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铁路弃渣体颗粒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2340A

    公开(公告)日:2023-04-25

    申请号:CN202310035488.0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弃渣体颗粒的检测方法,涉及地质灾害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无人机对待测渣场进行拍摄测量得到外业数据;S2:对外业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并建立得到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S3:导出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的点云数据;S4:使用点云数据计算得到点云法向量;S5:将点云数据沿点云法向量移动设定值,进行点云数据分离,得到分离点云数据;S6:对分离点云数据进行渣体颗粒识别;S7:提取识别到的渣体颗粒的形态数据,完成检测。本发明通过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采集弃渣体堆积颗粒的高清影像,通过空中三角测量建立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快速获得渣体颗粒的数量、半径、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等信息。

    一种考虑环境因素的岩壁形变演化评估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573591A

    公开(公告)日:2025-03-07

    申请号:CN202411746634.1

    申请日:2024-12-02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考虑环境因素的岩壁形变演化评估方法,涉及岩壁评估预警领域,该方法包括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获取多时相岩壁测量区域的激光扫描点云数据,并利用无人机对岩壁进行多时相全方位拍摄,获取多时相无人机点云数据;融合激光扫描点云数据以及所述无人机点云数据,确定融合后的多时相点云数据;根据融合后的多时相点云数据确定破坏块体数量以及每个破坏块体的体积;根据每个破坏块体的体积以及破坏块体数量确定破坏块体总体积;根据破坏块体总体积确定大光包滑坡高陡边界的多时相稳定性特征;根据多时相稳定性特征确定高陡边界稳定性演变规律,用于表征岩壁形变演化过程,本申请提高了岩壁变形演化过程评估准确度和效率。

    一种用于铁路弃渣体颗粒的检测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12340B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310035488.0

    申请日:2023-01-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铁路弃渣体颗粒的检测方法,涉及地质灾害识别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S1:使用无人机对待测渣场进行拍摄测量得到外业数据;S2:对外业数据进行内业处理,并建立得到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S3:导出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的点云数据;S4:使用点云数据计算得到点云法向量;S5:将点云数据沿点云法向量移动设定值,进行点云数据分离,得到分离点云数据;S6:对分离点云数据进行渣体颗粒识别;S7:提取识别到的渣体颗粒的形态数据,完成检测。本发明通过采用无人机摄影测量采集弃渣体堆积颗粒的高清影像,通过空中三角测量建立渣体堆积颗粒三维结构模型,快速获得渣体颗粒的数量、半径、均匀系数和曲率系数等信息。

    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7634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28318.X

    申请日:2024-07-1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模拟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试验模型及试验方法,属于冰岩间超孔隙水压力响应特征技术领域;解决了研究地震对冰岩结构面的影响时现场勘测难度大,自然条件不可控的问题;具体包括模型箱,模型箱的侧壁设置有散热组件和测温组件;模型箱内由下至上依次为岩石层成型腔和冰层成型腔;模型箱侧面的设有特征传感器安装孔组和孔隙水压力传感器安装孔组,分别用于安装检测冰岩结构面之间压力特征的传感器。本发明中该试验模型可以真实模型实际冰岩结构的特征,并检测其内部压力,为冰岩结构面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且可以代替现场原位测试,不用在地震时间前往地震带现场勘测,减小研究风险,降低研究成本。

    一种地质灾害排导槽三曲拱形防冲肋

    公开(公告)号:CN220318461U

    公开(公告)日:2024-01-09

    申请号:CN202320321083.9

    申请日:2023-02-24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地质灾害排导槽三曲拱形防冲肋,包括设置在排导槽内的防冲肋本体,防冲肋本体的底部与排导槽底面之间呈马牙槎状咬合结构连接,防冲肋本体的两端卡接在排导槽的侧壁上,防冲肋本体呈三曲拱形,且其呈凸面的一侧与泥石流的流向相反;防冲肋本体上部采用抗压强度不低于25Mpa的钢筋混泥土结构,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10cm,防冲肋本体下部采用抗压强度不低于15Mpa的混泥土结构。本实用新型的防冲肋设置在排导槽内部,用于降低泥石流、洪水的流速,减轻对排导槽的侵蚀,延长排导槽的使用寿命;其次,该防冲肋采用三曲拱形,泥沙和石块等固体物在被降低了运动速度的同时也减少了对防冲肋的直接冲击作用。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