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3723854B
公开(公告)日:2023-10-31
申请号:CN202111049833.3
申请日:2021-09-08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0631 , G06Q50/26 , G06F30/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合流制溢流的调控方法、装置及计算机设备,该调控方法包括:对研究区汛期内的水量和水质信息进行监测,获取不同降雨情况下的溢流数据和水质数据;基于CSO系数与同时段内的降水深度信息构建研究区中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基于水质数据及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计算研究区中各个排口的溢流负荷,并得到针对研究区内不同排水区的调控方案,在不同调控方案下确定河道水质和超标时长的对应关系;基于对应关系和预设的合流制管理目标确定最佳调控方案。根据监测到的数据建立溢流量与溢流负荷模型,可以得到研究区内所有河道的溢流负荷,根据溢流负荷可以精确的进行调控,从而实现科学可行的合流制溢流综合调控方案。
-
公开(公告)号:CN1164331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8817.8
申请日:2023-04-20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Q10/10 , G06V10/764 , G06V20/05 , G06V10/774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浮游藻类智能识别算法训练素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藻类台账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藻类智能识别算法对应的藻类类型及台账信息;藻类数据接收模块,通过http接口获取浮游藻类数据;藻类数据校验模块,校验获取的藻类图片数据是否符合智能算法要求,通过图片的EXIF信息,判断图片尺寸数据、图片是否模糊;藻类数据分类模块,自动将藻类数据进行分类,并补充至藻类台账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藻类图片数据;数据接口管理模块,通过http接口协议对藻类智能识别算法提供训练素材;本系统能够对浮游藻类智能算法的训练素材进行分析及管理,形成算法训练素材库,进而提高藻类智能识别的准确性。
-
公开(公告)号:CN113072127A
公开(公告)日:2021-07-06
申请号:CN202110360489.3
申请日:2021-04-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水处理除磷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除磷基质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提供的除磷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将膨润土、生石灰和水混合,得到混合物;所述膨润土、生石灰和水的质量比为1:(0.3‑0.5):3;对混合物进行热处理,所述热处理温度为150‑450℃,所述热处理时间为2‑6h,得到所述除磷基质材料。本发明提供的除磷基质材料的制备方法,将膨润土、生石灰和水通过特定比例进行混合,然后将混合物在特定温度下进行热处理,制备得到的除磷基质材料,表面粗糙度明显提高,有利于提高对水中磷元素的吸附能力。
-
公开(公告)号:CN112960831A
公开(公告)日:2021-06-15
申请号:CN202110369828.4
申请日:2021-04-06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C02F9/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除藻装置,属于河流、湖泊水体藻类治理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浮台;氧化还原装置,包括电极阳极和电极阴极;超声波发生器;太阳能发电装置。本发明提供的除藻装置,超声波发生器向水体内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利用机械力和空化效应产生的冲击波、高温高压、射流等,对藻细胞结构和功能及生物活性进行破坏,同时,超声波发生器围绕设置在氧化还原装置的外周,在超声波对水体产生空化反应时,产生高温高压的环境,使氧化还原装置中的电极阳极和电极阴极在对水体进行电解时,产生强氧化性物质,在抑制藻类生长的同时,可以对被超声波破坏后的藻细胞产生的离子进行氧化,避免被破坏后的藻细胞对水体产生污染。
-
公开(公告)号:CN112939293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145857.2
申请日:2021-02-02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再生水回用深度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再生水的深度处理系统及深度处理方法。深度处理系统包括若干并联连通的膜分离组件和与所述膜分离组件连通的氧化装置,所述氧化装置包括连通的电化学催化臭氧氧化组件和臭氧发生器。本发明提供的深度处理系统中氧化装置能产生更多的强氧化自由基类物质,可以更高效地降解微量有机物,提高再生水的品质,降低再生水回用存在的潜在风险。本发明提供的深度处理系统通过膜分离装置和氧化装置协同配合对再生水进行深度处理,能够高效去除再生水中的TOC(有机污染物),降低了再生水回用过程对环境产生的不良影响以及再生水存在的潜在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10127953B
公开(公告)日:2020-04-10
申请号:CN201910487193.0
申请日:2019-06-05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C02F9/14 , C02F101/30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生活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湿地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脱氮系统及方法,尤其适用于微污染的地表水体或生活污水的处理。本发明提供的系统主体借鉴了生物脱氮净水原理,采用多级潜流湿地系统循环回流形式设计,不仅具有植物吸收、介质沉淀吸附、微生物降解等多种功能,同时通过前段曝气、水量/水位调控等措施,构建湿地单元内部缺氧/厌氧—好氧环境,实现同一湿地单元内部短程硝化/反硝化脱氮作用,显著提高生物脱氮效率。同时,该系统不需要外加碳源,更加经济,也避免了给湿地系统自身平衡带来的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8054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2690.2
申请日:2024-06-19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海绵土壤改进方法与应用,包括:用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对填料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陶粒、蛭石和砾石中的至少一种;将所述改性填料、腐熟物料、土壤混合,得到人工海绵土壤,铺设到待处理地块表面;所述腐熟物料中,醌基的含量为12‑15wt%,酚基的含量为8‑10wt%,羧基的含量为8‑10wt%。本发明的人工海绵土壤能够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拦截重金属污染,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向地下水下渗;同时改善土壤盐碱化,进一步优化水土状态;此外,该方法安全简便,降低建设成本;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地域中的城市,具有较高的普遍适用性。
-
公开(公告)号:CN117456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1622.6
申请日:2023-11-14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G06V20/05 , G06V10/82 , G06V10/77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因子鱼类智能识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通过HTTP接口服务或者外置存储设备等获取鱼类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中的EXIF信息及物体识别技术,解析出该图像的其他因子数据,其他因子数据包括拍摄时间、所属区域、物体大小等信息;所属区域数据的确定方法是解析EXIF中经度纬度数据,再根据经度纬度数据判断所属区域;物体大小数据是通过物体识别技术,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信息,根据根据物体在图片中所占区域的比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包括获取鱼类图片数据及该鱼类图片对应的其他关联数据,标注数据形成模型训练数据集,并通过YOLOV5对鱼类图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训练后的模型数据进行分装,封装为可通过接口访问的算法。
-
公开(公告)号:CN115772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624268.3
申请日:2022-12-15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C12Q1/6888 , C12Q1/6851 , C12N15/11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qPCR技术进行鱼类的监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通过采集待测流域内的鱼类样本,进行种类鉴定;并提取所述鱼类样本的DNA;采集待测流域的水域样本进行DNA提取,并根据目标鱼类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水域样本DNA进行q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待测水域中是否含有该种类的鱼类物种。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有效避免了近缘种DNA难以鉴定、检测误差大、以及假阳性等问题,准确率更高、特异性更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减少了基因测序的流程,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简化,缩短了检测时间。
-
公开(公告)号:CN113387426B
公开(公告)日:2022-12-06
申请号:CN202110620350.8
申请日:2021-06-03
Applicant: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IPC: C02F3/00
Abstract: 一种生态补水河湖的基质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本发明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的防渗措施虽然能达到防渗的目的,但是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不能有效达到持续水质净化功能的缺陷。该生态补水河湖的基质改良剂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天然矿物5~20份;促生剂1份;所述促生剂是由体积比1:10~5:1的菱铁矿和硫磺组成的复合物。本发明能够有效降低基质的渗透系数,减少生态补水渗漏损失;同时,还能尽量维持生态环境,促进功能微生物生长的同时促使发挥更好的水质净化作用。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