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室内测试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749642U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20895256.9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室内测试装置,包括:用于提供恒温试验环境的恒温箱,恒温箱内设有用于供给测试所需水体的供水箱、用于进行土石混合体渗透系数测试试验的试验筒、及用于对测试试验时溢出试验筒的溢流水进行称重计量的溢水计量构件。试验筒内盛装有待测试试验的土石混合体,试验筒还用于在试验过程中对土石混合体施加测试压力。供水箱与试验筒连通,以在试验过程中向试验筒供给试验所需水体。溢水计量构件用于盛接由试验筒溢出的溢流水,并对溢流水的重量进行实时计量。采用本新型的室内测试装置进行测试时,测试结果更准确,测试精度更高,得到的渗透结果应用于实际工程存在的偏差小,有利于相关科研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传感器固定装置及振动监测设备

    公开(公告)号:CN215294242U

    公开(公告)日:2021-12-24

    申请号:CN202120895260.5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传感器固定装置及振动监测设备,包括:用于支撑待固定的传感器并与传感器的第一侧顶抵限位的支撑基架,支撑基架用于与隧道仰拱的侧壁面可拆卸式固定。支撑基架连接有可拆卸式设置的活动侧板和活动上板,活动侧板用于与传感器的第二侧抵靠限位,以用于防止安装后的传感器由于自重作用掉出传感器固定装置。活动上板用于将传感器压紧于支撑基架上,且活动上板、活动侧板、及支撑基架配合作用固定安装传感器。采用本实用新型装置安装固定时,操作简单、耗时短,安装、固定效果好,传感器不易因振动脱落,拆除也简单,并无需配套装置进行固定,适用性广、所需制作成本低,有利于相关爆破振动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

    隧道爆破开挖用减震装置

    公开(公告)号:CN214701982U

    公开(公告)日:2021-11-12

    申请号:CN202120896043.8

    申请日:2021-04-28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隧道爆破开挖用减震装置,用于安装于隧道开挖面上开设的安装环槽内,减震装置包括:用于爆破过程中降震的气膜环组、用于将气膜环组可拆卸式固定于安装环槽中的挂扣组件、及用于爆破过程中对气膜环组进行弹性减震的弹性减震组件。气膜环组呈环形,用于装设于安装环槽中,以在爆破开始前充气膨胀,降低爆破过程中产生的振动波对周围环境及既有建筑的影响。挂扣组件的一端与气膜环组的外壁面固定,挂扣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环槽的壁面固定。弹性减震组件的一端与气膜环组的外壁面固定,弹性减震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安装环槽的壁面顶抵。本实用新型的隧道爆破开挖用减震装置,降震效果好、制作成本低,并可重复使用。

    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26269B

    公开(公告)日:2024-11-26

    申请号:CN202211224417.7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的光源供应系统、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储备电源、避险人员聚集区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设置于舱体内的水位传感器、定位装置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设置于仓体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设置于舱体外的声光警报装置。本发明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避险空间和保证避险人员基本的生存条件,且智能化程度高,可自动检测到水下隧道险情的发生,从而作出合理的应急响应,能提高险情发生后人员安全脱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发生二次安全意外事故的概率。

    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5626269A

    公开(公告)日:2023-01-20

    申请号:CN202211224417.7

    申请日:2022-10-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水下隧道应急救生舱系统,包括舱体,设置于舱体内的光源供应系统、供氧系统、空气净化系统、储备电源、避险人员聚集区和食物药品饮用水储备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水下隧道顶壁上的振动传感器,设置于隧道外的救生信息监控装置,设置于舱体内的水位传感器、定位装置和救生信息数据处理器,设置于仓体内舱门入口位置处的红外人数探测传感器,设置于舱体外的声光警报装置。本发明在灾难发生后可为遇险人员提供较为安全的避险空间和保证避险人员基本的生存条件,且智能化程度高,可自动检测到水下隧道险情的发生,从而作出合理的应急响应,能提高险情发生后人员安全脱险的可能性和降低发生二次安全意外事故的概率。

    一种寒区隧道施工缝双源供热排水防冻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566073A

    公开(公告)日:2009-10-28

    申请号:CN200910043575.0

    申请日:2009-06-0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nventor: 伍毅敏 傅鹤林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寒区隧道施工缝双源供热排水防冻方法,采用热气和电能两种能源形式对施工缝处的排水通道进行小范围供热排水,热气和电能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该方法在可排水止水带的基础上,通过设置双源供热管,采用热空气和电能两种能源对隧道施工缝进行小范围、分区段、分时段供热解冻,防止施工缝处排水通道冻结堵塞,实现有效排水,从而避免寒区隧道施工缝出现冻害。

    隧道降尘车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109477B

    公开(公告)日:2024-06-21

    申请号:CN202111285851.1

    申请日:2021-11-0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隧道降尘车,包括车体,设置于车体头部的动力装置,设置于车体尾部的喷雾水泵、储水箱和喷雾装置,所述动力装置为喷雾水泵输出动力,从而将储水箱中的水泵向喷雾装置而喷洒出水雾进行降尘,其特征在于所述隧道降尘车还包括:集水槽;翼板;循环水箱,所述循环水箱与集水槽的出水端接应,用于收集喷洒的水雾进行循环利用;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进水端、出水端通过水管分别与循环水箱、储水箱连接。本发明降尘车可对喷洒的水雾进行收集再利用,不仅可降低用水量,还可解决喷洒的水雾造成隧道路面和拱璧湿滑,而导致作业人员施工不便的问题。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