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703944A
公开(公告)日:2018-02-16
申请号:CN201710993262.6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5D1/0236 , G05D1/0214 , G05D1/024 , G05D1/0246 , G05D1/0257 , G05D1/0276 , G05D1/0278 , G05D2201/02 , G08G5/065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场地面飞机自动智能牵引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调度中心、场面运行支持设备和至少一辆无人牵引车;每辆无人牵引车具有液压夹持升降装置、工控机、通讯系统和车载ADS-B收发机,工控机通过通讯系统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车载ADS-B收发机向其他无人牵引车的ADS-B收发机广播其无人牵引车的状态信息,同时还控制液压夹持升降装置与飞机的前轮耦合/解耦;调度中心根据场面运行支持设备提供的数据,调度无人牵引车来完成飞机的牵引,而被调度的无人牵引车的工控机根据调度中心设定的牵引轨迹,控制该无人牵引车的行驶状态并将飞机牵引至终点位置。因此,本发明不仅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还减少了燃油消耗、废气排放以及机场场面冲突。
-
公开(公告)号:CN109927935B
公开(公告)日:2020-04-21
申请号:CN201910323054.4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 刘铠源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民航客机维修维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倾斜摄影相机结合的飞机机身上表面检查方法,步骤包括:1、根据飞机的机型选择无人机机型,确定倾斜摄影云台相机参数;2、采用受损点检查作业流程或关键点无人机检查作业流程,无人机机型按照预先设定的飞行路径飞行,倾斜摄影云台相机同时采集数据;3、建立三维模型,对可疑受损点或受损点进行标记;4、根据标记,评估损伤情况。本发明将无人机与倾斜云台摄影相机进行组合,给出了不同飞机机型的上表面检查策略,无需对飞机的部件进行拆卸,即可全面、高效、准确地对飞机上表面进行检查,为后续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飞机维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0108719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419922.9
申请日:2019-05-20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 吴郑源
IPC: G01N21/8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智能眼镜的绕机检查方法及系统,包括:由使用者佩戴智能眼镜按照预定检查路线依次采集航空器第一待检查部位的图像数据并上传至服务器;服务器将接收的图像数据进行特征对比,得到当前检查部位的检查结果,并将所述检查结果传输至智能眼镜;智能眼镜接收所述检查结果,并语音播报,当该检查结果与人工检查结果匹配时,提示使用者前往下一个检查部位继续检查;智能眼镜将采集的所有数据上传至服务器。该方法通过佩戴智能眼镜进行辅助检查,最大程度的降低工作人员经验不足、光照不足、光线不足等外部条件对检查结果和检查时间的影响,设置配套的服务器系统减轻检查人员的工作负荷,提高检查效率、保证飞行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09918764B
公开(公告)日:2022-12-20
申请号:CN201910158448.9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IPC: G06F30/15 , G06F119/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衡量飞机遭遇尾涡后的滚转风险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前机尾涡的初始涡环量Γ0以及切向速度Vθ(r);基于条状带方法,将飞机简化为机翼,计算后机受到的尾涡诱导力矩M;采用滚转力矩系数RMC来衡量飞机遭遇尾涡的滚转风险程度,根据尾涡诱导力矩M,计算滚转力矩系数RMC。本发明运用条状带法对尾流诱导力矩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衡量遭遇严重性程度的RMC模型,本发明计算得到的RMC值与ICAO间隔标准下RMC值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可用于飞机遭遇尾流的安全性分析;本发明的RMC模型能够对运行中具体机型间的尾流安全间隔标准缩减提供研究依据,从而更好的提供飞机进近时的安全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676B
公开(公告)日:2019-07-12
申请号:CN201810258906.1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Inventor: 潘卫军 , 栾天 , 朱新平 , 王玄 , 王润东 , 左青海 , 王艺涓 , 叶右军 , 张庆宇 , 李肖琳 , 左杰俊 , 李直霖 , 吴郑源 , 梁延安 , 冉斌 , 任杰 , 张智巍 , 邓文祥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和有人机协同机制下的多机多目标应急搜救航迹规划方法:S1:对受灾地区进行多无人机协同覆盖式搜寻,并获取受灾人员疑似点的地理位置;S2:依据受灾人员疑似点的地理位置,规划出多无人机协同疑似点搜寻的最优航迹,并依据该最优航迹实施多无人机协同疑似点搜寻预案,获取受灾人员关键点的地理位置及受灾人员数量情况;S3:依据受灾人员关键点地理位置及受灾人员数量情况,规划得到多有人机协同关键点应急救援的最优航迹,并依据所述多有人机搜救最优航迹实施多有人机协同关键点应急搜救预案。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我国山区条件下应急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灵活应对不同山区飞行环境,为保障救援飞行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
-
公开(公告)号:CN109927935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323054.4
申请日:2019-04-22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 刘铠源
IPC: B64F5/6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民航客机维修维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无人机倾斜摄影相机结合的飞机机身上表面检查方法,步骤包括:1、根据飞机的机型选择无人机机型,确定倾斜摄影云台相机参数;2、采用受损点检查作业流程或关键点无人机检查作业流程,无人机机型按照预先设定的飞行路径飞行,倾斜摄影云台相机同时采集数据;3、建立三维模型,对可疑受损点或受损点进行标记;4、根据标记,评估损伤情况。本发明将无人机与倾斜云台摄影相机进行组合,给出了不同飞机机型的上表面检查策略,无需对飞机的部件进行拆卸,即可全面、高效、准确地对飞机上表面进行检查,为后续维修方案的制定提供了数据支撑,提高了飞机维修的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9918764A
公开(公告)日:2019-06-21
申请号:CN201910158448.9
申请日:2019-03-01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IPC: G06F17/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衡量飞机遭遇尾涡后的滚转风险程度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前机尾涡的初始涡环量Γ0以及切向速度Vθ(r);基于条状带方法,将飞机简化为机翼,计算后机受到的尾涡诱导力矩M;采用滚转力矩系数RMC来衡量飞机遭遇尾涡的滚转风险程度,根据尾涡诱导力矩M,计算滚转力矩系数RMC。本发明运用条状带法对尾流诱导力矩进行了研究分析,建立了衡量遭遇严重性程度的RMC模型,本发明计算得到的RMC值与ICAO间隔标准下RMC值具有较好的拟合度,验证了模型的适用性,可用于飞机遭遇尾流的安全性分析;本发明的RMC模型能够对运行中具体机型间的尾流安全间隔标准缩减提供研究依据,从而更好的提供飞机进近时的安全距离。
-
公开(公告)号:CN107703944B
公开(公告)日:2019-05-07
申请号:CN201710993262.6
申请日:2017-10-23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场地面飞机自动智能牵引系统及方法,其包括调度中心、场面运行支持设备和至少一辆无人牵引车;每辆无人牵引车具有液压夹持升降装置、工控机、通讯系统和车载ADS‑B收发机,工控机通过通讯系统与调度中心进行数据交互,通过车载ADS‑B收发机向其他无人牵引车的ADS‑B收发机广播其无人牵引车的状态信息,同时还控制液压夹持升降装置与飞机的前轮耦合/解耦;调度中心根据场面运行支持设备提供的数据,调度无人牵引车来完成飞机的牵引,而被调度的无人牵引车的工控机根据调度中心设定的牵引轨迹,控制该无人牵引车的行驶状态并将飞机牵引至终点位置。因此,本发明不仅提高了机场的运行效率,还减少了燃油消耗、废气排放以及机场场面冲突。
-
公开(公告)号:CN110110112A
公开(公告)日:2019-08-09
申请号:CN201910367683.7
申请日:2019-05-05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 梁延安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可升降小车的绕机检查方法及系统,包括:启动可升降小车沿着预设的绕机路线采集待测航空器的每个待测部位全方位的图像;根据待测航空器的机型及待测部位的位置为采集到的图像在图像数据库中选择合适的图像子数据库;基于选取的图像子数据库所对应的图像深度学习模型对采集到的图像进行损伤判定,以根据所述损伤判定结果获取待测航空器的绕机检查结果。通过采用在无人操作的可升降小车中设置高清摄像头,能够对航空器上下表面进行全面拍摄,并建立相应的绕机检查项目图像深度学习模型库,能对拍摄的图片做出相应的处理和判断,使检查更加准确、全面、智能化,同时降低了机务人员工作强度,缩短检查时间、提高检查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8613676A
公开(公告)日:2018-10-02
申请号:CN201810258906.1
申请日:2018-03-27
Applicant: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 , 潘卫军
Inventor: 潘卫军 , 栾天 , 朱新平 , 王玄 , 王润东 , 左青海 , 王艺涓 , 叶右军 , 张庆宇 , 李肖琳 , 左杰俊 , 李直霖 , 吴郑源 , 梁延安 , 冉斌 , 任杰 , 张智巍 , 邓文祥
Abstract: 本发明首次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和有人机协同机制下的多机多目标应急搜救航迹规划方法:S1:对受灾地区进行多无人机协同覆盖式搜寻,并获取受灾人员疑似点的地理位置;S2:依据受灾人员疑似点的地理位置,规划出多无人机协同疑似点搜寻的最优航迹,并依据该最优航迹实施多无人机协同疑似点搜寻预案,获取受灾人员关键点的地理位置及受灾人员数量情况;S3:依据受灾人员关键点地理位置及受灾人员数量情况,规划得到多有人机协同关键点应急救援的最优航迹,并依据所述多有人机搜救最优航迹实施多有人机协同关键点应急搜救预案。该方法能有效提高我国山区条件下应急救援效率和安全性,灵活应对不同山区飞行环境,为保障救援飞行安全做好充分的准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