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缝隙高压辊式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9351693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624723.9

    申请日:2024-11-14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全缝隙高压辊式淬火装置及淬火方法,包括喷水系统、辊道系统和液压升降系统。辊道系统包括多个螺旋辊组,每个螺旋辊组包括对称布置在钢板上下两侧的两个螺旋辊。喷水系统包括多个缝隙喷嘴组。每个缝隙喷嘴组的后方对应布置螺旋辊组。每个缝隙喷嘴组包括对称布置在钢板上下两侧的两个缝隙喷嘴,缝隙喷嘴使用时沿钢板移动的方向喷出水幕以使得水幕与钢板壁面形成水幕夹角。第一个缝隙喷嘴组形成的水幕夹角小于第二个缝隙喷嘴组形成的水幕夹角,第二个缝隙喷嘴组形成的水幕夹角小于其余缝隙喷嘴组形成的水幕夹角,缝隙喷嘴组的喷水量逐渐递减。本发明可实现钢板合金减量化,降低成本,很好的解决了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一种可实现钢板变周期梯度淬火的装置和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774660B

    公开(公告)日:2023-11-14

    申请号:CN202210290343.0

    申请日:2022-03-2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板热处理工艺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可实现钢板变周期梯度淬火的装置和工艺方法,所述淬火装置由辊道、高压水空交替淬火段、低压梯度淬火段和返温精控淬火段组成,所述淬火工艺方法包括变周期水空交替淬火方法、梯度组织调控方法和终冷温度精控方法;利用水空交替淬火实现钢板近表面反复相变‑析出,获得超细晶组织,1/4厚度区间通过温度梯度控制获得复相组织复合过渡层,近心部通过准等温控制获得多尺度析出复合组织。本发明解决了厚规格钢板淬火因尺度效应引起的断面性能差异大、心部强韧性提升受限的行业难题,实现特厚钢板高均匀性、高质量淬火。

    一种辊式淬火系统
    3.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426724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211679364.8

    申请日:2022-12-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辊式淬火系统,其包括辊式淬火机、供水装置及供气装置,供水装置包括淬火机供水管和第一阀门,淬火机供水管与辊式淬火机连接,第一阀门设置于淬火机供水管上。供气装置包括主供气管、供气支管以及第二阀门,供气支管与主供气管连接,供气支管的第二端与淬火机供水管连接,第二阀门设置于供气支管上。辊式淬火系统充分利用辊式淬火机现有的供水装置和供气装置,设计供气支管将二者连通,并通过第二阀门和第一阀门的开闭控制其中水与压缩空气两种介质的连通与断开。进行残水清除时,压缩空气进入供水装置,将残留的水排空,避免了由淬火模式切换为正火模式时辊式淬火机内残水滴沥不停影响钢板表面质量及性能,提高了工作效率。

    一种钢板桩连续淬火冷却装置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6121503A

    公开(公告)日:2023-05-16

    申请号:CN202310036952.8

    申请日:2023-01-1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材热处理装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钢板桩连续淬火冷却装置,包括架体、第一升降机构、第二升降机构以及多组沿架体长度方向布置的淬火单元,淬火单元包括传动机构和喷水机构;传动机构和喷水机构的上部分别与第一升降机构连接,传动机构和喷水机构的下部分别与架体和第二升降机构连接;通过第一升降机构带动传动机构和喷水机构的上部上下移动,以调整传动机构和喷水机构的上部与钢板桩之间的距离;通过第二升降机构带动喷水机构的下部上下移动,以调整喷水机构的下部与钢板桩之间的距离。本发明可实现钢板桩大规格跨度、按工艺路径柔性化连续淬火,淬火后钢板桩变形量小、残余应力小,可实现钢板桩组织性能调控,改善力学性能。

    一种1~4mm高强钢板辊压式气淬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065014A

    公开(公告)日:2023-05-05

    申请号:CN202310067937.X

    申请日:2023-01-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钢板热处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1~4mm高强钢板辊压式气淬方法,包括补温控制方法、气量分配方法、辊缝控制方法和辊速控制方法;所述补温控制方法和气量分配方法通过提高开冷温度和调控冷却路径实现组织性能精确控制,提高钢板强韧性能;所述辊缝控制方法通过不同辊道辊缝差异化设定实现约束淬火;所述辊速控制方法通过不同辊道辊速差异化设定实现高均匀性、高平直度淬火。本发明解决了1~4mm高强钢板淬火板形差、残余应力大、强韧性不达标、表面质量差等问题,提高了淬火质量。

    一种金属板带材双向热处理的工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4959205A

    公开(公告)日:2022-08-30

    申请号:CN202210524773.4

    申请日:2022-05-13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金属板带材热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板带材双向热处理的工艺方法。该金属板带材双向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包括S1、加热正向淬火板带材;S2、冷却正向淬火板带材以及加热反向淬火板带材;S3、运出正向淬火板带材;S4、冷却反向淬火板带材;S5、运出反向淬火板带材。由此,该金属板带材双向热处理的工艺方法可以正向、反向生产,实现了提升辊式淬火机的利用率,为热处理线提质增效的目的。

    一种高耐磨性马氏体/奥氏体双相耐磨钢板及制造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592491B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1910970664.3

    申请日:2019-10-12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合金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耐磨性马氏体/奥氏体双相耐磨钢板及制造方法。按照质量百分比计,所述耐磨钢板含有如下合金成分:C:0.20‑0.40;Mn:3.00‑6.00;Si:0.05‑0.60;Mo:0.20‑0.60;Ti:0.40‑0.80;Al:0.02‑0.07;S≤0.002;P≤0.01;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其中,所述高耐磨性马氏体/奥氏体双相耐磨钢板中含有体积分数为10‑35%的残余奥氏体和体积分数为0.5‑2.0%的超硬(Ti,Mo)xC粒子。通过向传统马氏体耐磨钢中引入一定体积分数的残余奥氏体(10‑35%),在韧性较小时可提高韧性的同时还可以增加耐磨性;通过在基体中形成超硬(Ti,Mo)xC粒子,可增加钢板成品的耐磨性,有效阻止磨料压入钢板基体或者阻止磨料在钢板基体表面滑动、钝化磨粒尖角,使钢板的耐磨性为同硬度低合金马氏体耐磨钢的1.8倍以上。

    一种抗腐蚀磨损耐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159934A

    公开(公告)日:2021-01-01

    申请号:CN202011062099.X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东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抗腐蚀磨损耐磨钢板及其制备方法,抗腐蚀磨损耐磨钢板的化学成分按质量百分比计包括:C:0.14~0.22%,Si:0.10~1.00%,Mn:0.1~1.0%,P:小于0.015%,S:小于0.005%,Cr:3.00~6.00%,Ni:0.00~1.50%,Mo:0.00~0.80%,Als:0.02~0.06%,B:0.0008~0.005%,Ca:0.0015~0.0040%,其中Ca/S≥1,其余为Fe及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钢板中板条马氏体组织的体积分数≥95%。本发明通过合金成分设计以及结合热处理工艺,制备得到在酸性环境下具有优异的抗腐蚀磨损性能的新型钢板,pH值为4‑5的酸性工况时,其抗腐蚀磨损性能是现有布氏硬度马氏体耐磨钢的2.5‑3.0倍,可广泛应用于垃圾储运、造纸和化工、矿沙输送、煤炭采运等装备的制造。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