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面互连气密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3770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0813168.9

    申请日:2022-07-1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领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双面互连封装结构的气密封装难的问题,提供一种双面互连气密封装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包括第一封装基板、第二封装基板、金属围框、金属微柱、裸芯片、第一封焊面、第二封焊面、第一焊球和第二焊球,用激光植球和激光局部焊接工艺将第一封装基板、金属围框、第一封焊面、第二封焊面和第二封装基板构成气密封装结构,金属微柱和裸芯片位于气密封装结构内,第一焊球和第二焊球分别在第一封装基板和第二封装基板外表面。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封装结构既能满足PoP叠层封装的需求、又能满足与印制电路板双面互连的需求,在提升集成密度的同时,保证了封装气密性。

    一种保持元件高Q值的低剖面三维集成射频模组

    公开(公告)号:CN114725068A

    公开(公告)日:2022-07-08

    申请号:CN202210176472.7

    申请日:2022-02-24

    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保持元件高Q值的低剖面三维集成射频模组,包括底层芯片和设置在底层芯片上方的高精度转接基片,所述底层芯片和高精度转接基片通过互连凸点集成在一起;所述底层芯片正面上设有滤波电路、第一信号焊盘和第一接地焊盘,所述底层芯片背面设有金属地,所述第一接地焊盘与金属地相连;所述高精度转接基片背面上设有第二信号焊盘和第二接地焊盘,所述第二信号焊盘通过互连凸点与第一信号焊盘对应互连,所述第二接地焊盘通过互连凸点与第一接地焊盘对应互连;所述高精度转接基片正面固定设有放大类芯片和混频类芯片。本发明保证了宽带射频芯片射频接地需求。

    一种三维气密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602636A

    公开(公告)日:2023-01-13

    申请号:CN202211361073.4

    申请日:2022-11-02

    摘要: 本发明涉及微电子封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三维气密封装结构及封装方法,包括相对设置的顶部封装基板和底部封装基板,顶部封装基板与底部封装基板均设置有芯片模组;用以形成气密结构的组合围框结构,组合围框结构包括限位件和围框件,限位件与围框件的相对配合面设置有对位配合结构;设置于顶部封装基板与底部封装基板之间的微柱结构,包括微柱体与微焊球,微柱体与微焊球导通顶部封装基板与底部封装基板。本发明通精确控制围框件与微柱体结构的高度一致,满足封装内上下两面均集成芯片的互连高度以及封装气密性的要求。限位件与围框件之间的相对配合面结构,提高了顶部封装基板与底部封装基板的对位效率,避免了繁琐的高精度对位操作。

    一种多层轨道的多芯片组件多工位自动生产线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7309B

    公开(公告)日:2023-08-22

    申请号:CN202310758554.7

    申请日:2023-06-26

    IPC分类号: H01L21/677 H01L21/6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轨道的多芯片组件多工位自动生产线及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多芯片组件组装自动化设备、上料机、下料机、上层主线轨道、中层主线轨道、下层主线轨道、支线轨道、至少两个升降机以及控制系统;通过不同轨道的设置实现了产品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流转及加工制造,实现了产品在产线内同功能设备上的并行生产,或在产线内不同功能设备上的串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在控制系统驱动下实现物流路径优化,并获取待加工产品实时位置、工位任务负荷等数据,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追溯产品加工过程、优化工位负荷度。同时,产线布局紧凑,具备可扩展性,可根据工艺需求方便的完成设备的更换、新增或减少。

    一种多层轨道的多芯片组件多工位自动生产线及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87309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758554.7

    申请日:2023-06-26

    IPC分类号: H01L21/677 H01L21/67

    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层轨道的多芯片组件多工位自动生产线及控制方法,包括:至少两个多芯片组件组装自动化设备、上料机、下料机、上层主线轨道、中层主线轨道、下层主线轨道、支线轨道、至少两个升降机以及控制系统;通过不同轨道的设置实现了产品在生产线上的自动流转及加工制造,实现了产品在产线内同功能设备上的并行生产,或在产线内不同功能设备上的串行生产;在生产过程中,可在控制系统驱动下实现物流路径优化,并获取待加工产品实时位置、工位任务负荷等数据,有利于提升物流效率、追溯产品加工过程、优化工位负荷度。同时,产线布局紧凑,具备可扩展性,可根据工艺需求方便的完成设备的更换、新增或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