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25B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011014199.5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装置、控制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控制装置包括:取得部,构成为从驾驶辅助系统取得请求加速度以及表示减速控制的结束的结束信息;和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请求加速度来控制动力总成以及制动器,在上述取得部取得了上述结束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上述请求加速度来进行规定的处理,该规定的处理是指使在上述减速控制的结束处理中产生的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稳定化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25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011014199.5
申请日:2020-09-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控制装置、控制方法、非暂时性存储介质。控制装置包括:取得部,构成为从驾驶辅助系统取得请求加速度以及表示减速控制的结束的结束信息;和控制部,上述控制部构成为基于上述请求加速度来控制动力总成以及制动器,在上述取得部取得了上述结束信息的情况下,基于上述请求加速度来进行规定的处理,该规定的处理是指使在上述减速控制的结束处理中产生的驱动力以及制动力稳定化的处理。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62A
公开(公告)日:2012-01-18
申请号:CN200980157383.0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8 , B60G17/015 , B60G17/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 , B60G17/018 , B60G17/08 , B60G2202/24 , B60G2400/102 , B60G2400/202 , B60G2400/206 , B60G2400/252 , B60G2400/91 , B60G2500/102 , B60G2600/184 , B60G2600/187 , B60G2800/162 , B60G2800/916
Abstract: 线性衰减系数Cs的大小被确定为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越大线性衰减系数Cs越小。因此,在衰减力控制装置利用非线性H∞控制理论对簧上部件的振动进行衰减控制的情况下,当被输入到悬架装置的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小时,线性衰减系数Cs被设定为大的值。由此,要求衰减力Freq也变大,从而能够迅速地抑制簧上部件的振动。另外,当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大时,线性衰减系数Cs被设定为小的值。由此,要求衰减力Freq也变小,从而能够抑制中频振动输入时的乘坐舒适度的恶化,特别是振动速度大时的乘坐舒适度的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883899B
公开(公告)日:2015-11-25
申请号:CN201080066700.0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0 , F16F15/02 , F16F15/03 , B60G17/015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3/02 , B60G17/08 , B60G2202/20 , B60G2300/60 , F16F15/03 , F16F223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装置(1),其具备:具有电机(40)和滚珠丝杠机构(35)的电气式减震器(30)、电路(101)、反相放大电路(120)、以及惯性补偿电容器(Cp)。电路(101)对被设置在电机(40)上的两个通电端子之间进行电连接。反相放大电路(120)与电路(101)电连接。在反相放大电路(120)的输出端子(O)上连接有惯性补偿电容器(Cp)。在电机(40)以及电路(101)中,随着簧上部件和簧下部件的接近动作以及远离动作而流有发电电流,并且还流有表示滚珠丝杠轴(36)以及电机(40)的转子等的旋转体的惯性力的惯性等效电流(Im)。在惯性补偿电容器(Cp)中流有与惯性等效电流(Im)反相的电流(Ip)。通过该反相的电流(Ip),从而抵消了惯性等效电流(Im)。
-
公开(公告)号:CN101918233B
公开(公告)日:2013-09-18
申请号:CN200980100311.2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F16F9/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02 , B60G17/018 , B60G17/08 , B60G2400/202 , B60G2500/10 , B60G2600/1875
Abstract: 一种衰减力控制装置,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正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可变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未被输入中/高频带的振动时,使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控制为,基于非线性H∞控制理论,使表示减振器(20)衰减力特性的段数依据簧上构件(HA)的振动状态而变化。此外,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负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工作禁止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被输入了中/高频带的振动时,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禁止,从而抑制了可变阻尼机构(30)工作频度的增加以及工作量的增大。由此,提高了可变阻尼机构(30)的耐久性。
-
公开(公告)号:CN101868363B
公开(公告)日:2012-02-29
申请号:CN200880107486.1
申请日:2008-09-19
IPC: B60G17/016 , B60G1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17/08 , B60G2400/0511 , B60G2400/0512 , B60G2400/0523 , B60G2400/104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600/184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阻尼力控制装置,其在步骤S11中计算实际侧倾角φ和实际俯仰角θ,并且在步骤S12中计算目标俯仰角θa与实际俯仰角θ之间的差Δθ。在步骤13中,所述装置计算必须由减震器共同产生的总的要求阻尼力F以便使计算出的Δθ减小至0。在步骤S14中,所述装置与横向加速度G的大小成比例地分配总的要求阻尼力F,使得转弯轨迹内侧的要求阻尼力Fi变得大于转弯轨迹外侧的要求阻尼力Fo。在步骤S15中,所述装置将每个减震器的阻尼力控制至阻尼力Fi和阻尼力Fo。因此,在整个转弯期间,能够保持转弯轨迹内侧用作支点的姿势变化运行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1868363A
公开(公告)日:2010-10-20
申请号:CN200880107486.1
申请日:2008-09-19
IPC: B60G17/016 , B60G17/0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2 , B60G17/08 , B60G2400/0511 , B60G2400/0512 , B60G2400/0523 , B60G2400/104 , B60G2400/41 , B60G2500/10 , B60G2600/184 , B60G2800/012 , B60G2800/014
Abstract: 一种用于车辆的阻尼力控制装置,其在步骤S11中计算实际侧倾角φ和实际俯仰角θ,并且在步骤S12中计算目标俯仰角θa与实际俯仰角θ之间的差Δθ。在步骤13中,所述装置计算必须由减震器共同产生的总的要求阻尼力F以便使计算出的Δθ减小至0。在步骤S14中,所述装置与横向加速度G的大小成比例地分配总的要求阻尼力F,使得转弯轨迹内侧的要求阻尼力Fi变得大于转弯轨迹外侧的要求阻尼力Fo。在步骤S15中,所述装置将每个减震器的阻尼力控制至阻尼力Fi和阻尼力Fo。因此,在整个转弯期间,能够保持转弯轨迹内侧用作支点的姿势变化运行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2325662B
公开(公告)日:2014-02-19
申请号:CN200980157383.0
申请日:2009-02-23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8 , B60G17/015 , B60G17/01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7/016 , B60G17/018 , B60G17/08 , B60G2202/24 , B60G2400/102 , B60G2400/202 , B60G2400/206 , B60G2400/252 , B60G2400/91 , B60G2500/102 , B60G2600/184 , B60G2600/187 , B60G2800/162 , B60G2800/916
Abstract: 线性衰减系数Cs的大小被确定为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越大线性衰减系数Cs越小。因此,在衰减力控制装置利用非线性H∞控制理论对簧上部件的振动进行衰减控制的情况下,当被输入到悬架装置的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小时,线性衰减系数Cs被设定为大的值。由此,要求衰减力Freq也变大,从而能够迅速地抑制簧上部件的振动。另外,当中频簧上加速度的最大振幅值α大时,线性衰减系数Cs被设定为小的值。由此,要求衰减力Freq也变小,从而能够抑制中频振动输入时的乘坐舒适度的恶化,特别是振动速度大时的乘坐舒适度的恶化。
-
公开(公告)号:CN102883899A
公开(公告)日:2013-01-16
申请号:CN201080066700.0
申请日:2010-05-1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0 , F16F15/02 , F16F15/03 , B60G17/015 , B60G21/055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G13/02 , B60G17/08 , B60G2202/20 , B60G2300/60 , F16F15/03 , F16F2232/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悬架装置(1),其具备:具有电机(40)和滚珠丝杠机构(35)的电气式减震器(30)、电路(101)、反相放大电路(120)、以及惯性补偿电容器(Cp)。电路(101)对被设置在电机(40)上的两个通电端子之间进行电连接。反相放大电路(120)与电路(101)电连接。在反相放大电路(120)的输出端子(O)上连接有惯性补偿电容器(Cp)。在电机(40)以及电路(101)中,随着簧上部件和簧下部件的接近动作以及远离动作而流有发电电流,并且还流有表示滚珠丝杠轴(36)以及电机(40)的转子等的旋转体的惯性力的惯性等效电流(Im)。在惯性补偿电容器(Cp)中流有与惯性等效电流(Im)反相的电流(Ip)。通过该反相的电流(Ip),从而抵消了惯性等效电流(Im)。
-
公开(公告)号:CN101918233A
公开(公告)日:2010-12-15
申请号:CN200980100311.2
申请日:2009-03-31
Applicant: 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IPC: B60G17/015 , B60G17/018 , F16F9/5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02 , B60G17/018 , B60G17/08 , B60G2400/202 , B60G2500/10 , B60G2600/1875
Abstract: 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正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可变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未被输入中/高频带的振动时,使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控制为,基于非线性H∞控制理论,使表示减振器(20)衰减力特性的段数依据簧上构件(HA)的振动状态而变化。此外,当簧上速度和(xb′)与簧上簧下相对速度(xs′)的积为负时,将衰减力特性的控制模式设定为工作禁止控制。由此,当悬架装置(SP)中被输入了中/高频带的振动时,可变阻尼机构(30)的工作被禁止,从而抑制了可变阻尼机构(30)工作频度的增加以及工作量的增大。由此,提高了可变阻尼机构(30)的耐久性。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