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8777B

    公开(公告)日:2010-06-23

    申请号:CN200810099248.2

    申请日:2008-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H01L21/3083 H01L21/31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纳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该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在含Si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的具有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以及具有高深宽比和纳米量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在含Si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的具有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其中,所述纳米结构被配置成在图案的表面上包含Ga或In,并且Ga或In的浓度最大值位于在衬底深度方向上的图案表面的50nm内。此外,其制造方法被配置成使得通过使用聚焦的Ga离子束或In离子束照射含Si衬底的表面,并且在溅离衬底的表面的同时注入Ga离子或In离子,并且在衬底表面上形成含Ga或In的层,并且通过使用该层作为蚀刻掩模来进行干法蚀刻。

    纳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308777A

    公开(公告)日:2008-11-19

    申请号:CN200810099248.2

    申请日:2008-05-1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82Y10/00 H01L21/3083 H01L21/3114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纳米结构和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该纳米结构的制造方法制造在含Si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的具有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以及具有高深宽比和纳米量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在含Si衬底的表面上形成的具有深度为2μm或更大的图案的纳米结构,其中,所述纳米结构被配置成在图案的表面上包含Ga或In,并且Ga或In的浓度最大值位于在衬底深度方向上的图案表面的50nm内。此外,其制造方法被配置成使得通过使用聚焦的Ga离子束或In离子束照射含Si衬底的表面,并且在溅离衬底的表面的同时注入Ga离子或In离子,并且在衬底表面上形成含Ga或In的层,并且通过使用该层作为蚀刻掩模来进行干法蚀刻。

    可变形镜及其制造方法、眼科装置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19704B

    公开(公告)日:2019-04-16

    申请号:CN201510381234.X

    申请日:2015-07-0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形镜及其制造方法、眼科装置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提供了一种实现可变形镜的技术,所述可变形镜使用具有梳状电极结构的致动器,该可变形镜可以被相对容易地制造,并且可以在垂直于镜参考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移位。可变形镜(100)包括:镜基底(111),包括反射面(110);以及致动器(101),包括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多个致动器中的每一个经由连接部(121)连接到镜基底。第一致动器具有用于使连接部在与反射面垂直的第一方向上移位的、梳状电极结构的第一电极对(104、105)。第二致动器具有用于使连接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位的、梳状电极结构的第二电极对(108、109),第二电极对与第一电极对分开形成。

    液体储存容器和液体喷射设备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36983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8

    申请号:CN202410985812.X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液体储存容器和液体喷射设备,液体储存容器包括:储存液体的多个液体储存部分;以及多个出口,液体通过所述多个出口分别从所述多个液体储存部分中被分配出来,其中,在包括与液体储存部分的出口连接的连接表面的所述多个液体储存部分的第一表面上,满足A/B>1,其中通过相邻出口的中心的中心线与液体储存部分的区域相交的点的中点之间的排列间距为A,并且所述相邻出口之间的排列间距为B。

    可变形镜及其制造方法、眼科装置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5319704A

    公开(公告)日:2016-02-10

    申请号:CN201510381234.X

    申请日:2015-07-0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2B26/0841 A61B3/1025 A61B3/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可变形镜及其制造方法、眼科装置以及自适应光学系统。提供了一种实现可变形镜的技术,所述可变形镜使用具有梳状电极结构的致动器,该可变形镜可以被相对容易地制造,并且可以在垂直于镜参考平面的两个(±)方向上移位。可变形镜(100)包括:镜基底(111),包括反射面(110);以及致动器(101),包括第一致动器和第二致动器。多个致动器中的每一个经由连接部(121)连接到镜基底。第一致动器具有用于使连接部在与反射面垂直的第一方向上移位的、梳状电极结构的第一电极对(104、105)。第二致动器具有用于使连接部在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上移位的、梳状电极结构的第二电极对(108、109),第二电极对与第一电极对分开形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