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索网结构初始预应力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18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7108.X

    申请日:2024-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索网结构初始预应力分布计算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索网结构的每一个边界节点坐标和每一个自由节点坐标;将每一个边界节点坐标输入深度学习找力模型中,输出每一个自由节点坐标预测值;计算所有自由节点物理平衡方程均方残差和其坐标预测值与真实值的均方误差的和,即为损失函数值;根据损失函数值调整深度学习找力模型的参数和索预应力,更新深度学习找力模型,直到计算的损失函数小于设定误差,获取索预应力,即索网结构初始预应力分布。本发明将索网结构的边界节点坐标作为深度学习找力模型的输入,自由节点坐标作为输出,利用深度学习找力模型对索网结构的初始预应力分布找力,相比现有的人工找力,计算效率高,且快捷准确。

    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

    公开(公告)号:CN119507565A

    公开(公告)日:2025-02-25

    申请号:CN202411793026.6

    申请日:2024-12-09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大跨度索承空间结构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及索承空间结构,该内环索张拉施工方法包括:基于索承空间结构,建立索承空间结构的整体结构计算模型并进行各张拉阶段的仿真计算;在施工现场搭建索承空间结构,并根据仿真计算结果,对内环索进行下料,并在悬挑桁架端部紧固上拉索和内环索,以对内环索进行初步张拉;在内环索的张拉力达到部分设计预张力的要求后,通过顶升和张拉索膜结构,并对索膜结构各关键节点的实际位置进行控制,以对内环索进行完全张拉。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能够实现对内环索张拉过程的精准控制,提高索承空间结构的稳定性。

    一种索网结构的自由节点坐标预测方法及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9783217A

    公开(公告)日:2025-04-08

    申请号:CN202411957105.6

    申请日:2024-12-29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索网结构的自由节点坐标预测方法及系统,方法包括:获取索网结构的预应力分布、每一个边界节点坐标和每一个自由节点优化方向值;将每一个边界节点坐标输入深度学习找形模型,输出每一个自由节点坐标预测值;计算深度学习找形模型的损失函数值,调整深度学习找形模型的参数,以更新深度学习找形模型,直到损失函数值小于设定误差,获取索网结构的每一个自由节点坐标预测值。本发明将索网结构的边界节点坐标作为深度学习找形模型的输入,并给出自由节点的优化方向值,利用深度学习找形模型对索网结构的自由节点坐标进行预测,达到索网结构找形的目的,相比现有的人工找力,计算效率高,且快捷准确。

    一种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模拟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8709467A

    公开(公告)日:2024-09-27

    申请号:CN202410702232.5

    申请日:2024-06-0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钢管与混凝土界面的模拟方法及装置,其方法包括:获取钢管与混凝土的多个材料参数,并根据其构建有限元模型;所述材料参数包括法向刚度、切向刚度和界面参数;向所述有限元模型施加荷载,同时根据材料参数计算界面的法向应力和切向应力;根据载荷的预设值确定是否增加荷载:若载荷未到达预设值,则根据界面参数判断界面是否粘接失效;基于粘接失效的判断结果,选择库伦罚函数方法或切向刚度计算界面的切向应力,同时继续增加荷载,直至载荷到达预设值;输出界面的荷载达到预设值过程力学云图。本发明考虑了钢管‑混凝土界面法向本构与切向滑移本构的耦合关系,通过界面法向间隙控制其切向力学行为,提高模拟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传力装置及测试系统
    5.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19223728A

    公开(公告)日:2024-12-31

    申请号:CN202411454056.4

    申请日:2024-10-17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传力装置及测试系统,该传力装置包括:沿第一方向同轴设置的第一筒体、第二筒体和第三筒体;第二筒体套设于第一筒体和第三筒体之间,第一筒体相对第二筒体可移动设置,第二筒体相对第三筒体可移动设置;传力装置还包括至少一组摩擦件,至少一组摩擦件设于第一筒体的侧壁和第二筒体的侧壁之间;第三筒体内设有限位件和弹性件,弹性件连接于第二筒体,且部分第二筒体位于第三筒体内;第三筒体用于设于测试构件的一端;在外力驱动第一筒体朝第三筒体的移动中,第二筒体能够抵接于第三筒体内的限位件,弹性件所产生的弹性恢复力小于第一筒体相对于第二筒体的摩擦力。本申请能够有助于模拟测试钢管受破坏荷载之时混凝土结构的承受力。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