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5331850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1116348.8
申请日:2022-09-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5/18 , G21C15/253 , G21C15/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涉及核电厂反应堆堆顶结构技术领域,其适用于低功耗控制棒驱动机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核电厂反应堆堆顶无法实现控制棒驱动机构的非能动冷却的问题,取消堆顶原有的风机,可大幅缩减堆顶结构的轮廓尺寸,具体方案如下:一种非能动堆顶冷却结构,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顶盖上的围筒,围筒靠近底部侧壁设置多个风门,围筒内设置纵向的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内固定通风围板,通风围板位于风门上方且套设在控制棒驱动机构周侧以集中冷却流体,围筒内靠近顶部设置抗震支承结构以对控制棒驱动机构限位,抗震支承结构表面均布有孔洞以提供冷却流体的流动通道,围筒顶部敞口设置以在围筒内形成纵向贯通的堆顶冷却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3025796A
公开(公告)日:2021-06-25
申请号:CN202110240503.6
申请日:2021-03-0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 安泰核原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核电站控制棒驱动机构驱动杆小口径厚壁管的制备方法,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将碱性电炉加炉外精炼或电渣重熔后的坯料锻造‑一次热挤压成形‑热处理‑酸洗矫直的工艺制备,制备的12Cr13小口径厚壁管组织均匀、工艺流程短、节约能源和综合性能高,提高了成品率,减少了后续加工难度,适合批量化生产,实现本发明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696692A
公开(公告)日:2020-09-22
申请号:CN202010686881.2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监测管理系统和方法,所述系统包括传感器(1、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4)、本地上位计算机(5)和服务器计算机(6);所述本地上位计算机(4)与嵌入式控制器通讯,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值提取,并且将数据以离线文件和本地数据库两种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所述服务器计算机(5)与所述本地上位计算机(4)通讯,调取规范化的信号数据条目,完成特征值趋势统计、剩余寿命计算。在核电厂现有成熟应用的棒控棒位和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基础上,增设少量传感器,针对四个部件对象给出了符合工程需要、切实可行、准确可靠的状态监测和健康管理方法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11541072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9
申请号:CN202211047853.1
申请日:2022-08-30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nventor: 毛飞 , 林绍萱 , 翁娜 , 矫明 , 邵长磊 , 刘润发 , 杨星 , 黄磊 , 佟辉 , 李成武 , 唐力晨 , 艾卫江 , 薛国宏 , 陈宇清 , 刘畅 , 陶宏新 , 姚彦贵 , 巢孟科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控制棒驱动机构线圈外围需设计换热器进行冷却,堆顶散热损失大,结构设计复杂,整体高度较高的问题,具体方案如下:一种全自然循环反应堆本体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堆内构件,在容器内下部区域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设于容器内上部区域的上部支撑组件内,上部支撑组件周侧设置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一二回路换热组件主体包括导流筒组件,导流筒上下端开口,导流筒壁为密封结构以分割冷热流体的流动路径;容器内的一回路冷却剂沿容器内壁进入燃料组件换热后向上流动,从上部支撑组件顶部穿过并流经一二回路换热组件冷却后继续向下流动,通过一回路冷却剂的密度差实现全自然循环。
-
公开(公告)号:CN115389338A
公开(公告)日:2022-11-25
申请号:CN202211039048.4
申请日:2022-08-29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控制棒驱动线高温高压试验装置及试验方法,包括承压容器,所述承压容器内从下到上依次设置燃料组件、控制棒组件、导向筒组件,承压容器的上方安装控制棒驱动机构;所述承压容器分为下筒体组件、中筒体组件、上筒体组件以及顶盖法兰组件,每个组件之间通过法兰进行连接,通过石墨缠绕垫进行密封;控制棒驱动机构中心与导向筒组件中心、顶盖法兰组件通过偏心法兰错对中设置;该试验装置能够在热态工况下开展控制棒驱动线完全对中、顶盖错对中和/或导向筒错对中性能试验和寿命试验;还能开展在不同出口流通面积的情况下控制棒驱动线落棒试验,研究不同出口流通面积引起流速变化对控制棒落棒时间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5376709A
公开(公告)日:2022-11-22
申请号:CN202211181289.2
申请日:2022-09-27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7/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机丝杠式控制棒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螺旋转动副、套管、落棒装置和芯杆;驱动电机由外向内依次为电机壳体、电机定子、电机转子和内部中空的电机转轴,电机壳体上端固定连接内部中空的套管,螺旋传动副包括内部中空的丝杠以及与丝杠相啮合的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第一螺母和第二螺母分别与电机转轴的两端固定连接,丝杠由下到上依次穿过第一螺母、电机转轴、第二螺母进入套管,与套管中滑动的落棒装置固定连接;芯杆穿过丝杠进入落棒装置,根据通电与否实现与落棒装置中钩爪的啮合与分离。本发明能够实现控制棒组件的连续运动和准确定位,具备高可靠性且始终保持螺旋传动副的正确啮合,提高驱动机构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5325121A
公开(公告)日:2022-11-11
申请号:CN202210821449.9
申请日:2022-07-13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自适应补偿轴向误差的螺旋传动双螺母支承结构,涉及螺旋传动机构技术领域,包括螺杆、套设于螺杆外侧的套筒,套筒一端与主动螺母刚性连接,另一端周向安装从动螺母,以使从动螺母能够轴向滑动;主动螺母和从动螺母外侧分别安装有轴承,其中从动螺母采用游动支承安装形式。本发明能够确保螺母和螺杆的正确啮合状态,避免发生因螺杆偏斜而引起的卡滞甚至卡死现象;同时,从动螺母和套筒的配合方式可以轴向滑动,自适应补偿两个螺母间的螺杆累积螺距误差或温度变化引起的轴向变形不协调。
-
公开(公告)号:CN114420327A
公开(公告)日:2022-04-29
申请号:CN202210107611.0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领域核电站反应堆的测控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棒位测量装置和方法,采用旋转变压器监测电机转子转动角度的闭环伺服控制,根据螺旋传动副螺距将电机转子角度折算螺杆上升/下降的距离,得到控制棒的棒位。同时采用一个棒位探测器实现棒位控制系统的零位标定,并在运行中识别芯杆上的多个棒位触发元件,可以直接得到控制棒组件实际位置,每个实际位置都可以校准通过电机转角测量的棒位。棒位控制精确度≤1mm,结构简单紧凑,引出线少,在高温、高辐照的堆内环境下,可实现反应堆各种工况下对棒位的精确测量也是反应性控制。
-
公开(公告)号:CN212847703U
公开(公告)日:2021-03-30
申请号:CN202021405483.0
申请日:2020-07-1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监测管理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传感器(1、2)、数据采集模块(3)、数据存储模块(4)、本地上位计算机(5)和服务器计算机(6);所述本地上位计算机(4)与嵌入式控制器通讯,完成数据的预处理和特征值提取,并且将数据以离线文件和本地数据库两种方式进行存储和管理;所述服务器计算机(5)与所述本地上位计算机(4)通讯,调取规范化的信号数据条目,完成特征值趋势统计、剩余寿命计算。在核电厂现有成熟应用的棒控棒位和控制棒驱动机构设备基础上,增设少量传感器,针对四个部件对象给出了符合工程需要、切实可行、准确可靠的状态监测和健康管理方法和系统。
-
公开(公告)号:CN217008660U
公开(公告)日:2022-07-19
申请号:CN202220241221.8
申请日:2022-01-28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IPC: G21C17/10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领域核电站反应堆的测控技术,具体公开了一种电机驱动型控制棒驱动机构的棒位测量装置,采用旋转变压器监测电机转子转动角度的闭环伺服控制,根据螺旋传动副螺距将电机转子角度折算螺杆上升/下降的距离,得到控制棒的棒位。同时采用一个棒位探测器实现棒位控制系统的零位标定,并在运行中识别芯杆上的多个棒位触发元件,可以直接得到控制棒组件实际位置,每个实际位置都可以校准通过电机转角测量的棒位。棒位控制精确度≤1mm,结构简单紧凑,引出线少,在高温、高辐照的堆内环境下,可实现反应堆各种工况下对棒位的精确测量也是反应性控制。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