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17828418A
公开(公告)日:2024-04-05
申请号:CN202311643002.8
申请日:2023-12-0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三亚南海创新发展基地
IPC: G06F18/241 , G06F18/214 , G06F18/23
Abstract: 一种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多UUV任务海域重要度聚类方法,它涉及一种多UUV任务海域重要度聚类方法。本发明为了解决常规方法难以兼顾效率与精度,尤其是对不确定因素影响下的海域环境,各个区域的重要度可能不同,平均划分任务区域会导致UUV资源的浪费和搜索效率低下的问题。本发明的步骤包括步骤1、基于UUV探测能力的对任务区域网格化;步骤2、构建可拓展的任务海域重要度评估指标集;步骤3、基于灰色系统理论评估和聚类区域重要度;步骤4、建立部分区域的精细化修建策略;步骤5、建立多UUV区域协同巡逻策略。本发明属于水下机器人协同搜索技术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7550042A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311501904.8
申请日:2023-11-10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用于输水隧洞缺陷修复机器人的作业机构及其作业方法,涉及水下机器人领域。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水下机器人仅能够对输水隧洞的病害缺陷进行检测与评估,而无法进行修复的问题。本发明所述的用于输水隧洞缺陷修复机器人的作业机构,控制舱为耐压水密舱且其内部设有控制板,三组作业部沿圆周方向均匀分布,旋转执行器用于驱动所述三组作业部沿其构成的圆周方向旋转;滚刷和灌浆部通过连接部与所述支撑部相连,灌浆部用于向隧洞表面的缺陷处灌浆,滚刷用于清理隧洞表面或涂抹灌浆材料;所述控制板用于驱动旋转执行器启动或停止、还用于驱动连接部旋转或伸缩。
-
公开(公告)号:CN116679727A
公开(公告)日:2023-09-01
申请号:CN202310569716.2
申请日:2023-05-1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折叠翼式跨介质航行器的出水控制方法,具体涉及跨介质折叠翼航行器的出水控制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针对折叠翼式跨介质航行器出水控制策略无法实现直接出水,且存在易受环境干扰、出水时间较长、以及响应速度慢的问题。本发明出水控制方法为先执行水下定深航行任务,之后执行出水任务,在此期间通过运动控制系统调整飞行姿态,以预设出水俯仰角向水面航行,当空气螺旋桨是否露出水面时以最大功率开启空气螺旋桨,当空气螺旋桨的工作时间达到预设工作时间时,展开机翼,进行空中航行。本发明主要应用在跨介质航行领域。
-
公开(公告)号:CN116382319A
公开(公告)日:2023-07-04
申请号:CN202310515257.X
申请日:2023-05-09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用于水空两栖航行器的姿态调整系统及调整方法,属于水空两栖航行器的辅助设备。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现有的水空两栖航行器无法检测自身所处何种介质中,且在大俯仰角出水时,无法反映航行器真实姿态的问题。本发明包括姿态检测机构、两个航行介质确定机构、航行器控制机构和深度传感器;所述的姿态检测机构安装在水空两栖航行器上;两个所述的航行介质确定机构分别安装在航行器的艏端和艉端;所述的深度传感器安装在航行器上;所述的航行器控制机构安装在航行器内,并分别与姿态检测机构、两个航行介质确定机构、深度传感器、航行器的推进器、航行器的舵面舵机以及航行器的折叠机翼舵机进行电连接。本发明主要用于航行器姿态的调整。
-
公开(公告)号:CN111208840B
公开(公告)日:2023-05-02
申请号:CN202010056033.3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5D1/06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水下机器人的悬停控制方法,本发明采用深沉运动速度控制与位置控制自动切换、位置控制调整项自动调整实现对深度偏差的调节,进而实现定深悬停或定高悬停控制目的。速度控制可使水下机器人发挥最大的垂向控制能力,位置控制保证深度偏差的调节精度与响应速度,位置控制调整项可消除垂向稳态误差。本发明能够使水下机器人克服剩余浮力的影响,实现定深或定高悬停,并能够反映剩余浮力的大小。
-
公开(公告)号:CN113650763B
公开(公告)日:2023-03-24
申请号:CN202110807036.0
申请日:2021-07-16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 陕西省引汉济渭工程建设有限公司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输水隧洞检测机器人及其控制方法,包括:载体系统,用于承载动力设备及探测设备;主控系统,用于操控机器人在隧洞内作业;能源系统,为水下机器人作业提供能源;推进与操纵系统,首尾各布置4台纵向推进器,实现机器人基础运动;通信系统,利用无线局域网实现数据上传与指令下载;导航与定位系统,利用首尾交叉分布的4个测距仪,实现机器人在隧洞横截面内的定位;任务系统,实现对周向洞壁观测录像,回收后进行数据处理;本发明所涉及的水下机器人具有长距离、多模运动模式、输水隧洞跟踪控制与规划、光学与声纳融合集成检测等能力,可完成输水隧洞裂缝、洞内异物等缺陷检测作业,保证隧洞检测区域的全覆盖。
-
公开(公告)号:CN115649359A
公开(公告)日:2023-01-31
申请号:CN202211120164.9
申请日:2022-09-15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无人艇的中继器布放回收装置及方法,属于水下机器人布放回收领域。它包括龙门架、地轨滑车、铠装缆、绞车和中继器,所述中继器与水下机器人一同进行布放和回收,所述龙门架设置在地轨滑车的上方,所述龙门架包括上横梁、止转横梁、侧立柱、止转导轨和导向轮,所述上横梁与导向轮相连,所述上横梁两侧分别连接两个侧立柱,所述止转横梁两侧通过止转导轨与两个侧立柱的内侧相连,所述铠装缆设置在导向轮上,所述铠装缆与中继器和水下机器人相连,所述绞车与铠装缆相连。它主要用于中继器布放和回收。
-
公开(公告)号:CN108170976B
公开(公告)日:2021-06-01
申请号:CN201810026410.1
申请日:2018-01-11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IPC: G06F30/15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水下潜艇动态回收AUV过程中的安全性分析方法,首先将潜艇回收AUV的过程分为返航段、平面调整段和入坞段,通过AUV、潜艇和坞站所搭载的传感器获取对接过程中AUV当前时刻的状态信息,选取相应的安全性评价指标与阈值数据库进行对比,根据安全判定决定AUV继续对接还是执行相应的安全性措施。本发明充分考虑水下回收中存在的海流干扰、几何约束、信号延迟、无直接通信、欠驱动等问题,选择实用、有效的安全评价指标,制定安全评估方案及安全性措施,在保证回收成功率的前提下有效的分析安全性问题,避免发生危险。
-
公开(公告)号:CN111216857B
公开(公告)日:2021-05-14
申请号:CN202010050457.9
申请日:2020-01-17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深海水下机器人剩余浮力被动消除装置,属于水下机器人技术领域,装置主体包括气囊、底板、阀、密封装置、压载固定螺栓、压载防脱杆、压载,可压缩气囊与底板一侧粘接,并且在底板另一侧具有水、气两个通路及相应的阀和密封装置,压载固定螺栓与底板相连,压载可安装到压载固定螺栓并通过压载防脱杆防止压载松脱,装置主体可通过固定孔安装到机器人载体上。本发明可实现无需任何外部控制的条件下,在预定深度被动地损失定量的浮力,消除深海水下机器人载体增加的剩余浮力,同时不破坏水下机器人在海面的正浮状态,并且浮力消除量可根据工作水深在机器人下水前进行调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
公开(公告)号:CN110356513B
公开(公告)日:2021-02-19
申请号:CN201910673656.2
申请日:2019-07-24
Applicant: 哈尔滨工程大学
Abstract: 一种无人艇用辅助声呐释放和收回机构,它涉及航海通信技术领域。本发明解决了现有的无人艇用辅助声呐释放和收回机构存在结构过于复杂、声呐储存仓的空间有效利用率低、释放和收回位置不可控、结构稳定性差和结构刚度低的问题。本发明的回转铰链组件设置在艇艏甲板上部,主传动机构组件通过主轴与回转铰链组件连接,主传动机构组件下部与支撑组件连接,支撑组件安装在甲板连接板上,防水电缸组件位于副传动机构组件侧部,防水电缸组件与同步带箱上部连接,同步带箱下部通过方形连接法兰与回转铰链组件连接,电缸组件的头部与声呐组件连接,电缸组件通过同步带箱与副传动机构组件连接。本发明节约了无人艇内部仓储空间,具备很高的空间利用率。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