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2780001B
公开(公告)日:2014-09-17
申请号:CN201210264667.3
申请日:201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是由介孔金属-有机框架与单质硫原位复合而成,介孔金属-有机框架具有由大孔、中孔和微孔构成层次孔状结构,且孔结构间相互贯通,此结构会吸附更多的单质硫,同时会抑制硫单质及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这样有利于提高锂硫电池循环性能和保持高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利用率。采用“低温液相复合+硫的浸取”二步工艺制备硫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液相制备方法可在低温下原位复合得到均匀分散高负载硫含量的复合材料前躯体,然后选用有机溶剂浸取前驱体表面及孔道中多余的硫,可进一步高效调控复合材料的孔径并实现硫的选择性分布,得到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这种制备方法能高效改善硫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优化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同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在工业上实施和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02780001A
公开(公告)日:2012-11-14
申请号:CN201210264667.3
申请日:2012-07-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硫电池正极材料及其制备方法,该正极材料是由介孔金属-有机框架与单质硫原位复合而成,介孔金属-有机框架具有由大孔、中孔和微孔构成层次孔状结构,且孔结构间相互贯通,此结构会吸附更多的单质硫,同时会抑制硫单质及多硫化合物在电解液中的溶解,这样有利于提高锂硫电池循环性能和保持高的正极材料活性物质利用率。采用“低温液相复合+硫的浸取”二步工艺制备硫与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复合正极材料,采用液相制备方法可在低温下原位复合得到均匀分散高负载硫含量的复合材料前躯体,然后选用有机溶剂浸取前驱体表面及孔道中多余的硫,可进一步高效调控复合材料的孔径并实现硫的选择性分布,得到电化学性能优异的复合材料。这种制备方法能高效改善硫在复合材料中的分布,优化复合材料电化学性能,同时,制备工艺简单,易于在工业上实施和大批量生产。
-
公开(公告)号:CN118458748A
公开(公告)日:2024-08-09
申请号:CN202410719859.1
申请日:2024-06-05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32/05 , H01M10/054 , H01M4/58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淀粉基硬碳负极活性材料及其制备和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制备过程包括一种淀粉基负极活性材料的多段控气制备方法,首先将包含淀粉原料、共预氧化原料的混合原料预先在含氧气氛中进行第一段热处理,随后在含二氧化碳气氛中进行第二段热处理,再在保护性气氛中进行第三段热处理,制得所述的淀粉基负极活性材料。上述制备方法基于淀粉原料获得近球形、高性能的钠离子电池硬碳负极材料。本发明技术具有抑制淀粉膨胀、提高产碳率、提高平台储钠容量、适配快充以及高倍率长程循环稳定性、方法简单、过程可控、成本低廉等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7757499A
公开(公告)日:2024-03-26
申请号:CN202311855579.5
申请日:2023-12-29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材料及化工领域,涉及一种釜式焦化工艺制备煅后石油焦的方法和系统。所述釜式焦化工艺制备煅后石油焦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渣油快速加热至600‑800℃,通入还原性气体进行脱硫反应,待脱硫反应结束后继续加热进行高温反应,冷却后取出得到煅后石油焦和油气混合物;油气混合物经分馏后得到汽油、柴油和蜡油。本发明在焦化反应釜内采用变温制度进行脱硫反应和高温反应,工艺流程简单,易获得硫含量低、颗粒稳定性高、粉焦量少、真密度大、石墨化程度高的高品质煅后石油焦。
-
公开(公告)号:CN115029735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2210580943.0
申请日:2022-05-26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一种面向新能源消纳的铝电解热平衡调控装置及方法,包括双层密闭铝电解槽,所述双层密闭铝电解槽包括第一保温罩和第二保温罩,所述双层密闭铝电解槽的顶部、在第二保温罩外侧还设有第三保温罩,在铝电解槽对不稳定新能源进行消纳时,阳极电流检测装置的检测端对铝电解槽的工作电流进行实时监测,并将检测到的电流的波动信号通过控制器传递给烟气流量调控模块,烟气流量调控模块将电流的波动转化为气体流量,通过控制排气流量控制阀、进气流量调节阀以及风机动作实现对气体流量的调节,本发明有利于增加铝电解槽抗电流大幅度波动的能力、实现电解槽柔性运行,并为消纳新能源发电提供了解决措施,有利于铝电解行业绿色、低碳、智能化发展。
-
公开(公告)号:CN117038865A
公开(公告)日:2023-11-10
申请号:CN202311111025.4
申请日:2023-08-3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H01M4/139 , H01M4/04 , H01M4/13 , H01M10/052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锂离子电池材料技术领域,公开了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预锂化试剂,包括芳香烃类化合物、有机溶剂和锂源;所述芳香烃类化合物包括基体以及与基体链接的特定官能团和/或特定支链;所述特定官能团为羟基或苯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特定支链为含酰胺的支链、含酰氧基的支链、含羧基的支链中的至少一种。将负极材料在预锂化试剂中浸泡一段时间,然后经有机溶剂洗涤、干燥后得到预锂化负极材料。预锂化处理后的负极材料应用到锂离子电池时,电池的首圈库伦效率得到大幅度提升。
-
公开(公告)号:CN113252744B
公开(公告)日:2023-03-14
申请号:CN202110510181.2
申请日:2021-05-1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光电化学的溶液中痕量离子/分子检测仪,包括人机交互模块,用于人工根据检测对象选择痕量离子/分子浓度模型并配置到光电流模式识别模块;光电数据采集模块,用于采集在待测溶液中产生的光电感应电流模拟信号;信号预处理模块,用于将光电感应电流模拟信号进行预处理,得到光电感应电流数字信号;光电流模式识别模块,用于将光电感应电流数字信号输入到选择的痕量离子/分子浓度模型,计算得到对应离子/分子浓度值。该检测仪具有的环境友好、制备简单、便携性好、成本低廉、检测速度快、灵敏度高、选择性强、检测范围宽的优点,且可选择导入不同的痕量离子/分子浓度模型,检测不同离子/分子类型的浓度,应用广泛。
-
公开(公告)号:CN115541735A
公开(公告)日:2022-12-30
申请号:CN202210864785.1
申请日:2022-07-21
Applicant: 广东微电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中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电解液的检测方法,方法包括:将待测电解液与无机溶液混合均匀,以得到混合溶液;在混合溶液中加入有机溶剂进行超声萃取,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得到待测溶液;使用GCMS的SIM模式对待测溶液进行检测,获取待测组分的定量离子峰面积,结合待测组分的标准品的标准曲线线性方程计算待测组分在待测电解液中的含量。
-
公开(公告)号:CN115304047A
公开(公告)日:2022-11-08
申请号:CN202110500203.7
申请日:2021-05-08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C01B25/455 , C01B32/05 , H01M4/36 , H01M4/58 , H01M4/62 , H01M10/05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钠离子电池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原子级原位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将含有铁源、磷源、氟源、钠源、多元醇的均相溶液在250~300℃的温度下进行热处理12~48h,随后经固液分离,获得前驱体;所述的多元醇含有两个及以上的醇羟基,且总碳数为2~6;多元醇相对于铁源中的铁的摩尔比为8~12:1;将前驱体在保护气氛下、500~750℃的温度下进行煅烧处理,获得所述的材料。本发明还包含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得的材料以及在钠离子电池中的应用。本发明方法可有效地控制产物的形貌,还能提高化学反应的动力学,以获得粒径更小、形貌更均一、电化学性能更优异的碳包覆氟磷酸亚铁钠复合材料。
-
公开(公告)号:CN113420486B
公开(公告)日:2022-08-26
申请号:CN202110826024.2
申请日:2021-07-21
Applicant: 中南大学
IPC: G06F30/23 , G06F119/08 , G06F119/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多尺度模拟的电池正极材料集成设计方法与系统,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确定设计自变量因子、评价指标和优化目标;步骤二:确定参考实验点并构建初始单纯形;步骤三:执行多尺度模拟和参数传递;步骤四:确定各实验点评价指标和综合性能的分值,并判断是否执行优化循环;步骤五:选择优化系数a,用新实验点替换最差点,形成新的单纯形迭代,直至输出最优设计参数。本发明结合电池材料的微观第一性原理计算和宏观有限元仿真来实现正极材料开发和模组管理上下游产业链的集成设计;并通过单纯形与归一化算法来建立有效、可考的指标评价系统,最终形成一套了跨尺度、多维度和高效率的电池正极材料设计系统。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