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深度学习的上下级眼科远程诊断平台及其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44528A

    公开(公告)日:2019-12-06

    申请号:CN201910807657.1

    申请日:2019-08-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上下级医院眼科远程诊断平台及其构建方法,先进行前端用户登录及身份验证界面设计,依据上下级联合诊断平台的功能及需求,设计并构建数据库,然后采用PHP,利用Thinkphp框架开发出上下级医院眼科远程联合诊断平台,在构建完成的数据库基础上实现平台的各项功能。平台包括下级医院处理模块和上级医院处理模块,下级医院处理模块由会诊申请模块、下级在线互动模块、下级信息加密模块和下级信息解密模块组成,上级医院处理模块由上级信息解密模块、上级医院在线互动模块、会诊申请处理模块、分类推荐模块、上级信息加密模块组成。解决了现有诊断平台安全性保障低、不能给出推荐诊断及治疗方案的问题。

    Cu2ZnSnS4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967624A

    公开(公告)日:2011-02-09

    申请号:CN200910226612.1

    申请日:2009-12-1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Cu2ZnSnS4光伏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以硫化氢和氩气混合气体作为溅射气体,以Cu-Zn-Sn合金靶作为阴极靶,以磁控反应溅射的方式进行薄膜的沉积。其中,合金靶的组分为原子比Cu∶Zn∶Sn=1∶0.1~2∶0.1~2,溅射时溅射室内压强为0.05Pa~10Pa,靶材与衬底的距离为3~15cm,阴极靶的溅射功率为15~300W,衬底温度为20~700℃,并以0~1000转每分钟的速率旋转,生长的薄膜厚度为0.2~5μm。与传统的基于热活化的技术相比,本发明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薄膜大面积成分均匀性好、结晶质量高且杂相少,同时该法还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和重现性好等优势。

    一种用于铝合金厚板及厚壁件回归再时效处理的快速回归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778975A

    公开(公告)日:2006-05-31

    申请号:CN200410046951.9

    申请日:2004-11-17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铝合金厚板及厚壁件的热处理工艺,尤其是一种用于铝合金厚板及厚壁件回归再时效处理的快速回归方法及装置,其特征在于:用液压顶头3将加热电极2与铝合金厚板或厚壁件1顶紧,压力保持在0.1MPa以上,通入电流直接加热,输出电流为1000~10000A,电压为2~5V;控制回归温度160~400℃,温度精度为±1℃;然后将厚板或厚壁件1翻入淬火槽5中淬火,完成快速回归处理。本发明解决了铝合金厚板及厚壁件的表层、心部组织与性能不均匀的问题,确保了铝合金厚板及厚壁件的心部与表层能够同时获得T7状态的室温力学性能和T76的抗应力腐蚀性能,提高了厚板及厚壁件的综合力学性能。

    一种不锈钢无铬电解抛光液及其表面抛光处理工艺

    公开(公告)号:CN102230210B

    公开(公告)日:2013-12-11

    申请号:CN201110151813.7

    申请日:2011-06-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不锈钢无铬电解抛光液及其表面抛光处理工艺,抛光液以醇(甲醇、乙醇中的至少一种)和酸(硫酸、醋酸中的至少一种)作为其主体成分。本发明所提供的不锈钢表面抛光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除油污处理、超声振动水洗、超声振动酸洗、超声振动碱洗、电解抛光、超声振动水洗、钝化、清洗及烘干。与传统不锈钢电解抛光液相比,本抛光液既不含铬酸酐,减少了环境污染,废液易于处理,属于环保型抛光液;又不含价格昂贵的磷酸,降低了抛光成本,有利于不锈钢电解抛光工艺的推广。经试验证明,该抛光液及其工艺能有效除去不锈钢表面的氧化膜及划痕,并可使工件达到镜面光亮的效果,有效地提高抛光品质。

    一种基于光化学沉积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2222A

    公开(公告)日:2015-02-18

    申请号:CN201410709406.7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H01L31/18 C23C14/0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化学沉积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在导电基体上镀一层Se或S薄膜,再将镀有Se或S薄膜的导电基体置于含有铟离子、镓离子、硒离子、铜离子中的至少两种和光电子释放剂的溶液体系中,进行光化学沉积,得到铜铟镓硒薄膜;该方法成功地将光化学沉积方法运用到铜铟镓硒薄膜制备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光化学沉积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情况及形貌,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表面形貌好、致密度高、成分可控,有效解决传统光化学沉积中存在的沉积过程可控性差、成膜不均匀的问题,且该方法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可大规模推广生产。

    一种铜铟镓硒薄膜表面修饰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694068A

    公开(公告)日:2012-09-26

    申请号:CN201210162587.7

    申请日:2012-05-23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铜铟镓硒(Cu(In,Ga)Se2)薄膜表面修饰的方法,涉及光电功能材料和新能源技术领域。本发明的特点在于:在铜铟镓硒薄膜上沉积一定厚度的金属薄膜或合金薄膜,再将其置于反应性气氛下高温退火,沉积的金属或合金与铜铟镓薄膜表面的铜硒二次相(CuxSe)反应形成宽带隙的铜硒多元金属化合物,达到除去CuxSe的目的。该表面修饰方法避免了传统修饰方法采用KCN刻蚀CuxSe有剧毒不环保的缺点,具有成本低、重现性好和适合薄膜大面积生长等优点,可实现薄膜表面带隙宽度的提高和梯度带隙的形成,且明显降低pn结界面复合,有效提高器件的开路电压。

    一种铜锌锡硫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496659A

    公开(公告)日:2012-06-13

    申请号:CN201110453334.0

    申请日:2011-12-30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一种铜锌锡硫薄膜材料的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铜箔基材表面除油、电化学抛光、活化预处理,铜箔基材表面采用磁控溅射法、蒸发法、激光脉冲沉积法、电沉积法中的一种沉积金属锌和锡形成金属预制层,金属预制层于保护气氛中在含硫气氛下进行高温退火处理后置于碱性KCN溶液中进行刻蚀处理。本发明采用铜带作为柔性基底和背接触导电材料,大大节约了昂贵金属钼的使用,降低了生产成本;其中过量铜形成的Cu-S相有利于铜锌锡硫晶粒的长大,减少了载流子复合中心、增大了光电转化效率;利用本发明方法制备铜锌锡硫薄膜材料,易于大规模生产,有利于该材料在薄膜太阳能电池工业中的推广与应用。

    一种柔性铜基硫属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窗口层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04377252B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410679914.5

    申请日:2014-11-24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柔性铜基硫属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窗口层结构,由下至上依次为柔性基底、铜基硫属半导体薄膜吸收层、缓冲层和窗口层,其中,窗口层是由石墨烯层和通过掺杂、加氢、光刻或边缘修饰改性处理的改性石墨烯层组成的复合层;该柔性铜基硫属半导体薄膜太阳电池窗口层结构以石墨烯复合层替换包括高阻本征ZnO薄膜和低阻透明导电氧化物的脆性窗口层,可有效解决柔性太阳电池抗弯折性差的问题,并且避免了现有溅射法制备窗口层时给底层薄膜带来物理损伤,同时大大降低了太阳电池的成本,满足工业大规模生产要求。

    一种基于光化学沉积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362222B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410709406.7

    申请日:2014-11-2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P70/52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化学沉积制备铜铟镓硒薄膜的方法,该方法是先在导电基体上镀一层Se或S薄膜,再将镀有Se或S薄膜的导电基体置于含有铟离子、镓离子、硒离子、铜离子中的至少两种和光电子释放剂的溶液体系中,进行光化学沉积,得到铜铟镓硒薄膜;该方法成功地将光化学沉积方法运用到铜铟镓硒薄膜制备过程中,可以有效控制光化学沉积铜铟镓硒薄膜的生长情况及形貌,制备的铜铟镓硒薄膜表面形貌好、致密度高、成分可控,有效解决传统光化学沉积中存在的沉积过程可控性差、成膜不均匀的问题,且该方法原料利用率高,成本低,可大规模推广生产。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