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5891263B
公开(公告)日:2019-05-14
申请号:CN201610489107.6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球‑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叉指电极和气敏涂层,叉指电极位于基底之上,气敏涂层至少部分地覆盖在叉指电极的表面。所述气敏涂层包括微纳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石墨烯包覆在微纳米球的表面。本发明的微纳米球‑石墨烯气体传感器与纯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的响应值和较强的重复稳定性,并且随着气敏涂层厚度的增加,响应值无大幅衰减。本发明提出的微纳米球‑石墨烯三维导电网络结构能够作为一种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通用模板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并根据不同的气体对石墨烯进行相应的修饰,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公开(公告)号:CN103681888B
公开(公告)日:2016-08-17
申请号:CN201310723517.9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0224 , H01L31/04 , B82Y30/00 , B82Y40/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分布有掺杂ZnO纳米线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掺杂ZnO纳米线与硅薄膜太阳电池复合组装成陷光结构的太阳电池,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逐层连接的玻璃衬底、背电极、第一掺杂ZnO纳米线层、吸收层、窗口层和第二掺杂ZnO纳米线层。本发明通过在太阳电池的窗口层和背电极与吸收层的界面都组装铝或硼掺杂ZnO纳米线,形成陷光复合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掺杂后的ZnO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使光场能够沿掺杂ZnO纳米线散射和传播,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太阳电池得到有效吸收捕获,提高电池内部载流子收集效率,进而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16473672A
公开(公告)日:2023-07-25
申请号:CN202310538383.7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用于骨盆骨折复位手术螺钉植入路径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固位螺钉的植入数量;计算固位螺钉的植入位置;计算固位螺钉的植入方向。本发明输入数据为由患者术前CT重建并拼接复位完成的骨折骨盆各碎骨三维模型与各骨折断面点云,最终任务是针对患者骨折情况自动生成手术中固位螺钉植入路径的方案,包含植入多少枚固位螺钉,在哪里植入固位螺钉,往哪个方向植入螺钉与植入多深。本发明与现有常规统计学模型方法相比,可保障在个性化病例上的植入路径规划安全性与最优植入效果;本发明得到的固位螺钉植入规划路径稳固性能更强;与传统手动规划方法相比,本发明进行单枚螺钉的规划耗时仅约5s,效率提升约20倍。
-
公开(公告)号:CN103681888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3517.9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0224 , H01L31/0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H01L31/02168 , B82Y30/00 , B82Y40/0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面分布有掺杂ZnO纳米线的硅基薄膜太阳电池,掺杂ZnO纳米线与硅薄膜太阳电池复合组装成陷光结构的太阳电池,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逐层连接的玻璃衬底、背电极、第一掺杂ZnO纳米线层、吸收层、窗口层和第二掺杂ZnO纳米线层。本发明通过在太阳电池的窗口层和背电极与吸收层的界面都组装铝或硼掺杂ZnO纳米线,形成陷光复合结构的薄膜太阳电池。掺杂后的ZnO纳米线具有良好的光电特性,使光场能够沿掺杂ZnO纳米线散射和传播,使更多的光线进入太阳电池得到有效吸收捕获,提高电池内部载流子收集效率,进而提高硅基薄膜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
-
公开(公告)号:CN103681887A
公开(公告)日:2014-03-26
申请号:CN201310723503.7
申请日:2013-12-2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H01L31/0216 , H01L31/0224 , H01L31/068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10/50 , H01L31/02168 , B82Y30/00 , B82Y40/00 , H01L31/06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掺杂ZnO纳米线透明导电陷光结构的硅太阳电池,包括由下而上依次逐层连接的背电极、p型硅衬底、n型层、减反射层和前电极,在n型层与减反射层之间分布有掺杂铝或硼的ZnO纳米线。本发明将掺杂ZnO纳米线组装到硅太阳电池基片表面,形成透明导电陷光结构复合层,增强电池对太阳光的有效吸收捕获,从而提高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比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提高1-5%。如某类型传统的硅太阳电池的光电转换效率是16%,则本发明公开的掺杂ZnO纳米线透明导电陷光结构的相应类型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可达17-21%。
-
公开(公告)号:CN1167720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19
申请号:CN202310762621.2
申请日:2023-06-27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F16L55/30 , B62D57/028 , F16L55/32 , A61L2/18 , F16L101/10
Abstract: 一种管道消毒机器人,包括:主体机架、主动机构、辅助机构、喷洒机构和曲柄滑块机构,其中:主体机架上平面沿长度方向前后各设置一个曲柄滑块机构,每个曲柄滑块机构分别与两个主动机构和一个辅助机构相连,辅助机构设置于曲柄滑块机构的上部,主动机构分别设置于曲柄滑块机构的下部左右两侧,喷洒机构设置于主体机架的下平面上;本发明通过由剪刀差机构、曲柄滑块机构和弹簧组成的轮腿机构实现被动变径,通过轮足铰接处的欠自由度设计实现及其在行进过程中对壁面的自适应,采取的纯被动变径方案,不需依靠复杂的电控系统,仅依靠简单可靠的机械装置实现对径向尺寸的实时控制,大大降低了控制难度,提高了对于复杂管壁环境的适应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6327371A
公开(公告)日:2023-06-27
申请号:CN202310349588.0
申请日:2023-04-04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用于骨折复位手术机器人导向及复位的螺钉夹持装置,包括基本框架、短丝杠滑台模组、长丝杠滑台模组、侧面丝杠滑台模组、铝型材滑车、万向节模块、把持螺钉;三个短丝杠滑台模组通过角连接件连接在基本框架上,两个长丝杠滑台模组的基座、一个侧面丝杠滑台模组的基座通过连接件分别固定在三个短丝杠滑台模组的滑台部分上;两个长丝杠滑台模组的另一侧分别连接在两个铝型材滑车上;两个长丝杠滑台模组和侧面滑台模组的滑台上分别装有三个万向节模块。本发明万向节模块在未插入把持螺钉的情况下就能提前运动到指定位置,为医生植入把持螺钉提供方向指引。本装置能一机多用,同时辅助植入和复位这两个手术步骤。
-
公开(公告)号:CN119356312A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2411378670.7
申请日:2024-09-30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5D1/43 , G01C21/20 , G01C21/00 , A61H3/06 , G05D1/242 , G05D1/246 , G05D1/65 , G05D1/633 , G06V20/56 , G06V20/58 , G06V20/64 , G05D109/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牵引式机器人导盲系统及方法,涉及移动服务机器人技术领域,包括机器人本体,所述机器人本体包括环境感知与识别模块、路径规划模块,其中,所述环境感知与识别模块用于获取周围环境的三维点云信息,并根据三维点云信息生成环境复合地图;所述路径规划模块通过引入人工势场因子对所述环境复合地图进行分析,生成盲人安全无碰撞的初始路径;所述机器人本体通过刚性导杆与盲人进行物理连接。本发明引入多传感器耦合,并添加人工势场因子,提高了导盲机器人在复杂环境中的避障能力,确保盲人在室内外场景的安全行走,显著提升了盲人的生活自主性。
-
公开(公告)号:CN116531076A
公开(公告)日:2023-08-04
申请号:CN202310538298.0
申请日:2023-05-15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Abstract: 一种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基于骨密度积分的骨科手术螺钉植入路径规划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计算植入路径参考方向;生成螺钉锥形可达空间;沿径向产生密集备选方向;沿周向产生密集备选方向;图像灰度积分得到最佳路径。本发明输入数据为患者术前CT,螺钉入针参考点坐标,螺钉的参数,最终任务为计算得到最佳植入路径的起始点坐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利用骨密度图像路径积分的方式评估螺钉植入稳固性能的客观量化指标,解决了以往方法中存在的规划路径效果不佳、可重复性差、可解释性差等问题;本发明提出了利用患者CT图像灰度值判断植入路径上螺钉是否穿出骨骼边界的问题,可有效规避螺钉穿出骨骼伤害周围软组织的情况。
-
公开(公告)号:CN105891263A
公开(公告)日:2016-08-24
申请号:CN201610489107.6
申请日:2016-06-28
Applicant: 上海交通大学
IPC: G01N27/00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1N27/0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微纳米球?石墨烯气体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所述气体传感器包括基底、叉指电极和气敏涂层,叉指电极位于基底之上,气敏涂层至少部分地覆盖在叉指电极的表面。所述气敏涂层包括微纳米球?石墨烯复合材料,其中石墨烯包覆在微纳米球的表面。本发明的微纳米球?石墨烯气体传感器与纯的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相比,具有较高的响应值和较强的重复稳定性,并且随着气敏涂层厚度的增加,响应值无大幅衰减。本发明提出的微纳米球?石墨烯三维导电网络结构能够作为一种石墨烯气体传感器的通用模板来提升传感器的性能,并根据不同的气体对石墨烯进行相应的修饰,以达到理想的效果。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