱动单元为二次元件提供动力;检测到所存储的电能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储电阈值时,选择发动机驱动单元为二次元件提供动力。二次元件在电动机驱动单元或发动机驱动单元的驱动下以泵的工况为车辆工作组件提供工作动力。电动机驱动单元通过电动机为二次元件提供动力。发动机驱动单元通过发动机为二次元件提供动力,并且在车辆停止工作时通过发动机带动电动机发电。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的情况下减小车辆的能耗,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的效果。

    一种车辆电液动力制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29920B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110337058.1

    申请日:2011-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液动力制动系统,可将车辆制动时产生的再生能量应用于车辆的制动,该系统包括:动力制动系统,接受对车辆的制动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递给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根据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为车辆提供制动压力;能量储存系统,在车辆减速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液压能并存储,并为车辆提供辅助制动力;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根据车辆减速时由车辆的动能转化成的液压能的压力、辅助制动力以及制动压力产生该控制信号发送给动力制动系统及动力调节模块;动力调节模块,在车辆减速时根据能量储存系统所存储的液压能以及控制信号,改变动力制动系统的动力源。本发明实现了再生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一种轻型货车电动化辅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64253B

    公开(公告)日:2019-08-06

    申请号:CN201710023169.2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货车电动化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动冷却系统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工作状态控制电动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电动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和蓄电池同时工作的状态下,以及发动机不工作、蓄电池工作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工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在原车辆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动冷却系统,使得在发动机不工作的状态下实现了取暖器的正常工作。

    一种车辆混合驱动系统
    5.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986028B

    公开(公告)日:2018-08-07

    申请号:CN201510417483.X

    申请日:2015-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离合器以及锁止机构选择车辆的驱动单元。电动机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大于预设的储电阈值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二次元件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储电阈值,蓄能器大于预设的蓄能阈值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发动机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储电阈值,蓄能器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蓄能阈值时;或者当处于第二工况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的情况下减小车辆的能耗,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的效果。

    一种能量回收模拟实验系统及进行能量回收模拟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16441B

    公开(公告)日:2016-06-08

    申请号:CN201310211783.3

    申请日:2013-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能量回收模拟实验系统及进行能量回收模拟的方法包括:液压泵、第一压力流量控制子系统、能量回收释放转换控制子系统、液压蓄能器和第二压力流量控制子系统、控制器和检测器,本发明的能量回收模拟实验系统通过控制器对第一压力流量控制子系统和第二压力流量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实现压力和流量的调节,通过控制器对能量回收释放转换控制子系统的控制,实现能量回收与释放的转换,简化了系统结构,提高了传动效率,减少了对比差异,具有结构简单,运行可靠,安全性能高,系统稳定,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一种车辆混合驱动系统
    7.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986028A

    公开(公告)日:2015-10-21

    申请号:CN201510417483.X

    申请日:2015-07-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23 Y02T10/624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混合驱动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用于通过控制离合器以及锁止机构选择车辆的驱动单元。电动机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大于预设的储电阈值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二次元件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储电阈值,蓄能器大于预设的蓄能阈值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发动机驱动单元用于当处于第一工况且储能设备小于或等于预设的储电阈值,蓄能器小于或等于预设的蓄能阈值时;或者当处于第二工况时为车辆提供启动动力能源。通过本发明的方案,能够在不影响正常生活和生产的情况下减小车辆的能耗,最大限度的达到节能的效果。

    双转子轮毂电动汽车电机

    公开(公告)号:CN103647378A

    公开(公告)日:2014-03-19

    申请号:CN201310594255.0

    申请日:2013-11-21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641

    Abstract: 一种双转子轮毂电动汽车电机,包括外转子、内转子、定子、轴承,所述内转子为对称分布,对称的两个内转子通过轴承与定子轴连接,所述定子为内外表面双面开槽结构,定子之上设置的双面开槽结构中镶嵌有对称分布的线圈绕组,所述线圈绕组分别单独与其对应的ECU连接,并由所述ECU单独控制,所述ECU分别与车辆系统的每个车轮的主ECU进行连接,所述线圈绕组电连接有电源。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适当个数的独立电机的交替工作解决轮毂电机过热而导致的烧毁的问题,延长了电机的实用寿命;由于定子内的线圈绕组采用对称形式分布,当本发明工作时,对称的线圈绕组分布使得电机在对称方向上的受力可以抵消,减少对轴及轴承摩擦,延长使用寿命。

    一种车辆电液动力制动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2529920A

    公开(公告)日:2012-07-04

    申请号:CN201110337058.1

    申请日:2011-10-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电液动力制动系统,可将车辆制动时产生的再生能量应用于车辆的制动,该系统包括:动力制动系统,接受对车辆的制动控制信号并将其传递给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根据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发送的控制信号为车辆提供制动压力;能量储存系统,在车辆减速时将车辆的动能转化为液压能并存储,并为车辆提供辅助制动力;电液制动与动力调节控制器,根据车辆减速时由车辆的动能转化成的液压能的压力、辅助制动力以及制动压力产生该控制信号发送给动力制动系统及动力调节模块;动力调节模块,在车辆减速时根据能量储存系统所存储的液压能以及控制信号,改变动力制动系统的动力源。本发明实现了再生能量的回收和再利用。

    一种轻型货车电动化辅助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6864253A

    公开(公告)日:2017-06-20

    申请号:CN201710023169.2

    申请日:2017-01-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轻型货车电动化辅助系统,该系统包括电动冷却系统和控制单元。控制单元判断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工作状态,并根据发动机和蓄电池的工作状态控制电动冷却系统的工作状态。电动冷却系统在发动机和蓄电池同时工作的状态下,以及发动机不工作、蓄电池工作的状态下进行冷却工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方案,在原车辆系统的基础上加入了电动冷却系统,使得在发动机不工作的状态下实现了取暖器的正常工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