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反应堆的导热系统
    1.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42558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1581224.2

    申请日:2021-12-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的导热系统,其包括:安全壳,所述安全壳的内部设置有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开设有相互间隔的出水口与回水口;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所述安全壳的内部,所述出水口及所述回水口均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安全壳的内壁,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且所述出水口及所述回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相对两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反应堆的导热系统,通过蒸汽发生器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导热并实现核能的利用,通过将出水口与回水口由第一隔板间隔开,拦截了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喷射出的射流,减少了管道及设备的损伤,延长了安全壳的使用寿命。

    一种套管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6755.5

    申请日:2019-11-1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所述燃料组件沿着径向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围区域为内区,所述内区内布置有内区燃料棒,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区域为外区,所述外区内布置有外区燃料棒,所述外管的上部为开口结构,下部为封闭式结构,所述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冷却剂在外区从上向下流动,冷却剂在内区从下向上流动,所述内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高于外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由于采用慢化水棒及冷却剂多流程设计技术,导致的燃料组件及堆芯结构复杂化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堆芯冷却剂流速、强化传热,降低燃料包壳温度的优点。

    流体静压机械面密封件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0036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80091160.9

    申请日:2016-11-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泄漏的流体静压机械密封件,其消除了接触摩擦源;有利地,将接触摩擦力定位成与密封面质心对齐;优化密封面设计以实现最大流体静压膜刚度和对径向锥度的最小灵敏度;消除不必要的O形环和其他显著的力变化源;利用面向制造设计方法设计硬件,可以稳定地制造该硬件达到精确公差;优化双三角通道密封,以实现足够的压缩、最小的摩擦阻力和最大的耐磨性;消除了周向波动的来源,如螺栓预载和其他非轴向对称特征;并且,热隔离不同材料的部件以减轻由于不同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变形。

    用于冷却剂损失事故(LOCA)保护的整体隔离阀系统及其操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53751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80040363.0

    申请日:2015-07-21

    Abstract: 一种核反应堆包括核反应堆堆芯,所述核反应堆堆芯包括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中的可裂变材料,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具有专门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中的容器穿透件和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以外的至少一个容器穿透件。整体隔离阀(IIV)系统包括无源IIV,其每一个包括构造到锻法兰中且不包括促动器的单向阀,且一个或多个有源IIV每一个包括构造到锻法兰中且包括促动器的有源阀。每一个容器穿透件专门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中,且被无源IIV保护,所述无源IIV的锻法兰直接连接到容器穿透件。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以外的每一个容器穿透件被有源IIV保护,所述有源IIV的锻法兰直接连接到容器穿透件。每一个有源阀可以是常闭阀。

    一种核能供汽系统
    10.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368638.0

    申请日:2021-04-0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反应堆冷却剂管路;换热装置,核能反应堆冷却剂从核能反应堆中流出,经管路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供热侧后,通过管路返回核能反应堆;待加热给水,所述待加热给水经过给水管路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受热侧后转变为低温蒸汽,所述低温蒸汽经过低温蒸汽管道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加热装置后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流出系统,另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发电装置后流出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从核能独立供汽供暖的角度出发,采用电热转换提升蒸汽品质,废热进一步利用,对碳减排有重要贡献。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