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浮游藻类智能识别算法训练素材管理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6433189A

    公开(公告)日:2023-07-14

    申请号:CN202310428817.8

    申请日:2023-04-20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浮游藻类智能识别算法训练素材管理系统,该系统包括藻类台账管理模块,用于管理藻类智能识别算法对应的藻类类型及台账信息;藻类数据接收模块,通过http接口获取浮游藻类数据;藻类数据校验模块,校验获取的藻类图片数据是否符合智能算法要求,通过图片的EXIF信息,判断图片尺寸数据、图片是否模糊;藻类数据分类模块,自动将藻类数据进行分类,并补充至藻类台账管理模块;数据存储模块,用于存储藻类图片数据;数据接口管理模块,通过http接口协议对藻类智能识别算法提供训练素材;本系统能够对浮游藻类智能算法的训练素材进行分析及管理,形成算法训练素材库,进而提高藻类智能识别的准确性。

    一种山区河流水文地貌分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5195B

    公开(公告)日:2021-05-04

    申请号:CN201811443220.6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河流水文地貌分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第一,监测或搜集所述山区河流的相关信息,并综合利用遥感、GIS和GPS技术对河流信息进行初步解析,包括河流的位置、地貌特征及结构;第二,根据步骤一的解析结果,对山区河流进行监测单元的划分:第三,对各监测单元的水文地貌因子进行监测并记录,其中,水文地貌因子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以及外界胁迫因子,其中,河床因子包括几何形态、底质、水文、植被以及人为影响下的河流连续性;河岸因子包括河岸的改造,河岸的改造分为保持自然、受宽型护堤工程的束窄以及受窄型护堤工程的束窄;第四,根据步骤三的监测结果,对各监测单元进行水文地貌分级。

    一种人工海绵土壤改进方法与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8805472A

    公开(公告)日:2024-10-22

    申请号:CN202410792690.2

    申请日:2024-06-19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土壤改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人工海绵土壤改进方法与应用,包括:用含有三价铁离子的溶液对填料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填料;所述填料包括陶粒、蛭石和砾石中的至少一种;将所述改性填料、腐熟物料、土壤混合,得到人工海绵土壤,铺设到待处理地块表面;所述腐熟物料中,醌基的含量为12‑15wt%,酚基的含量为8‑10wt%,羧基的含量为8‑10wt%。本发明的人工海绵土壤能够提高土壤的渗透性能;拦截重金属污染,降低土壤中重金属污染物向地下水下渗;同时改善土壤盐碱化,进一步优化水土状态;此外,该方法安全简便,降低建设成本;且本发明的方法可以应用于不同的地域中的城市,具有较高的普遍适用性。

    一种多因子鱼类智能识别方法
    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7456347A

    公开(公告)日:2024-01-26

    申请号:CN202311511622.6

    申请日:2023-11-14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因子鱼类智能识别方法,它包括以下步骤:通过HTTP接口服务或者外置存储设备等获取鱼类图像数据,并根据该图像数据中的EXIF信息及物体识别技术,解析出该图像的其他因子数据,其他因子数据包括拍摄时间、所属区域、物体大小等信息;所属区域数据的确定方法是解析EXIF中经度纬度数据,再根据经度纬度数据判断所属区域;物体大小数据是通过物体识别技术,识别出图片中的物体信息,根据根据物体在图片中所占区域的比例。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包括获取鱼类图片数据及该鱼类图片对应的其他关联数据,标注数据形成模型训练数据集,并通过YOLOV5对鱼类图像数据进行模型训练,训练后的模型数据进行分装,封装为可通过接口访问的算法。

    一种基于qPCR技术进行鱼类监测的方法及其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15772575A

    公开(公告)日:2023-03-10

    申请号:CN202211624268.3

    申请日:2022-12-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qPCR技术进行鱼类的监测方法及应用。该方法通过采集待测流域内的鱼类样本,进行种类鉴定;并提取所述鱼类样本的DNA;采集待测流域的水域样本进行DNA提取,并根据目标鱼类的基因设计特异性引物对提取的水域样本DNA进行qPCR扩增;对扩增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待测水域中是否含有该种类的鱼类物种。本发明所述方法,通过设计特异性引物,有效避免了近缘种DNA难以鉴定、检测误差大、以及假阳性等问题,准确率更高、特异性更强,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时减少了基因测序的流程,对实验过程进行了简化,缩短了检测时间。

    一种山区河流水文地貌分级评价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9615195A

    公开(公告)日:2019-04-12

    申请号:CN201811443220.6

    申请日:2018-11-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山区河流水文地貌分级评价方法,包括步骤:第一,监测或搜集所述山区河流的相关信息,并综合利用遥感、GIS和GPS技术对河流信息进行初步解析,包括河流的位置、地貌特征及结构;第二,根据步骤一的解析结果,对山区河流进行监测单元的划分:第三,对各监测单元的水文地貌因子进行监测并记录,其中,水文地貌因子包括河床、河岸、河漫滩以及外界胁迫因子,其中,河床因子包括几何形态、底质、水文、植被以及人为影响下的河流连续性;河岸因子包括河岸的改造,河岸的改造分为保持自然、受宽型护堤工程的束窄以及受窄型护堤工程的束窄;第四,根据步骤三的监测结果,对各监测单元进行水文地貌分级。

    一种再生水补水河湖的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70708A

    公开(公告)日:2021-07-27

    申请号:CN202110448592.3

    申请日:2021-04-2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如下任一所述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在再生水补水河湖的水下种植沉水植物重构水下生态系统,根据空间维度调控沉水植物优势种;1)一种再生水补水河湖的水下生态系统构建方法;2)一种再生水补水河湖的沉水植物修复方法;3)一种优化或构建鱼类生境的方法;4)一种完善水下生态系统的方法。该方法以沉水植物控藻、鱼类控草,生态系统的不同营养级之间,通过上行效应和下行效应相结合的能量流动,维护生态平衡。多物种组合引导水下生态系统向自然稳定状态发展,加入杂食性、植食性等鱼类,摄食沉水植物,一定程度上控制沉水植物疯长,减少人为收割频次。

    一种仿自然湿地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079444A

    公开(公告)日:2020-12-15

    申请号:CN202011043359.9

    申请日:2020-09-28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自然湿地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其中,仿自然湿地系统及包括人工生态渠道、人工植物生态塘、人工基质生态塘;其中,人工生态渠道包括流道和设置在流道上的阀门;人工植物生态塘包括植物塘和分别位于植物塘相对两侧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连通到流道上;所述植物塘包括浅滩区和深水区,所述浅滩区种植挺水植物,种植密度10~30棵/m2;所述深水区种植沉水植物,沉水植物覆盖植物塘水面面积的30~50%,种植的沉水植物的生物量为2000~9000g/m2;人工基质生态塘与人工植物生态塘的出水口连通;本发明无需补充外源碳也可有效为微生物提供反硝化作用所需碳源,提高除氮效率。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