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936066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1811342555.9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式低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气动卡锁装置,包括波纹管、连杆机构、钩爪组件和端头;所述波纹管两端分别连接所述连杆机构和钩爪组件;所述波纹管长度变化使所述连杆机构作用于所述钩爪组件以使所述钩爪组件的钩爪抓住/松开所述端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波纹管驱动钩爪组件对端头进行抓取,从而实现以小的气体压力提供大的抓取力的目的,防止在震动时端头下方的控制棒组件掉落,工作可靠;2、通过导向筒实现筒体与控制棒组件自动对中连接;3、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保证断电情况下,能快速脱开,释放控制棒组件;4、供气部件易于在水下密封。
-
公开(公告)号:CN109378092B
公开(公告)日:2025-01-10
申请号:CN201811342649.6
申请日:2018-11-12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池式低温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用电磁铁装置,包括电磁线圈组件、导磁块、钩爪组件、端头和顶杆;所述电磁线圈组件与所述钩爪组件相对固定连接,所述导磁块与所述顶杆相对固定连接;所述电磁线圈组件与所述导磁块配合,带动所述顶杆作用于所述钩爪组件以使所述钩爪组件的钩爪抓住/松开所述端头。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1、通过电磁线圈组件驱动钩爪组件对端头进行抓取,从而实现以小的电磁力提供大的抓取力的目的,防止在震动时端头下方的控制棒组件掉落,工作可靠;2、通过导向筒实现电磁铁装置与控制棒组件自动对中连接;3、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保证断电情况下,能快速脱开,释放控制棒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09686461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1910022289.X
申请日:2019-01-0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控制棒导向筒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池式低温供热堆控制棒导向筒结构,用于为池式低温供热堆的堆水池内的连接有驱动杆组件的控制棒组件的上下运动提供定位和导向,包括通过吊篮(2)上方开口处的上支承板(1)吊装在吊篮(2)内的若干根控制棒导向筒(3),控制棒导向筒(3)的顶端为设有法兰(8)的缩口导向管(6),控制棒导向筒(3)通过法兰(8)吊装在吊篮(2)上方开口处的上支承板(1)下方,法兰(8)的外直径小于控制棒导向筒(3)的外直径。本发明可克服常规型式导向筒因其法兰干涉无法安装固定的缺陷,结构上仅需考虑精密加工的难度,无焊缝,可省去对精密焊接的要求,装配相对简单。
-
公开(公告)号:CN117292853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501472.0
申请日:2023-11-1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的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反应堆控制棒组件的驱动装置。驱动装置包括:承压壳体,承压壳体固定设置于反应堆外,且承压壳体被设置成与反应堆的堆水池连通;升降组件,升降组件连接于承压壳体内,升降组件用于与控制棒组件连接;电磁线圈,电磁线圈固定于承压壳体的外侧;其中,电磁线圈设置成在通电时产生沿升降组件径向的电磁力,以使升降组件与控制棒组件依靠电磁力进行连接,升降组件设置成沿其轴向移动以带动控制棒组件在堆水池内相对于反应堆的堆芯升降;在电磁线圈断电后电磁力消失,升降组件与控制棒组件之间的连接断开使控制棒组件下降,以实现反应堆的紧急停堆。
-
公开(公告)号:CN111724923B
公开(公告)日:2022-10-28
申请号:CN202010577549.2
申请日:2020-06-2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21C19/06
Abstract: 一种支撑系统,包括多个支撑组,每个所述支撑组包括多个支撑装置,其中,所述支撑装置包括:支撑臂、连接件和固定件,所述固定件设置在所述墙体上;所述支撑臂的第一端通过所述连接件可旋转地连接至所述固定件,使所述支撑臂具有:第二端靠近所述反应堆本体的第一位置,以及第二端靠近所述墙体的第二位置,所述支撑臂能够在所述第一位置与所述第二位置间移动,并且能够保持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支撑系统能够在不完全拆卸支撑装置的情况下断开对反应堆本体的支撑,为反应堆换料等提供操作空间。
-
公开(公告)号:CN111829731B
公开(公告)日:2022-03-11
申请号:CN202010716159.9
申请日:2020-07-2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周寅鹏 , 郭志家 , 张金山 , 刘兴民 , 柯国土 , 衣大勇 , 范月容 , 李杨柳 , 彭朝晖 , 姚成志 , 石辰蕾 , 吕征 , 张占利 , 方静辉 , 卢小钦 , 温兰冠
IPC: G01M3/2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验证法兰连接密封性能的试验装置及验证方法。其中,试验装置包括:第一法兰和第二法兰,两法兰对接;压紧装置,对两法兰施加朝向两者对接处的压紧力;加压装置,内设试验流体,试验流体完全包裹两法兰的对接处并在对接处形成试验压力;测量装置,测量从两法兰对接处向内部泄漏的试验流体。验证方法包括:将两法兰对接;通过压紧装置对两法兰施加朝向两者对接处的压紧力;通过加压装置内的试验流体在两法兰对接处形成试验压力;通过测量装置测量从两法兰的对接处向内部泄漏的试验流体;得到两法兰对接处的泄漏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模拟法兰连接在实际工作状况下的受力情况,使得对法兰连接密封性能的测量更加准确。
-
公开(公告)号:CN113774279A
公开(公告)日:2021-12-10
申请号:CN202110963120.1
申请日:2021-08-20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nventor: 李峻宏 , 苏喜平 , 杜爱兵 , 冯伟 , 任媛媛 , 王明政 , 黄晨 , 杨勇 , 刘兴民 , 杨孔雳 , 张东辉 , 郝宪朝 , 梁田 , 邢炜伟 , 刘奎 , 杨晨 , 王宝顺 , 苏诚
IPC: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6 , C22C38/44 , C22C38/50 , C22C38/06 , C21D8/06 , C22B9/18 , C21C5/52 , C21D1/26 , C21D1/28 , B23K9/167 , G21C3/336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核反应堆合金材料,其制备方法、部件及焊接方法。基于所述合金的总重量,所述合金材料包括:C,0.030‑0.070wt%;Si,0.04‑0.40wt%;Mn,0.50‑1.50wt%;Cr,10.30‑12.00wt%;Ni,0.5‑1.20wt%;N,0.005‑0.020wt%;V,0.05‑0.15wt%;Mo,0.80‑1.2wt%;Ti,0.004‑0.010wt%;Al,0.005‑0.020wt%;P,0.002‑0.015wt%,及余量的Fe。本发明的核反应堆合金材料无需进行渗铬氮处理且和钠冷快中子反应堆六角管合金良好焊接,可用于诸如过渡段、操作头、定位垫块等钠冷快中子反应堆部件的制造。
-
公开(公告)号:CN113764113A
公开(公告)日:2021-12-07
申请号:CN202111048915.6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Abstract: 反应堆及其换热器。用于反应堆的换热器包括:一次侧壳体,其内限定有容纳腔,所述一次侧壳体具有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一次侧介质入口和一次侧介质出口;多根换热管,设置于所述容纳腔内,每根所述换热管具有第一开口端和第二开口端;二次侧介质入口联箱,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一开口端连通;以及二次侧介质出口联箱,与所述换热管的第二开口端连通。在本申请实施例的换热器中,一次侧介质流动阻力小,有利于加快一次侧介质的循环速度,以及降低对驱动一次侧介质流动的泵的功率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3450933A
公开(公告)日:2021-09-28
申请号:CN202110955405.0
申请日:2021-08-19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G21C15/18
Abstract: 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及方法。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冷却容器,其限定形成具有向上开口的容纳腔,所述反应堆的堆容器位于所述容纳腔中;和储液容器,其内容装冷却液,用于向所述容纳腔供应冷却液。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反应堆事故停堆时利用容纳腔中的冷却液对反应堆的堆容器进行散热。
-
公开(公告)号:CN112646965A
公开(公告)日:2021-04-13
申请号:CN202011270502.8
申请日:2020-11-13
Applicant: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IPC: C21D8/10 , C21D1/26 , C21D9/08 , C21D1/28 , C21D1/18 , C22C38/02 , C22C38/04 , C22C38/44 , C22C38/46 , C22C38/48 , C22C38/06 , C22C38/50 , C22C38/42 , C22C38/60 , C22C38/30 , B21C37/15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冶金材料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铁素体/马氏体钢六角管控制变形的制造方法。所述的制造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1)热挤压;(2)中间冷轧和退火;(3)圆管轧六角形管;(4)中间管正火和回火;(5)成品冷轧;(6)最终热处理。利用本发明的铁素体/马氏体钢六角管控制变形的制造方法,能够使得到的六角管满足快堆堆芯组件对铁素体/马氏体钢六角管直线度、壁厚、内对边距和扭曲度等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