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拆除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290909B

    公开(公告)日:2025-05-06

    申请号:CN202310263615.2

    申请日:2023-03-17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拆除方法,包括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框架柱、梁预应力钢绞线、支撑架体、临时支撑,所述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由于建筑功能调整需要拆除,直接拆除会危及施工人员安全并有可能导致结构本身的破坏。本方法利用力学原理,通过对所述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从跨中向两边对称、分段切割,切割的过程中保留所述梁预应力钢绞线,分段切割完成后再从跨中向两边对称、分段继续切割直到梁完全切断。所述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在分段逐步切割的过程中,应力逐步释放,给结构体系留有应力调整的时间,待结构体系应力调整到位后完全割断所述后张有粘结预应力梁,安全可靠,实用性强。

    一种黏滞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070507B

    公开(公告)日:2025-03-25

    申请号:CN202410177053.4

    申请日:2024-02-0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黏滞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提出一种可配合肘节式放大装置使用的黏滞阻尼器;根据建筑外立面确定阻尼器的布置方案:根据建筑外立面及建筑功能需求确定该阻尼器的布置方案;对阻尼器的设计参数进行基于Kriging模型的求解优化:定义优化问题;收集数据;构建Kriging模型:在参数空间中对响应值进行预估,并提供与响应值相关的不确定度信息;阻尼器参数优化;模型验证;迭代优化:根据模型验证结果,调整优化问题定义、收集更多的数据并对Kriging模型进行改进,重新进行参数优化,直到达到满意的设计结果;该黏滞阻尼器及其设计方法通过迭代优化算法,最终找到满足设计要求的最佳参数组合。

    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507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3026.6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该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包括:基于索承空间结构,建立索承空间结构的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并进行各张拉阶段的仿真计算;在施工现场搭建索承空间结构,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内环索进行下料,并在悬挑桁架端部紧固上拉索和内环索,以对内环索进行初步张拉;在内环索的张拉力达到部分设计预张力的要求后,通过顶升和张拉索膜结构,并对索膜结构各关键节点的实际位置进行控制,以对内环索进行完全张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内环索张拉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索承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选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9128825A

    公开(公告)日:2024-12-13

    申请号:CN202411171151.3

    申请日:2024-08-2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选取方法与装置,首先对N条地震动记录中的地震动参数进行主成分分析,筛选前m个主成分作为备选参数;然后利用弹塑性时程分析方法,得到N条所述地震动记录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对N条所述地震动记录对应的最大层间位移角和m个所述备选参数进行线性回归分析,得到所述备选参数与最大层间位移角中位数的关系,并计算备选参数的线性回归确定系数;选取最接近1的线性回归确定系数对应的备选参数作为最优的脉冲型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相比单一强度参数,本发明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将单一地震动强度表征参数,转换成复合型地震强度表征参数,具备更优良的统计性,与结构响应的相关性更好。

    一种双回路四管制地源热泵机组及其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8856665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410949045.7

    申请日:2024-07-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双回路四管制地源热泵机组,包括第一压缩机、第一储液罐、第一冷凝器、第二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所述第一压缩机的出气口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一冷凝器的C1进气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C3进气口连通;所述第一冷凝器的C1出液口、所述第二冷凝器的C3的出液口均通过管道与第一储液罐的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储液罐的出液口通过管道分别与第一蒸发器的E3进液口、所述第二蒸发器的E1进液口连通,所述第一蒸发器的E3出气口、所述第二蒸发器的E1出气口分别通过管道与所述第一压缩机的进气口连通;有益效果:结构简单,制冷剂在管路中单一方向流动,无需通过复杂管路连接及阀门切换,即可实现制冷和制热多模式灵活切换运行。

    基于BIM模型的建筑运营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

    公开(公告)号:CN118732597A

    公开(公告)日:2024-10-01

    申请号:CN202410701119.5

    申请日:2024-05-31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BIM模型的建筑运营系统、方法、设备及存储介质,基于BIM模型的建筑运营系统包括:PLC控制器通过预设协议接收建筑内置的传感器采集的传感器数据,并根据传感器数据确定控制指令;根据控制指令控制设备运行状态,并将控制指令通过API接口发送至智慧建筑运营系统,通过智慧运营系统的可视化运维平台查看设备运行数据;边缘计算网关通过主动轮询方式获取智能水电表设备对应的水电数据,并将水电数据通过ModBus协议发送至智慧建筑运营系统,以使智慧建筑运营系统的指挥运营服务平台根据水电数据实现智能设备的能耗目标控制。本发明中将BIM模型数据应用范围延伸至运维阶段,有效降低建筑能耗。

    一种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932715B

    公开(公告)日:2024-07-16

    申请号:CN202311519141.X

    申请日:2023-11-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承压工程桩最优设计控制桩长的确定方法,根据各个勘察孔点的土层参数计算出满足工程桩设计承载力时,该孔点处工程桩的桩长hi及桩端入持力层深度di,并计算出与hi对应的最短桩端入持力层控制深度dci,将hi和dci作为双控条件,计算每一个双控条件下的理论施工桩长材料总损失,将最小理论施工桩长材料总损失对应的双控条件作为最优双控条件。本发明通过对各勘察孔点的计算桩长及入持力层深度进行“控制安全性分析”和“经济性分析”得出指导工程桩施工的“最优双控条件”,可提高结构设计中判别施工控制桩长的效率,并从理论上将施工桩长材料损失降低到最小,给工程带来较大的经济效益。

    一种集中双冷源供冷供热系统
    10.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8293496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426355.0

    申请日:2024-04-10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集中双冷源供冷供热系统,其结构包括四种形式,第一形式结构包括冷水机组、板式换热器、冷却系统、余热系统、冷冻水泵一级泵、冷却水泵、热水泵、低温冷冻水泵二级泵、高温冷冻水泵二级泵、外冷型温湿分控空调机组、外冷型温湿分控新风机组、风机盘管和调节阀,另外三种形式结构在第一种形式结构上稍作调整。本发明涉及一种集中双冷源供冷供热系统,同时配合该系统采用创新的各类外冷型温湿分控空调/新风机组和风机盘管,使集中低温冷源的双冷源温湿分控空调系统实现了舒适性空调的夏季供冷、夏季应急供冷、回南天除湿、冬季供热、冬季直接供热功能和工艺性空调的无再热供冷、供热功能。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