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PCCP管道断丝声纹识别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20009418A

    公开(公告)日:2025-05-16

    申请号:CN202510167961.X

    申请日:2025-02-14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PCCP管道断丝声纹识别方法及系统。涉及管道监测技术领域,方法包括:S1:获取表征PCCP管道断丝声纹信号;S2:采用盒子法计算断丝声纹信号序列的分形维数,并绘制分形维数曲线;S3:基于所述分形维数曲线及分形维数阈值确定异常振动信号发生时间段,提取异常振动信号;S4:分析所述异常振动信号的频域特征,得到断丝异常声纹信号的高频及低频的频率特征;S5:将所述断丝异常声纹信号与非断丝干扰冲击信号对比,得到PCCP断丝声纹识别的指标。本发明通过计算声波信号的分形维数,有效地识别异常声波信号发生的时间段,从而提取出原始信号中异常声波信号,进而大大减小了非线性分析算法的计算量。

    一种水文模拟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4741989B

    公开(公告)日:2025-03-14

    申请号:CN202210493152.4

    申请日:2022-05-0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水文模拟计算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区域的流域数据;基于流域数据进行划分得到多个子流域数据;根据多个子流域数据创建至少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其中每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包括多个子流域数据中的至少一个子流域数据,每两个独立水文单元之间在当前时刻没有水力学联系;以当前时刻为起始时刻,每经过预设时间,根据每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包括的子流域数据,和预配置的降雨径流条件,得到与每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对应的产汇流的数据;若经过第一预设时间后,每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对应的产汇流与其他独立水文单元无水力学联系,则将每一个独立水文单元对应的产汇流的数据进行整合,得到目标区域的水文模拟结果。

    一种回填工具
    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9881678B

    公开(公告)日:2025-01-24

    申请号:CN201910154935.8

    申请日:2019-02-2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施工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回填工具。回填工具适于回填待回填件,所述待回填件具有需要清理的清理端,和设置在所述待回填件内部的开口位于所述清理端处的回填槽,回填工具包括锹裤、外框和内锹板,外框设置在所述锹裤上,与所述清理端的形状适配;内锹板设置在所述锹裤或所述外框上,位于所述外框的内侧,所述内锹板具有伸出所述外框并伸入所述回填槽内的工作部。本发明的回填工具具有种植土回填操作简单,回填质量易于控制,可避免出现砌块内种植土回填量不均的现象,具有成倍甚至数倍地提高回填施工速度的优点。

    一种雨水调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
    4.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933119A

    公开(公告)日:2024-11-12

    申请号:CN202410991681.6

    申请日:2024-07-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调蓄装置及其控制方法,雨水调蓄装置包括:蓄水件、连通管组和控制器;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均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适于接收、储存和分析降雨预报,根据降雨预报中的降雨信息分别控制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的开启和关闭,当控制器控制进水阀开启,排水阀和弃流阀关闭时,蓄水件处于蓄水状态,当控制器控制弃流阀和排水阀开启,进水阀关闭时,蓄水件处于排水状态,根据控制器分别控制进水阀、排水阀和弃流阀的开启和关闭,从而使得蓄水件实现对雨水的存蓄和排出,以克服城市内涝以及雨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工程安全监测集线装置及工程安全监测人工测读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0285848B

    公开(公告)日:2024-02-20

    申请号:CN201910628539.4

    申请日:2019-07-1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工程安全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工程安全监测集线装置及工程安全监测人工测读系统,集线装置包括:集线板,具有用于与监测仪器的电缆芯线连接的多个接线端子以及与多个接线端子对应连接的多个测试触点,多个接线端子和多个测试触点成组排列;转接板,滑动设置在集线板上,转接板上设有多个用于分别与测试触点和外接读数仪连通的导电结构,导电结构在转接板上的排布对应集线板上的至少一组测试触点,转接板在集线板上滑动以使得导电结构与不同组的测试触点连通。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监测仪器电缆芯线与读数仪连接可靠,不易出错,且测读准确,低成本的工程安全监测集线装置及工程安全监测人工测读系统。

    一种人工降雨条件下碳通量的测量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08828158B

    公开(公告)日:2024-01-30

    申请号:CN201810856377.5

    申请日:2018-07-3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人工降雨条件下碳通量的测量设备,包括透明玻璃箱(10)、人工降雨装置(10)无底板,顶板(11)上形成有用于放置二氧化碳测试仪的探测孔(12),人工降雨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板(11)内表面上的多个喷淋单元(21),连接外部水源和所述多个喷淋单元(21)的管路(22)以及设置在管路(22)上的阀(23),管路(22)从透明玻璃箱的底部进入透明玻璃箱,并沿着侧壁向上延伸到顶板(11),然后连接所述多个喷淋单元(21);其中每个喷淋单元包括管体(211)以及设置在管体(211)外表面上的多个喷头(212),管体(211)与管路(22)连通,喷头(212)与管体(211)(20)以及二氧化碳测试仪(30),其中透明玻璃箱(56)对比文件扆凡,庞军柱,刘岳坤等.秦岭油松林不同坡位土壤CO2、CH4、N2O通量研究《.环境科学学报》.2018,第38卷(第6期),2506-2517.裴自伟,陈意超,李伏生等.不同灌水模式和施氮处理下稻田N2O排放通量及其与硝化-反硝化细菌数量的关系《.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7,第36卷(第12期),2561-2568.尹春梅,谢小立,王凯荣.稻田冬闲期CO2气体排放的观测研究《.生态环境》.2007,第7卷(第1期),71-76.Isis Lima dos Santos等.Soil N2Oemissions from long-term agroecosystems:Interactive effects of rainfallseasonality and crop rotation in theBrazilian Cerrado《.Agriculture,Ecosystems & Environment》.2016,第233卷(第10期),111-120.梁东丽;方日尧;李生秀;Ove Emteryd;张兴昌.硝、铵态氮肥对旱地土壤氧化亚氮排放的影响《.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第7卷(第1期),67-72.王鹏;高超;姚琪;韩龙喜;申霞.太湖丘陵地区农田氮素迁移的时空分布特征《.环境科学》.2006,第6卷(第8期),1671-1675.陈荣荣;刘全全;王俊;刘文兆;UpendraM.Sainju.人工模拟降水条件下旱作农田土壤“Birch效应”及其响应机制《.生态学报》.2015,第36卷(第2期),306-317.刘全全;王俊;陈荣荣;刘文兆;UpendraM.Sainju.黄土高原冬小麦田土壤CH_4通量对人工降水的短期响应《.应用生态学报》.2014,第26卷(第1期),140-146.李伟等.施氮和降水格局改变对土壤CH4和CO2通量的影响《.生态学杂志》.2013,第32卷(第08期),1947-1958.

    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公开(公告)号:CN1137238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049833.3

    申请日:2021-09-0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调控方法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水量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基于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水质数据及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并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在不同调控方案下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河道水质修复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6947219A

    公开(公告)日:2023-10-27

    申请号:CN202311070177.4

    申请日:2023-08-23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河道水质修复技术领域,公开了河道水质修复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该河道水质修复方法包括:确定目标河道在检测时间段内的当前水体数据,当前水体数据用以表征目标河道内的当前水位、当前水体流速和当前水质参数;从历史水体数据中确定出与检测时间段对应的目标水体数据,历史水体数据包括历史时段、历史时段与历史水体数据的对应关系;根据目标水体数据以及当前水体数据对目标河道进行水质修复。通过实施本发明,考虑了单条河道在每年不同时间段的气候变化和河道生物种类存在周期性重复的特征,实现长效治理,提高了河道水质修复的长效性,通过控制水体流速和水位,解决初级生产者过量繁殖问题和沉水植物过量繁殖问题。

    多功能全自动地下水水样采集装置及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6442003B

    公开(公告)日:2023-08-15

    申请号:CN201610629334.4

    申请日:2016-08-03

    Abstract: 一种多功能全自动地下水水样采集装置和方法,该装置包括结构架、电动机、调速器、提水管绕线轮、皮带、电缆绕线轮、提水管、电缆、伸缩式分线盘支架、分线盘、潜水泵、水位检测器和控制台。提水管与电缆分别置于分线盘的两条滑道内;提水管前端与潜水泵连接,提水管末端与提水管绕线轴上的进水口相连;水位检测器置于潜水泵的进水口端;电缆前端与潜水泵相连,电缆末端连接控制台。皮带环绕提水管绕线轴和电缆绕线轴;电动机上安装调速器。工作时电动机驱动提水管绕线轴并带动电缆绕线轴转动,释放提水管和电缆,控制潜水泵下降到达设定位置进行提水,水经过提水管从出水口流出采集水样。该装置可轻便、快速和高效地实现规模地下水定深采样。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