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948904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1
申请号:CN202411857439.6
申请日:2024-12-17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北京理工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视觉检测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基于视觉检测的粽子自动分拣装置,该装置包括传输带,传输带的两侧均设有护板;其中一块护板上设有台架,台架上设有CCD相机;另一块护板外壁设有残次品保护输送机构;传输带的末端处设有合格品保护输送机构。本发明利用随动齿轮和齿盘的啮合,使转盘旋转,CCD相机拍摄粽子的全方位图像进行检测,喷气嘴将检测出的粽子残次品吹入残次品保护输送机构,伺服电机在驱动传输带运行的同时,也通过第一传动单元驱动残次品螺旋输送筒内的螺旋输送器向下旋转输送,避免了粽子残次品在被剔除后直接落入篮筐中造成二次损坏的情况。本发明实现了粽子的智能柔和分拣,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194182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210756442.3
申请日:2022-06-30
Applicant: 中船数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弧增材制造随形扫描喷嘴高度测控装置及方法,装置包括工业机器人、焊枪、点激光测距仪、步进电机、主动齿轮、从动齿轮、固定连接板以及转接板;所述固定连接板安装于工业机器人6轴末端外壳,固定连接板上安装步进电机,以及相啮合的主动齿轮与从动齿轮,主动齿轮由步进电机驱动,带动从动齿轮转动;所述焊枪固定在机器人6轴末端法兰上;所述转接板固定在从动齿轮上,点激光测距仪固定在转接板上,能随从动齿轮一起转动。本发明的装置及方法适用于任意形状构件电弧增材制造喷嘴高度实时测量,测量灵敏度高、精度高,通过熔敷工艺参数实时匹配控制,能够减少层间停留或层间加工工序,大幅提高制造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3910211B
公开(公告)日:2023-06-16
申请号:CN202111309314.6
申请日:2021-11-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自重的协作机器人弹性变形建模方法及终端,建模方法包括:机器人模型的拆分;机器人模块刚度辨识;机器人刚度建模;外力引起的弹性变形建模;自重引起的弹性变形建模;机器人总弹性变形建模。本发明提供的考虑自重的协作机器人弹性变形建模方法及终端,能够全面考虑机器人的静力学弹性参数,考虑了自重对机器人末端弹性变形的影响,提高了弹性变形建模精度,为机器人实时在线弹性误差补偿提供理论基础。
-
公开(公告)号:CN116141677A
公开(公告)日:2023-05-23
申请号:CN202310340397.8
申请日:2023-03-3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IPC: B29C64/321 , B29C64/386 , B29C64/393 , B29C64/176 , B33Y40/00 , B33Y50/00 , B33Y50/02 , B33Y10/0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连续纤维复合材料3D打印的张力联合控制装置,包括放料盘、滑轮、摇纱杆和圆盘式张力控制器,预浸丝转载于放料盘上,滑轮放置于放料盘左侧,圆盘式张力控制器放置于最上方,摇纱杆放置在滑轮与圆盘式张力控制器之间,预浸丝通过滑轮,进入摇纱杆,通过摇纱杆进入圆盘式张力控制器,所述摇纱杆用于调节在3D打印过程中预浸丝的冗余长度,使预浸丝在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3D打印过程中始终处于张紧的状态;所述圆盘式张力控制器根据预设张力值和标准值实时调整预浸丝上的张力。本发明实现了连续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3D打印过程中预浸丝上张力的精确控制,有利于实现连续纤维增强复合材料低损伤3D打印技术。
-
公开(公告)号:CN115248715A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210917335.4
申请日:2022-08-01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中船重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数字电源实时变量可视化实现方法,包括步骤:通过数字电源控制器,完成对要观测变量的数据收集;通过统一的通信接口类,屏蔽不同通信类型之间的差异;定义传输协议,将数据组装成特定的帧格式,并完成数据解析;通过可视化软件,选择需要观察的变量显示,并保存配置参数;根据需要设置触发条件,触发后数字电源控制器进行数据采样并保存,并将数据返回到可视化软件显示。本发明利用数字电源控制器的可编程特点,实现多种方式的变量采集,通过抽象通信接口,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采用类的继承和派生来统一多种通信接口,并提供多种数据显示方式及触发采样功能。
-
公开(公告)号:CN119536050A
公开(公告)日:2025-02-28
申请号:CN202411573287.7
申请日:2024-11-06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B19/04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图挖掘算法的车间数据集成控制模型优化方法,首先获取车间设备数据,并进行预处理,为每个设备定义一个节点,并为每个节点分配唯一标识符,并确定每一节点的属性信息,并基于此构建车间设备关系网络模型,最后基于PageRank算法对车间设备关系网络模型中的节点进行重要性评估,并利用社交网络分析算法对构建的车间设备关系网络模型进行优化。本发明的方案将整个船舶智能舱段车间的设备使用图挖掘算法生成船舶智能舱段车间关系社交网络模型并对之进行优化,通过深度挖掘设备之间的关系,评估设备的重要性,发现群体关系,实现了对生产流程更为深入的了解,具有实时性和动态适应性,能够随时更新以适应车间的变化,同时可以使车间工作人员可以便捷的分析车间设备的重要程度以及车间设备之间的动态关系。
-
公开(公告)号:CN113898875B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111147360.0
申请日:2021-09-29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船舶原位涂装有机废物回收装置,包括废气收集单元、伴热软管、预处理单元、控制阀、正压防爆箱、真空泵、电机、消音器、吸附单元、阻火器、排气头。本发明体积和质量小,便于移动和重部署,废气收集单元与回收吸附单元相分离,可安装于移动平台上,随喷装设备移动,该发明可应用于船舶原位喷装有机废物的快速回收和处理,有利于船舶原位柔性制造的实现。
-
公开(公告)号:CN117931904A
公开(公告)日:2024-04-26
申请号:CN202311722200.3
申请日:2023-12-13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易用的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方法,首先读取存放于可擦写存储单元内的各接口组协议配置表,初始化接口物理状态和逻辑状态;读取接口组互联矩阵,初始化接口间双向通讯链路;之后启动定时任务及可动态配置的数据服务器对各接口源进行数据跟踪和发布,当捕获数据时,使用时间相关性算法对各接口组数据进行标签化、序列化处理并缓存入数据库中,数据服务器进行动态更新,完成多源异构数据融合。本方法能够广泛适应不同接口及协议规范的传感器、执行机构,同时处理多个异构数据源的采集发布任务,能准确的描述各源数据的时间相关性并进行边缘融合运算,从而降低了多源异构数据融合处理的难度,提高了融合效率和易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086893A
公开(公告)日:2023-11-21
申请号:CN202311006531.7
申请日:2023-08-10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 中船重工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协作机器人的配网带电作业平台,涉及特种电力机器人技术领域,该配网带电作业平台包含绝缘支撑机构、系列化特种作业工具包、协作机器人、液压辅助提升系统、机器人控制柜、全局视觉系统、局部视觉系统以及手眼定位系统等,上述设备安装于T型槽平台上,与绝缘斗臂车通过螺钉连接,形成配网带电作业机器人系统,实现自动化、智能化高压配网带电作业。本发明针对人工配网带电作业过程中存在的高危险、高强度等缺点,通过灵巧协作机器人及相关部件集成实现高安全、高效率的高压配网带电作业。
-
公开(公告)号:CN119304239A
公开(公告)日:2025-01-14
申请号:CN202411235583.6
申请日:2024-09-04
Applicant: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六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零件边缘处理的机器人铣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其中,机器人单元设置在外部轴上,并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线缆连接,用于完成待处理工件的铣削作业;外部轴与机器人单元、支撑台分别通过线缆连接;支撑台设置在外部轴上,用于支撑待处理的工件;换刀单元与数据处理单元通过线缆连接,用于完成铣削工具的更换;数据处理单元与人机交互单元连接,用于实现系统中各个单元与部件的数据处理与控制。本发明的机器人铣削系统及其控制方法,组成简单,无需额外的翻面装置即可实现是零件的双面铣削,作业效率相比传统自动化倒角设备及系统具有非常大的效率优势,且对零件的形状无要求,能够适用所有不规则形状零件的边缘铣削加工,真正做到了“机器替人”;智能化程度高,具备在线和离线作业功能,能够容易的集成到企业车间生产环节,对实际环境和企业的信息化程度要求低,实用性强,模块化程度高,可根据企业产能要求灵活搭配模块组成,实现单位面积产能最大化。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