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6215841A
公开(公告)日:2023-06-06
申请号:CN202310138473.7
申请日:2023-02-1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4C9/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分体式腹鳍连接结构及连接方法,将腹鳍分成前后两段,前段腹鳍提前安装,后段腹鳍先不安装等到方向舵安装完毕后,再通过外部连接形式安装腹鳍后段。前段腹鳍通过模压石英/酚醛材料和腹鳍金属芯整体成型,即确保了腹鳍结构表面耐高温又保证腹鳍结构自身强度满足飞行条件,同时腹鳍金属芯底面连接孔可保证腹鳍结构和舱体连接的可靠性,后段腹鳍为模压石英/酚醛材料整体成型。前后两段腹鳍通过模压石英酚醛螺栓连接,完全可以在舱体外部操作完成,不受舱内空间的影响。规避了产品装配形式对腹鳍和空气舵的外形约束,提高了飞行器气动和控制特性,提升飞行器综合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07097980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710202546.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何春全 , 申泽帆 , 刘建勇 , 车莹娟 , 杜贵轩 , 米滨 , 谢雪明 , 孙洁 , 杨宗鹏 , 於津 , 苏立超 , 谢坤 , 黄兴李 , 朱涛 , 黄永辉 , 赵楠 , 刘洋 , 杜帆 , 姜宏杰
IPC: B64G1/6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火工级间分离结构,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连接件、加热片和收集器,形状记忆合金连接件低于相变温度情况下一端弯折变形,另一端穿过飞行器第一舱段和第二舱段,通过锁紧件将两个舱段固定连接,收集器罩于锁紧件上,为国内首创,满足航天器的连接分离需求,已在航天器小尺寸分离装置中得到应用,通过记忆合金、加热片实现与舱段间的连接与分离,该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简易。
-
公开(公告)号:CN107097980A
公开(公告)日:2017-08-29
申请号:CN201710202546.9
申请日:2017-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Inventor: 何春全 , 申泽帆 , 刘建勇 , 车莹娟 , 杜贵轩 , 米滨 , 谢雪明 , 孙洁 , 杨宗鹏 , 於津 , 苏立超 , 谢坤 , 黄兴李 , 朱涛 , 黄永辉 , 赵楠 , 刘洋 , 杜帆 , 姜宏杰
IPC: B64G1/6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4G1/64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火工级间分离结构,包括形状记忆合金连接件、加热片和收集器,形状记忆合金连接件低于相变温度情况下一端弯折变形,另一端穿过飞行器第一舱段和第二舱段,通过锁紧件将两个舱段固定连接,收集器罩于锁紧件上,为国内首创,满足航天器的连接分离需求,已在航天器小尺寸分离装置中得到应用,通过记忆合金、加热片实现与舱段间的连接与分离,该结构简单、可重复使用、安装简易。
-
公开(公告)号:CN116620572A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464735.9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底遮板界面压接的飞行器连接结构和飞行器。飞行器连接结构应用于飞行器,飞行器包括飞行器舱体和载荷,飞行器连接结构包括:转接支架,转接支架和载荷容置于飞行器舱体,转接支架的前端法兰的中心区域与载荷固定连接,前端法兰的外周与飞行器舱体连接,转接支架和飞行器舱体之间可分离;底遮板,底遮板与转接支架的后端法兰固定连接,并封盖飞行器舱体的舱体开口,在转接支架和飞行器舱体之间分离后,载荷通过舱体开口从飞行器舱体脱出。由此可以简化分离界面,提升分离可靠度,同时适应轻质化的大面积薄底遮板结构。底遮板四周与舱体为搭接连接,在底遮板与舱体搭接区域设置柔性缓冲隔热材料,保证搭接部位的热密封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360488A
公开(公告)日:2023-06-30
申请号:CN202310286585.7
申请日:2023-03-22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5D1/10
Abstract: 一种多目标参数约束跨声速制导控制方法,针对跨声速投送分离点控制精度问题,在保证位置高精度控制的基础上实现了较高的速度控制精度。将带落角约束的比例导引方法和速度控制方法进行融合,充分利用了两种方法的优势。速度控制作为补充控制手段,通过判定门限的方式引入,实现对位置控制精度影响最小化。在成熟方法基础上进行改进,方法可实现性较强。
-
公开(公告)号:CN116305585A
公开(公告)日:2023-06-23
申请号:CN202310329738.1
申请日:2023-03-30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G06F30/15 , G06F30/28 , G06F113/08 , G06F119/14 , G06F111/10
Abstract: 一种基于气动代理模型的潜入式分离高效仿真方法,开展5~7个状态的多体分离仿真,获取分离过程中的非定常气动力,以各分离体的实时马赫数、实时攻角、实时侧滑角、分离体间相对位移、各分离体间姿态角为输入,以非定常气动力为输出,采用深度神经网络,构建非定常气动力代理模型,替代传统CFD方法计算分离过程中的气动力和力矩,并与刚体六自由度动力学方程耦合求解,进而实现潜入式分离非定常仿真高效计算。相比传统基于CFD方法的多体分离仿真,本发明可将分离过程中的气动力和力矩的计算效率提高1000倍以上,进而大幅提高多体分离仿真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238705A
公开(公告)日:2023-06-09
申请号:CN202310165658.7
申请日:2023-02-24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nventor: 刘滔 , 毛婷 , 赵楠 , 赵良 , 黄永辉 , 卢志鎏 , 杨缙 , 刘志超 , 秦琪 , 高原 , 崔慧永 , 单翰祥 , 解向前 , 高兴 , 巩英辉 , 张鹏宇 , 方洪 , 孔凡玲 , 孙冬雪 , 纪祖赑 , 王正宇
IPC: B64F5/60
Abstract: 一种适用内装大载荷高速分离的低成本试验方法,属于机械技术领域。本发明在传统吊挂分离试验的基础上,采用滑轮组+重物的方式模拟分离力加载,从而实现内装大载荷的高速分离地面试验。整个试验系统由试验件、悬吊装置、加载装置、地面测控及回收装置组成,其中试验件由试验舱体、内装大载荷、飞行器上测量设备、连接解锁装置构成;悬吊设备由吊架和吊具组成;加载装置由滑轮组和加载重物组成;地面装置由地面测量设备、重物释放控制装置以及地面回收装置组成。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内装大载荷高速分离试验成本高、试验复杂对试验条件依赖高的缺点,可以相对低的成本和试验条件实现内装大载荷高速分离试验的地面试验验证。
-
公开(公告)号:CN112407641B
公开(公告)日:2022-01-21
申请号:CN202110086116.1
申请日:2021-01-22
Applicant: 北京玻钢院复合材料有限公司 ,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IPC: B65D90/00 , B65D90/02 , B65D90/12 , B65D90/22 , B65D90/52 , B65D90/54 , C08L63/00 , C08G18/48 , C08G18/42 , C08G101/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超重运输贮存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用于超重异型物体运输的阻燃隔热复合材料贮运箱。包括箱座,盖设于箱座上的箱体,箱体的一侧设有开门,箱体底部通过锁箱机构与箱座连接于一体;其中,箱体包括骨架总成,骨架总成外安装有阻燃隔热中空织物面板,箱座上设有凸台,凸台上设有超重异型物体固定组件,通过用于超重异型物体运输的阻燃隔热复合材料贮运箱的结构设计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的大尺寸包装箱/贮运箱多为金属材质制备,不具有保温隔热阻燃功能,若运输火工品,需要避免电子设备、摩擦静电等,金属类包装箱无法满足要求的技术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6573166A
公开(公告)日:2023-08-11
申请号:CN202310468071.3
申请日:2023-04-26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轻质化高精度的导向轮系安装结构和飞行器。导向轮系安装结构包括:飞行器舱体框梁,用于容置载荷,包括沿导向轮系安装结构的轴向平行间隔设置的多个环形框梁;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每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沿轴向设置,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均匀固定于多个环形框梁的内侧;多个导向轮系结构,沿轴向一一对应地固定于多个导向轮系安装基座上,用于与载荷导向配合。在保证导向轮系安装精度的基础上,提升结构承载效率,降低结构重量,同时增强相应高精度连接结构的工艺实现性,提高生产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520865A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310259288.3
申请日:2023-03-09
Applicant: 北京临近空间飞行器系统工程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面对称再入飞行器横侧向不稳定条件下分离起控方法,属于姿态控制技术领域;建立三通道配平能力方程;计算横侧向控制偏离参数LCDP;根据三通道配平能力方程和横侧向控制偏离参数LCDP,确定飞行器横侧向可控攻角区间为[αmin,αmax];当时,为横侧向不稳定起控;根据俯仰舵偏范围的物理极限约束,制定分离前预置俯仰舵偏设定调姿需求的目标攻角αcx,根据调姿需求的目标攻角αcx进行分离起控;本发明形成一种再入飞行器横侧向不稳定条件下的分离起控方法,针对分离起控横侧向不稳定,控制能力不足的情况,用于飞行器稳定分离起控方法论证,确保飞行器分离起控的稳定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