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热联合的弃渣场颗粒辨识与性能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169004A

    公开(公告)日:2023-12-05

    申请号:CN202311133946.0

    申请日:2023-09-0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热联合的弃渣场颗粒辨识与性能评价方法,包括以下步骤:确定弃渣场堆载方案;制定扫描方案,并在不同期次分别进行地面三维激光扫描仪和热红外探测,得到不同三维激光扫描仪探测的点云数据与红外热像仪探测的热像图;对不同三维激光扫描仪探测的点云数据与红外热像仪探测的热像图进行融合处理,得到融合后的五维点云数据;根据五维点云数据,进行弃渣场颗粒辨识,计算弃渣场不同部位的渣体颗粒参数,并根据不同扫描期次,得到渣体颗粒参数的空间立体数据;计算弃渣场不同部位的含石量,对弃渣场不同部位的力学性能进行评价。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弃渣场渣体颗粒参数获取方法效率低、安全性差以及探测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一种山区弃渣场施工风险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934074A

    公开(公告)日:2023-10-24

    申请号:CN202310718926.3

    申请日:2023-06-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山区弃渣场施工风险评估方法,首先辨识出弃渣场的施工安全风险源,确定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一安全指标,然后对第一风险指标和第一安全指标的子指标进行等级标准划分和分值范围赋予,之后采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每个子指标对应的风险因子指标权重和安全因子指标权重,最后计算出弃渣场施工风险因子和安全因子比值,与弃渣场施工风险等级判断标准对比,确定出弃渣场风险等级,实现对山区弃渣场施工风险的评估,形成了一种系统性、科学性的评估方法,该评估方法操作简单,准确度高,能为弃渣场施工阶段潜在和已发生的风险问题提供较为有力的决策支持。

    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及高速铁路路基深部位移监测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7213374A

    公开(公告)日:2023-12-12

    申请号:CN202310968377.5

    申请日:2023-08-02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光纤光栅传感器及高速铁路路基深部位移监测系统,涉及光纤光栅监测技术领域,光纤光栅传感器包括固定架、级联等强度梁、变形光纤光栅串、楔形块及探杆,级联等强度梁包括沿标定方向依次设置的多个等强度梁,变形光纤光栅串包括与多个等强度梁一一对应的多个光纤光栅,各光纤光栅分别设于对应的等强度梁上,各等强度梁沿标定方向的一端与固定架连接,各等强度梁沿标定方向的另一端设有凸台,楔形块设于级联等强度梁的一侧且楔形块的楔形面用于其中一个等强度梁的凸台接触,楔形面沿标定方向倾斜,楔形块用于沿平行于标定方向滑动,楔形块沿滑动方向的一端连接有探杆。本发明能够实现高速铁路路基深部位移的高精度、大量程监测。

    一种考虑环境因素的岩壁形变演化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3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46634.1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考虑环境因素的岩壁形变演化评估方法,涉及岩壁评估预警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多时相岩壁测量区域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并利用无人机对岩壁进行多时相全方位拍摄,获取多时相无人机点云数据;融合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以及所述无人机点云数据,确定融合后的多时相点云数据;根据融合后的多时相点云数据确定破坏块体数量以及每个破坏块体的体积;根据每个破坏块体的体积以及破坏块体数量确定破坏块体总体积;根据破坏块体总体积确定大光包滑坡高陡边界的多时相稳定性特征;根据多时相稳定性特征确定高陡边界稳定性演变规律,用于表征岩壁形变演化过程,本申请提高了岩壁变形演化过程评估准确度和效率。

    多期次地震作用下斜坡损伤累积的监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5265398B

    公开(公告)日:2024-06-25

    申请号:CN202210901625.X

    申请日:2022-07-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多期次地震作用下斜坡损伤累积的监测方法,其包括构建边坡模型,并在边坡模型的观测面布置散斑点;在散斑点检验合格时,对采集观测面图像的相机进行标定,之后加载地震波,并同步采集观测面的变形图像;对边坡模型的初始图像上的所有像素点与变形图像上的像素点进行相关计算,得到每个像素点的位移;在边坡模型的潜在滑动面处选取若干观测点对;获取距离观测点中心最近的多个散斑点的位移,并将其平均值作为观测点的位移,将观测点的像素‑位移离散数据向时间‑加速度连续数据变换;根据观测点的质量和时间‑加速度数据,计算观测点的水平地震力,计算观测点对中两个水平地震力的差值,确定出潜在滑动面的受力大小和受力方向。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