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3106932B
公开(公告)日:2015-12-30
申请号:CN201310042981.1
申请日:2013-02-0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36 , G21C15/12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集流式双流程超临界水冷堆,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出口热套管(204)及设置在反应堆压力容器内的堆内构件,反应堆压力容器与堆内构件之间构成有环腔及接通环腔的下腔室,堆内构件内设有上腔体、出口蒸汽腔、集流腔及接通上腔体的混合腔体,上腔体与环腔接通,集流腔与下腔室接通,出口热套管(204)与出口蒸汽腔接通,反应堆压力容器设有接通环腔的进口接管(107)及接通出口热套管(204)的出口接口管(103),混合腔体和出口蒸汽腔均通过燃料组件与集流腔接通。本发明采用上述结构,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并通过设计为双流程堆芯结构,避免了过多的流程导致堆芯安全系数降低的风险。
-
公开(公告)号:CN103903654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210580605.3
申请日:2012-12-28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3/06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核电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控制形变的围板-成形板组件。它包括围板和设在围板外部的若干成形板所述的围板由若干短板组成的筒形结构,其截面为对称的阶梯形状,所述的成形板为内侧为阶梯状的环形板,其内侧的阶梯状与围板外壁形状相同,所述的成形板上加工有定位孔。由于采用了短围板结构,有效减小了围板连接的温差应力,同时制造工艺也更为简化,方便;设计薄厚两种成形板,围板因辐射热效应引起的形变因此减少,使得其与吊篮的安装更加可靠。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1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40512.8
申请日:2012-12-14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流量分配装置,其设置在压力容器下封头内的下腔室中,包括: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反应堆堆芯下支撑板、流量分配板、连接板、基础连接板共轴线,并且自上而下依次布置;本发明简化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的分配,克服了堆芯入口区域流场不均匀现象;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性。
-
公开(公告)号:CN103871496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37125.9
申请日:2012-12-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2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一种压水堆核电站反应堆堆顶结构,它包括压力容器顶盖,压力容器顶盖的上部设有围筒,围筒的内部的上端设有冷却围板,冷却围板上设有冷却风管,围筒的上分别开有围筒上的进风口和围筒上的出风口,进风口和围筒上的出风口与内部的冷却风管连接,围筒的顶部设有抗震组件,抗震组件上设有电缆托架及电缆桥组件和顶盖吊具。本发明的优点是,实现了设备功能的集成化和结构的一体化,能够为操作人员提供辐射屏蔽,能够实现快速吊离/安装,体现了第三代核电技术对安全性、先进性和经济性要求。
-
公开(公告)号:CN116189822A
公开(公告)日:2023-05-30
申请号:CN202211720653.8
申请日:2022-12-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吴冰洁 , 杜华 , 张宏亮 , 方才顺 , 王留兵 , 颜达鹏 , 杨方亮 , 王晓童 , 李宁 , 胡雪飞 , 杨洪润 , 罗英 , 卢川 , 朱明冬 , 董元元 , 刘晓 , 饶琦琦 , 李燕 , 何培峰 , 李娜 , 李浩 , 邓朝俊 , 曹立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材料计算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反应堆结构材料集成计算系统,包括:材料性能数据库、集成计算平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和数据线,所述集成计算操作软件通过数据线分别与材料性能数据库和集成计算平台连接,所述材料性能数据库与集成计算平台之间也通过数据线连接。集成计算平台通过联合调用各个子计算平台实现组合流程运算;材料性能数据库存储反应堆材料关键性能参数以及集成平台组合流程运算结果;集成计算操作软件具有良好的人机交互界面,用户输入原始材料参数,调用集成计算平台运算,得到的结果展示在软件结果页面中。
-
公开(公告)号:CN109920563B
公开(公告)日:2022-06-10
申请号:CN201910202389.0
申请日:2019-03-1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PC: G21C13/024 , G21C13/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耐高温驱动机构的桁架式一体化堆顶结构,包括压力容器顶盖、控制棒驱动机构、围筒、抗震支承板、抗震板组件、防飞射物屏蔽板、电缆组件及起吊部件;所述围筒为由多根杆件组成的呈笼状的桁架结构。该堆顶结构的结构设计使得其在反应堆正常运行及开扣盖期间,不需要拆除其中的任何一个零部件,从而实现堆顶结构的一体化,达到减少反应堆开扣盖时堆顶结构拆除所需步骤,从而提高反应堆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目的。
-
公开(公告)号:CN111916230B
公开(公告)日:2022-02-11
申请号:CN202010812098.6
申请日:2020-08-13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刘卢果 , 杜思佳 , 刘余 , 邓坚 , 李松蔚 , 黄代顺 , 沈才芬 , 李喆 , 邱志方 , 黄慧剑 , 张勇 , 周铃岚 , 陈曦 , 王啸宇 , 辛素芳 , 刘伟 , 王玮 , 李浩 , 李燕
IPC: G21C15/1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可实现下降段流量周向均匀分布的压水堆,包括压力容器,还包括设置在压力容器内的吊篮组件,所述压力容器与吊篮组件围成用于一回路冷却剂向压力容器下封头流动的下降段,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下降段内的孔板,所述孔板为其上设置有多个通孔的板环状结构,所述通孔均连通孔板的上、下端,所述通孔沿着孔板的周向方向环形布置;所述孔板的外侧与压力容器的内壁相接,所述孔板的内侧与吊篮组件的外壁相接。采用本发明提供的压水堆结构设计,可有效均匀以上下降段内冷却剂周向分布的均匀性,达到利于优化反应堆热工水力性能的目的,同时该结构的运用并不影响压力容器本身。
-
公开(公告)号:CN113976913A
公开(公告)日:2022-01-28
申请号:CN202111247258.8
申请日:2021-10-26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王庆田 , 刘正武 , 李燕 , 罗英 , 何培峰 , 李浩 , 郝云波 , 杨洋 , 于天达 , 赵凯 , 钟元章 , 王仲辉 , 胡雪飞 , 邓朝俊 , 胡朝威 , 张翼 , 曹奇锋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建立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三维模型,并将该模型在轴向上进行分段、分块和分层;采用激光熔覆成形技术逐层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块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块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段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逐段加工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完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加工;在形成一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的基板的对称面加工第二侧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最终形成核电站超大型整体式不锈钢堆芯围筒结构。本发明提供的制备方法通过激光熔覆成形技术整体成形力学性能优良的堆芯围筒结构,材料利用率高,加工周期短。
-
公开(公告)号:CN112201375A
公开(公告)日:2021-01-08
申请号:CN202011132891.8
申请日:2020-10-21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核反应堆探测器组件拆除用主轴平移卷绕机构和使用方法,设置在外框体(307)内的开合滑轨(315),沿开合滑轨(315)滑动装配的左卷绕主轴模块(302)、右卷绕主轴模块(305);还包括设置在外框体(307)内的整体平移滑轨(303),沿整体平移滑轨(303)滑动装配的整体平移框架(314);左卷绕主轴模块(302)、右卷绕主轴模块(305)均同时与整体平移框架(314)联动装配;还包括连接于整体平移框架(314)并控制整体平移驱动组件沿整体平移滑轨(303)平移的整体平移驱动组件(301);还包括连接于左卷绕主轴模块(302)、右卷绕主轴模块(305)并控制左卷绕主轴模块(302)、右卷绕主轴模块(305)沿开合滑轨(315)相向或相反方向运动的开合驱动组件。
-
公开(公告)号:CN112185597A
公开(公告)日:2021-01-05
申请号:CN202011058346.9
申请日:2020-09-30
Applicant: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Inventor: 李浩 , 王仲辉 , 张显均 , 罗英 , 余志伟 , 王留兵 , 邓朝俊 , 李燕 , 曹阳 , 党高健 , 胡雪飞 , 李娜 , 明哲东 , 胡朝威 , 颜达鹏 , 罗亮 , 王东辉 , 任春明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核电站反应堆的堆内流量分配装置及分配组件,所述分配组件包括流量分配筒和流量分配板;所述流量分配筒的两个端部均为开口结构,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环形侧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一流水孔,所述第一流水孔用于连通流量分配筒的内腔和外部空间,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环形侧壁在轴向上的截面为圆弧结构,所述流量分配筒的内腔两端的径向尺寸大于中部的径向尺寸;所述流量分配板设置在流量分配筒的底部,所述流量分配板上设置有若干第二流水孔,所述流量分配板上的第二流水孔的孔径从流量分配板中心到边缘呈逐渐增大的趋势。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流量分配结构导致流量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