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507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3026.6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该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包括:基于索承空间结构,建立索承空间结构的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并进行各张拉阶段的仿真计算;在施工现场搭建索承空间结构,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内环索进行下料,并在悬挑桁架端部紧固上拉索和内环索,以对内环索进行初步张拉;在内环索的张拉力达到部分设计预张力的要求后,通过顶升和张拉索膜结构,并对索膜结构各关键节点的实际位置进行控制,以对内环索进行完全张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内环索张拉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索承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柱柱脚节点连接构造及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7286991A

    公开(公告)日:2023-12-26

    申请号:CN202311107148.0

    申请日:2023-08-30

    Inventor: 王红军 温四清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装配式预制混凝土柱柱脚节点连接构造,其包括预制混凝土柱、柱脚锚栓以及紧固件;所述预制混凝土柱包括柱体和位于所述柱体底端的柱底端部钢板,所述柱体靠近所述柱底端部钢板的中部设置,所述柱底端部钢板靠近边缘预留锚栓孔;所述柱脚锚栓预埋于基础内并从所述基础上端伸出,所述锚栓孔与所述柱脚锚栓对应设置;所述紧固件连接于所述柱脚锚栓的上端,用于将所述柱底端部钢板锁紧于所述基础上,本申请还提供了上述柱脚节点连接构造的施工方法,其解决了传统预制混凝土柱柱脚连接节点复杂和施工质量难以控制的难题。连接接点构造简单,抗震受力性能良好,施工质量容易控制,现场施工安装方便,具有普遍适用性。

    一种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最优数量及位置的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401743A

    公开(公告)日:2023-07-07

    申请号:CN202310317274.2

    申请日:2023-03-24

    Abstract: 一种超高层建筑结构加强层最优数量及位置的设计方法:将设置加强层的楼层由低至高进行顺序编号,分别建立只含有一个加强层的n个有限元计算模型,由低至高依次将加强层分别设置在第i1层、第i2层…第in层,每一个有限元计算模型只能含一个加强层;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得出上述n个模型各自最大层间位移角θmax,然后由小至大将对应的计算模型排序为m1模型、m2模型…mn模型,此时各模型的加强层位置为第j1层、第j2层…第jn层;按第j1层、第j2层…第jn层顺序从1开始逐个增加加强层数量建立有限元模型进行计算分析,直至增加到第k个,满足混合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钢结构最大层间位移角则强层数量为k个,位置为第j1层、第j2层…第ik层,1≤k≤n=10。

    一种应用于工业厂房设计的抽柱门式刚架体系及设计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622544A

    公开(公告)日:2020-09-04

    申请号:CN202010445129.9

    申请日:2020-05-23

    Inventor: 王红军 李治 黎玲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工业厂房设计的抽柱门式刚架体系,包括门式刚架横梁和支承门式刚架横梁的多排钢柱,一榀门式刚架横梁和一排钢柱组成一榀门式刚架;所述门式刚架横梁包括标准榀门式刚架横梁和抽柱门式刚架横梁,在抽柱门式刚架横梁的抽柱位置设有支承抽柱门式刚架横梁的托梁,托梁垂直于抽柱门式刚架横梁,托梁的两端分别支承于位于抽柱门式刚架横梁两侧的两榀门式刚架的钢柱上。该抽柱门式刚架体系的设计方法是,通过抽柱门式刚架计算模型和托梁计算模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迭代计算,在达到误差允许范围终止计算,就可以得到抽柱门式刚架和托梁的内力。既能保证主体结构安全,也能根据准确构件内力优化截面,节约造价。

    一种基于损伤本构理论的混凝土材料受压损伤评估方法和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070395A

    公开(公告)日:2024-05-24

    申请号:CN202410310360.5

    申请日:2024-03-19

    Inventor: 王红军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损伤本构理论的混凝土材料受压损伤评估方法和装置,其中,方法包括:计算混凝土材料最大应变处的受压损伤演化参数;参照混凝土材料最大应变处的受压损伤演化参数计算方式,计算混凝土材料峰值受压损伤演化参数和混凝土材料极限受压损伤演化参数;依据混凝土材料峰值受压损伤演化参数和混凝土材料极限受压损伤演化参数,确定混凝土材料最大应变处的受压损伤演化参数的评估模型;将混凝土材料最大应变处的受压损伤演化参数代入评估模型,确定混凝土材料的宏观损坏级别。本发明为建筑结构抗震能力分析应用提供了有力依据,本发明可更直观、贴切和合理地对混凝土材料的宏观损坏级别进行评估,可满足实际工程应用。

    一种应用于轻钢厂房中屋面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一体化的连接构造及其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3152795A

    公开(公告)日:2021-07-23

    申请号:CN202110426473.8

    申请日:2021-04-20

    Inventor: 王红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轻钢厂房中屋面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一体化连接构造,包括檩条和直拉条,直拉条垂直于檩条布置,所述直拉条包括上直拉条和下直拉条,上直拉条和下直拉条分别与檩条横截面的上端和下端连接,上直拉条和下直拉条之间存在空隙,且净间距大于100mm,上直拉条和下直拉条之间穿越有消防喷淋支管,消防喷淋支管支承于下直拉条上。本发明将传统设计中阻止檩条侧向失稳的一道直拉条设计为两道,既能满足受力构造要求,防止檩条侧向失稳,同时能减少拉条的含钢量,降低造价。本发明实现屋面结构围护系统和消防喷淋系统一体化,既能节约净高,又能节约造价。另外直拉条与檩条通过螺栓紧固连接,能快速提高现场安装速度,节约工期。

    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82692A

    公开(公告)日:2021-06-18

    申请号:CN202110243573.7

    申请日:2021-03-05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单向叠合板拼缝处连接构造和施工方法,包括上部现浇层和下部预制层,下部预制层包括两块以上预制板,相邻预制板之间拼接连接;在相邻预制板的拼接处存在拼缝,在拼缝位置的上部现浇层内包括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横向钢筋位于拼缝正上方并垂直于拼缝,纵向钢筋平行于拼缝;下部预制层底部设置方形槽,所述方形槽位于拼缝位置且沿预制板长度方向通长设置,方形槽内设置钢筋网片,并由水泥砂浆填实抹平。本发明既能保证拼缝位置上部现浇层内不会因为受力导致开裂,又能避免叠合板拼缝位置下部在后期使用过程中出现非受力裂缝,影响外观,同时该连接构造简单,既能满足结构受力构造要求,又能使工厂预制和现场施工安装方便。

    一种结构工程桩和施工方法及其在中硬地质土层中的应用

    公开(公告)号:CN109930593A

    公开(公告)日:2019-06-25

    申请号:CN201910229708.7

    申请日:2019-03-25

    Inventor: 王红军 李治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结构工程桩和施工方法及其在中硬地质土层中的应用,所述结构工程桩由高压旋喷桩和预制管桩共同形成的复合桩;该复合桩施工方法为先用三重管高压旋喷桩机器在中硬地质土层施工高压旋喷桩,严格控制旋喷桩的水泥用量,水泥用量不少于旋喷桩质量的15%,待旋喷桩成桩完成后,间隔1~3小时,在水泥未凝固前用静压机将预制管桩压入高压旋喷桩内,预制管桩桩长和高压旋喷桩桩长相同,形成高压旋喷+预制管桩的等芯复合桩。本发明解决了在中硬地质土层不宜使用预制管桩的难题,同时大大推广了复合桩的应用范围,不再局限用于软土地基基础加固,同时可以用于高层和超高层房屋的桩基础。

    一种特定地质的预制桩施工方法
    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800984A

    公开(公告)日:2025-04-11

    申请号:CN202510054024.3

    申请日:2025-01-14

    Inventor: 王红军 李治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特定地质的预制桩施工方法,包括:S1,获取设计参数,根据设计参数确定预制桩的参数和搅拌孔的参数;S2,以达到搅拌孔的参数为施工目标,将压桩点作为搅拌中心向下打搅拌孔,并通过搅拌机湿作业得到搅拌桩;S3,在搅拌桩内水泥浆初凝之前,将选定的预制桩压入所述搅拌桩中,直到达到设计参数。本发明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实现预制桩能很快达到设计标高,极大削弱了传统预制桩在砂层的挤土效应,不会出现群桩挤土效应造成后续预制桩难施工到设计标高需要截桩的现象,同时不会出现复压预制桩以压桩力控制时需要接桩的现象,解决了传统预制桩施工出现的痛病,设计和施工原理简单。

    一种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装配式楼盖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6378287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264235.0

    申请日:2023-03-19

    Inventor: 王红军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应用于混凝土结构中装配式楼盖体系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装配式楼盖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梁和混凝土板,混凝土板由装配式楼承板和现场绑扎板的受力钢筋通过现浇混凝土连为一体形成;所述混凝土板按双向板设计;施工方法是:混凝土结构梁设置模板,混凝土结构梁和混凝土板下面设置脚手架支撑,接着绑扎受力钢筋,浇筑混凝土。本发明用装配式楼承板代替传统的叠合板,构件轻,施工安装方便;楼承板厚度可以最小做到100mm,叠合板需要做到130mm,能减轻结构整体自重,节约工程造价;楼承板的桁架钢筋净高比叠合板的桁架钢筋净高要高,方便设备管线安装;通过提出该体系的脚手架搭设方案,能节约脚手架用量和节约工期。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