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4255891B
公开(公告)日:2025-02-14
申请号:CN202111581224.2
申请日:2021-12-22
Applicant: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反应堆的导热系统,其包括:安全壳,所述安全壳的内部设置有反应堆压力容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开设有相互间隔的出水口与回水口;蒸汽发生器,所述蒸汽发生器位于所述安全壳的内部,所述出水口及所述回水口均与所述蒸汽发生器相连通;第一隔板,所述第一隔板的一侧固定于所述安全壳的内壁,另一侧固定于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外壁,且所述出水口及所述回水口分别位于所述第一隔板的相对两侧。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反应堆的导热系统,通过蒸汽发生器完成反应堆压力容器的导热并实现核能的利用,通过将出水口与回水口由第一隔板间隔开,拦截了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喷射出的射流,减少了管道及设备的损伤,延长了安全壳的使用寿命。
-
公开(公告)号:CN11695975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0709542.5
申请日:2023-06-14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Inventor: 郑明光 , 景益 , 林绍萱 , 贺寅彪 , 陈宇清 , 丁宗华 , 张伟 , 张翟 , 廖家麒 , 严锦泉 , 张明 , 刘刚 , 刘润发 , 艾卫江 , 黄磊 , 陈武 , 薛国宏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反应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及反应堆系统。高安全低流阻反应堆本体结构,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和设置在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包括底封头,所述底封头具有弧形内壁;所述堆内构件包括堆芯支承下板,所述堆芯设置在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上,所述堆芯支承下板位于所述弧形内壁球心的下侧,所述堆芯支承下板外缘设置有导流角;所述堆芯支承下板设置有贯穿孔,所述贯穿孔为台阶孔,包括上侧的顶孔和下侧的底孔,所述底孔的直径小于所述顶孔的直径。本发明解决了淹没堆芯时间长不利于堆芯热量导出而带来的安全性问题,解决了反应堆功率增大需增大反应堆本体结构流量而引起阻力大问题。
-
公开(公告)号:CN111508624A
公开(公告)日:2020-08-07
申请号:CN202010348727.4
申请日:2020-04-28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21C15/02 , G21C15/18 , G21C15/24 , G21C15/253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冷却系统,包括引风装置以及至少一组冷却回路,其中,所述引风装置设置于池式反应堆水池外的上方位置,用于提高空气的流速;所述冷却回路包括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第一管路、第二管路和阀门。本发明提供的冷却系统中的冷却回路采用分离式热管原理,不需要依赖任何能动设备和人为干预,即可实现池式反应堆水池内衰变热的非能动导出,具有高度的安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0827999A
公开(公告)日:2020-02-21
申请号:CN201911126755.5
申请日:2019-11-1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套管式燃料组件及超临界水冷堆,所述燃料组件沿着径向由内到外依次为内内管和外管,所述内管所围区域为内区,所述内区内布置有内区燃料棒,外管与内管之间的区域为外区,所述外区内布置有外区燃料棒,所述外管的上部为开口结构,下部为封闭式结构,所述内管的两端均为开口结构,冷却剂在外区从上向下流动,冷却剂在内区从下向上流动,所述内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高于外区燃料棒的燃料富集度。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由于采用慢化水棒及冷却剂多流程设计技术,导致的燃料组件及堆芯结构复杂化问题,同时具有提高堆芯冷却剂流速、强化传热,降低燃料包壳温度的优点。
-
公开(公告)号:CN110036224A
公开(公告)日:2019-07-19
申请号:CN201680091160.9
申请日:2016-11-29
Applicant: 西屋电气有限责任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控泄漏的流体静压机械密封件,其消除了接触摩擦源;有利地,将接触摩擦力定位成与密封面质心对齐;优化密封面设计以实现最大流体静压膜刚度和对径向锥度的最小灵敏度;消除不必要的O形环和其他显著的力变化源;利用面向制造设计方法设计硬件,可以稳定地制造该硬件达到精确公差;优化双三角通道密封,以实现足够的压缩、最小的摩擦阻力和最大的耐磨性;消除了周向波动的来源,如螺栓预载和其他非轴向对称特征;并且,热隔离不同材料的部件以减轻由于不同的热膨胀而引起的变形。
-
公开(公告)号:CN106887261A
公开(公告)日:2017-06-23
申请号:CN201510929758.8
申请日:2015-12-15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9 , G21C15/02 , G21C1/09 , G21C3/32 , G21C7/12 , G21C9/00 , G21C15/24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体化模块式压水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69堆芯的一体化模块式压水堆。稳压器、多台模块式蒸汽发生器、多台湿绕组主泵、多组控制棒驱动机构全部内置于反应堆压力容器集成为一体化压水堆模块;稳压器兼作反应堆压力容器顶盖,稳压器内部设置有带空气夹层的双层不锈钢倒帽形复合结构隔热板,稳压器内部周向均匀水平布置有电加热元件,电加热元件位于隔热板上方;多组内置控制棒驱动机构采用模块式双层装配布置于隔热板下方及堆芯正上方。本发明较好的解决了小型反应堆安全性和经济性的矛盾,并具有较好的工程可实现性。
-
公开(公告)号:CN106537513A
公开(公告)日:2017-03-22
申请号:CN201580040363.0
申请日:2015-07-21
Abstract: 一种核反应堆包括核反应堆堆芯,所述核反应堆堆芯包括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中的可裂变材料,所述反应堆压力容器具有专门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中的容器穿透件和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以外的至少一个容器穿透件。整体隔离阀(IIV)系统包括无源IIV,其每一个包括构造到锻法兰中且不包括促动器的单向阀,且一个或多个有源IIV每一个包括构造到锻法兰中且包括促动器的有源阀。每一个容器穿透件专门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中,且被无源IIV保护,所述无源IIV的锻法兰直接连接到容器穿透件。将流动携带到核反应堆以外的每一个容器穿透件被有源IIV保护,所述有源IIV的锻法兰直接连接到容器穿透件。每一个有源阀可以是常闭阀。
-
公开(公告)号:CN102667953A
公开(公告)日:2012-09-12
申请号:CN201080053536.X
申请日:2010-09-22
Applicant: 希尔莱特有限责任公司
Inventor: J.D.麦克沃特
IPC: G21C15/2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21C1/03 , F01K3/181 , F28D1/0206 , F28D2021/0054 , F28F1/04 , F28F9/0282 , F28F13/06 , F28F13/08 , G21C1/026 , G21C1/326 , Y02E30/34 , Y02E30/3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器、有关方法以及核裂变反应堆系统。热交换器包含将排放空腔室限定在其中的热交换器主体,形成排放空腔室的形状用于热一次传热流体均匀流动通过该腔室。多个相邻传热构件与热交换器主体连接并隔开预定距离,用于限定传热构件之间的多条流动通路。该流动通路通向排放空腔室。将传热构件隔开预定距离使一次传热流体均匀分发流过流动通路,跨过传热构件的表面,进入排放空腔室中。每个传热构件限定较冷二次传热流体从中通过的流动通道。
-
公开(公告)号:CN1134021C
公开(公告)日:2004-01-07
申请号:CN97120865.4
申请日:1997-12-05
Applicant: 东芝株式会社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22B37/268 , B01D53/24 , B01D2257/80 , F22B37/286 , G21C15/16 , Y02E30/37 , Y10S55/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气水分离装置、原子能发电设备和锅炉装置,在原子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下水管部的下部设置有喷射泵和再循环流量控制阀,屏蔽盖由双重构造的屏蔽盖构成,由下侧板的下部流入的气液两相流由分离喷射器的加速泵加速,由扩散器升压气液分离后的液相成分,并使后者通过双重屏蔽盖构成的间隙导入喷射泵,也可以不使用这一分离喷射器,而是在竖管的上方配置有设置在蒸汽喷嘴和扩散器的圆管内壁附近的、呈螺旋状的圆管形分离喷射器。
-
公开(公告)号:CN113113161B
公开(公告)日:2024-08-13
申请号:CN202110368638.0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供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核能供汽系统,包括:核能反应堆冷却剂管路;换热装置,核能反应堆冷却剂从核能反应堆中流出,经管路进入所述换热装置的供热侧后,通过管路返回核能反应堆;待加热给水,所述待加热给水经过给水管路流入所述换热装置的受热侧后转变为低温蒸汽,所述低温蒸汽经过低温蒸汽管道后被分为两路,其中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加热装置后被加热为高温蒸汽并流出系统,另一路低温蒸汽流经一发电装置后流出系统;所述发电装置与所述加热装置电性连接,所述发电装置用于向所述加热装置供电;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从核能独立供汽供暖的角度出发,采用电热转换提升蒸汽品质,废热进一步利用,对碳减排有重要贡献。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