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主被动隔振器及动力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9681572B

    公开(公告)日:2020-06-30

    申请号:CN201811454346.3

    申请日:2018-11-3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被动隔振器以及动力设备,包括:载荷平台、基座台、第一被动隔振部、第二被动隔振部、中间支撑部、作动器。其中,第一被动隔振部的上侧和载荷平台的下侧贴合连接。第二被动隔振部的下侧和基座台的上侧贴合连接。中间支撑部的固定端内嵌于第一被动隔振部的下侧和第二被动隔振部的上侧之间,中间支撑部具有一竖向容置腔。作动器安装于竖向容置腔,并且和竖向容置腔的腔内壁固连。在隔振器主动隔振的状态下,作动器带动中间支撑部上下振动。本发明通过将作动器置于中间支撑部中,使得隔振器的结构紧凑,以实现狭小空间内的主被动隔振功能。

    一种推进轴的横向振动控制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6545574A

    公开(公告)日:2017-03-29

    申请号:CN201610952514.6

    申请日:2016-10-2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推进轴的横向振动控制装置,其包括:沿转子的轴向依次分布的艉轴承、中间轴承及推力轴承;还包括:电磁轴承组件,其包括:电磁轴承、位移传感器、控制器及功率放大器;电磁轴承也沿转子的轴向分布,电磁轴承靠近中间轴承或靠近艉轴承;位移传感器安装于电磁轴承上,位移传感器与控制器相连,控制器与功率放大器相连,功率放大器与电磁轴承相连;位移传感器用于检测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控制器用于将位移转换为控制信号,功率放大器用于将控制信号转换为控制电流,控制电流用于控制电磁轴承产生磁力从而使转子维持悬浮位置不变。本发明使用电磁轴承减小或消除了轴承摩擦力,无接触磨损、无需润滑、工作寿命长且维护费用低。

    动态试验加载装置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4062138B

    公开(公告)日:2016-11-09

    申请号:CN201410282923.0

    申请日:2014-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动态试验加载装置,其包括刚性支架、背支撑板、空气弹簧、加载盘、止推轴承、转接头、调节装置、转接杆、调压阀、激振器、力传感器,背支撑板下方设有刚性支架,空气弹簧位于背支撑板一侧,加载盘位于空气弹簧一端,止推轴承与加载盘一侧相连,加载盘另一侧与转接杆连接,转接头位于止推轴承上,调节装置位于加载盘顶端,调压阀与空气弹簧连接,激振器与转接杆相连,转接杆上设有力传感器。本发明具有低附加刚度和质量,能同步施加高静载、低动态激励力。

    两参数微振动主被动隔振平台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4500648A

    公开(公告)日:2015-04-08

    申请号:CN201410710569.7

    申请日:2014-11-2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F16F15/022 F16F15/023 F16F15/0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两参数微振动主被动隔振平台及系统,包括:端盖、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阻尼孔连接件、法兰联结套筒、法兰末端、活塞、缓冲器保护罩、阻尼孔;端盖的内侧端、第一波纹管、阻尼孔连接件、第二波纹管、法兰末端的内侧端依次连接;阻尼孔连接件上设置有贯通阻尼孔连接件两端的阻尼孔;第一波纹管、第二波纹管贮存有粘性液体。本发明中的两参数隔振器由波纹管和粘滞流体产生的阻尼构成,在取得最大阻尼情况下能够降低共振峰幅值,效避免隔振过程中的摩擦和迟滞,并控制平台的低频纵向的运动,弥补被动隔振的不足,具有质量轻、试装性好、设计简单等优点,能够满足质量限制和对隔振频率的要求。

    滑动梁和弹簧组合非线性超低频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2678804A

    公开(公告)日:2012-09-19

    申请号:CN201210145254.3

    申请日:2012-05-1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滑动梁和弹簧组合非线性超低频隔振器,主要由具有负刚度的滑动弹性梁和连接在其下方的具有正刚度的弹簧组成,并设有用于滑动弹性梁连接的连接部件和用于滑动弹性梁支撑的支撑结构,滑动弹性梁在变形时具有负刚度,弹簧为正刚度,两种弹性元件的组合使用使整个隔振器具有接近零刚度的特征。本发明整体系统具有近似动态准零刚度特性,可以对实现超低频率的振动隔离并兼有抗冲效果。

    用于轴系横向振动传递控制的主被动减振支承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3653759A

    公开(公告)日:2021-11-16

    申请号:CN202110970383.5

    申请日:2021-08-23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轴系横向振动传递控制的主被动减振支承装置,包括:轴本体转动穿设在轴承座中,轴承座通过被动隔振器安装在基座上,轴承座在水平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两个电磁吸盘,轴承座在垂向下端固定连接有一个电磁吸盘,两个水平电磁支承和两个垂向电磁支承固定安装在基座上,水平电磁吸盘与水平电磁支承对中靠近安装,垂向电磁吸盘与垂向电磁支承对中靠近安装,且垂向电磁吸盘位于两个垂向电磁支承之间。本发明通过被动隔振器为轴承提供静态支承力,通过主动电磁支承提供横向动态调整与控制力,可主动调整轴系水平与垂向位置以保证轴系对中状态,并且可主动抑制螺旋桨横向激励通过轴及其基座向船体的传递。

    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

    公开(公告)号:CN110185702B

    公开(公告)日:2020-11-17

    申请号:CN201910387096.4

    申请日:2019-05-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支承组件及电磁驱动的主动杆式艉支承,包括球铰底座、球铰端盖、左缸体外套、传感器、传感器转接块、电磁作动器以及右缸体主套,所述左缸体外套和右缸体主套螺纹连接;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均为球形设置,左缸体外套的端部和右缸体主套的端部分别与球铰底座连接,并通过所述球铰端盖固定;电磁作动器设置在右缸体主套内部;传感器通过传感器转接块固定设置在所述电磁作动器的定子上。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新型的艉轴承支承方式,将传统的艉轴承与船体的支承面连接方式改为支承点连接方式,并在每套支承组件中设计有电磁作动器与传感器,通过传感器检测振动信号并反馈给电磁作动器,可对螺旋桨激励力经由艉轴承向船体的振动传递进行主动抑制。

    一种无摩擦流体阻尼隔振器

    公开(公告)号:CN105041942B

    公开(公告)日:2018-01-19

    申请号:CN201510366404.7

    申请日:2015-06-2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摩擦流体阻尼隔振器,其包括:内腔体、外腔体、上连接件、下连接件以及连通杆,其中:内腔体包括:内腔波纹管、上端盖及下端盖;内腔波纹管、上端盖以及下端盖形成圆柱形的内腔体;外腔体包括:外腔内侧波纹管、外腔外侧波纹管、上法兰以及下法兰;外腔内侧波纹管、外腔外侧波纹管、上法兰、下法兰以及下端盖形成圆环形的外腔体;外腔体设置在内腔体外侧;上端盖位于上法兰的下方;上法兰与上连接件相连;下端盖位于下法兰的上方;下法兰与下连接件相连;连通杆的两端分别连通内腔体和外腔体。本发明的无摩擦流体阻尼隔振器,两个腔体为内外设置,减小了隔振器的尺寸,提高了隔振器的性能。

    碳纤维绳索隔振器
    9.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5156533B

    公开(公告)日:2017-10-31

    申请号:CN201510592491.8

    申请日:2015-09-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碳纤维绳索隔振器,包括上连接件、下连接件、隔振器框架以及耐高温抗拉绳;所述隔振器框架上设有N个绕线通孔,所述N为大于或等于2的整数;所述绕线通孔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所述耐高温抗拉绳穿过所述绕线通孔,在所述隔振器框架的中央形成一个网状结构;所述上连接件与所述网状结构相垂直,与振动源相连接,所述下连接件与被隔振物相连接。在本发明中,通过上连接件与振动源相连接,使得上连接件与振动源共同振动,上连接件带动碳纤维绳振动,碳纤维绳索的绳丝在振动过程中相互摩擦,消耗能量,起到阻尼作用的效果,进而实现隔振器框架和下连接件的稳定,达到消振的目的。

    一种主被动一体的隔振装置和隔振平台

    公开(公告)号:CN105129112B

    公开(公告)日:2017-04-12

    申请号:CN201510434273.1

    申请日:2015-07-2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主被动一体的隔振装置和隔振平台,所述隔振装置包括弹性平面网结构、主动电磁动力吸振器和压电堆作动器,弹性平面网结构由钢丝网线张紧交叉编织而成;主动电磁动力吸振器设置于弹性平面网结构中心区域的交叉点上;压电堆作动器设置于弹性平面网结构的边缘位置。所述隔振平台包括上述的隔振装置、承力筒、中间支架和控制系统,卫星姿态控制设备组件设于中间支架上,中间支架安装于隔振装置上;隔振装置安装于承力筒内侧;控制系统用以依据中间支架的振动加速度信息控制主动电磁动力吸振器及依据承力筒的振动加速度信息控制压电堆作动器。本发明不仅对低频线谱有效,同时对宽频带随机激励也有较好的控制效果。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