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841288A

    公开(公告)日:2019-06-04

    申请号:CN201910281358.9

    申请日:2019-04-09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二氧化碳冷却反应堆余热排出系统,所述余热排出系统包括: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能动余排子系统和非能动余排子系统共用余排换热器;在正常停堆或事故停堆且电源可用时,余热排出系统自动投入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被驱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当断电事故发生后,能动余排子系统停运,自动投入非能动余排子系统,CO2冷却剂自动进入余热排出系统,将热量传递给分离式热管换热器进行散热;通过设置能动与非能动结合的余热排出系统,满足了专设安全系统的纵深防御要求,提高了装置的安全性。

    一种基于甲板空气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4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555.6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甲板空气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次侧管路通过主管道热管段与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主管道冷管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主管道热管段、热源热管式换热器、主管道冷管段之间形成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冷却剂的循环回路;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管路之间构成封闭环路,冷源热管式换热器安装在甲板外表面。通过两道换热循环为系统中有效空间的布置提供便利,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基于海水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09273113A

    公开(公告)日:2019-01-25

    申请号:CN201811069552.2

    申请日:2018-09-1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海水冷却的热管式非能动余热排出系统,包括反应堆压力容器,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次侧管路通过热管段与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一端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另一端通过冷管段与反应堆压力容器的一端连接,反应堆压力容器、热管段、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管段之间形成反应堆压力容器中冷却剂的循环回路;热源热管式换热器的两侧均通过连接管路与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热源热管式换热器、冷源热管式换热器、连接管路之间构成封闭环路。本技术方案形成的两道换热循环仅仅依靠两相工质的密度差压头和毛细压头,对设备中冷热阱的位差要求较小,为系统中有效的空间布置提供便利,且提高了换热效率。

    一种钍基燃料组件及小型压水堆

    公开(公告)号:CN106128516A

    公开(公告)日:2016-11-16

    申请号:CN201610557308.5

    申请日:2016-07-15

    Inventor: 夏榜样 卢川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32 Y02E30/38 G21C3/60 G21C5/1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钍基燃料组件及小型压水堆,燃料芯体以氧化钍(ThO2)为主,均匀混合235U丰度约为20%的UO2燃料或239Pu丰度约为18%的PuO2燃料。燃料棒采用稠密栅格布置方式,燃料棒间距约为1.0mm,按正方形或三角形栅格排列,再利用组件盒构成正方形或六角形燃料组件。反应堆采用周期性运行方式,即每功率运行若干天,停堆约30天以上。本发明提出的燃料组件及小型压水堆,具有较强的反应性控制能力及较高的堆芯转换能力,从而获得更长的换料周期,显著提高了中子经济性及安全性。

    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筒状流量分配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03871500A

    公开(公告)日:2014-06-18

    申请号:CN201210540644.0

    申请日:2012-12-14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E30/4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核反应堆下腔室筒状流量分配装置,其设置在压力容器的下封头内的下腔室中,包括一个流量分配筒,所述流量分配筒体一端设有外法兰,该流量分配筒体通过所述外法兰固定在压力容器内的堆芯下支撑板的下表面上;所述流量分配筒的筒壁上自上而下均匀设有5~8层通透的流水孔,每层流水孔错层布置;所述流量分配筒与所述堆芯下支撑板共轴线。本发明大大简化了反应堆下腔室结构,提高了结构稳定性和可靠性;本发明实现反应堆下腔室冷却剂流量的分配,克服了堆芯入口区域流场不均匀现象,满足了热工水力要求;本发明结构简单,降低了成本,并提高了经济性。

    一种直六面体网格映射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7610354A

    公开(公告)日:2024-02-27

    申请号:CN202311577768.0

    申请日:2023-11-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直六面体网格映射方法及装置,涉及数值计算领域,包括:对实际网格层进行重构获得虚构网格层,计算实际、虚构网格层的网格参数信息;根据网格参数信息确定实际、虚构网格层之间的关联关系;采用两级网格搜索算法对关联关系进行搜索获得与第一网格单元关联的第二网格单元,并在源场的虚构网格层搜索出距离第二网格单元最近的第三网格单元,基于第三网格单元对源场的实际网格层进行搜索获得与第一网格单元相交的第四网格单元;结合第一、第四网格单元的相对位置关系计算出第一、第四网格单元在空间方向的相交长度,并由相交长度计算出相交体积;根据物理场的变量属性选择相应的网格映射策略对相交体积进行映射,获得网格映射结果。

    一种基于热力图的热点代码优化方法及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153494B

    公开(公告)日:2024-02-13

    申请号:CN202111462111.0

    申请日:2021-12-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热力图的热点代码优化方法及装置,将函数执行的平均时间作为热力值并绘制函数调用热力图,热力图的可视化显示为寻找热点函数提供了直观的依据;在确定出热点函数和热点代码后,提供代码优化检查单,再依据代码优化检查单,对热点函数和热点代码逐个进行检查、分析,并尝试优化;在优化后重新执行测试算例来检查优化的效果,可以较为快捷地完成代码优化工作;从全部代码中筛选出热点代码,只对热点函数的代码和进行优化,目标明确,不仅实现从微观方面对代码进行优化,同时(56)对比文件Qurrat Ul Ain等.Analysis of hotspotmethods in JVM for best-effort run-timeparallelization.IC4E '18: Proceedings ofthe 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Education, E-Business, E-Management andE-Learning.2018,第60-65页.董仕.可压缩NS方程求解软件性能优化与并行技术研究.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基础科学辑.2020,(第2期),A002-934,第2.1-2.2节,图2.3.廖陈志.HPCG在多核/众核平台上的实现与优化.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信息科技辑.2019,(第1期),I137-251,第3.2、3.4节,图3.3.杨晓丹 等.MASNUM海浪模式的代码现代化优化.海洋科学进展.2017,第35卷(第04期),第473-482页.

    一种微弱信号测量的自校准和抗漂移装置

    公开(公告)号:CN114485764B

    公开(公告)日:2023-08-01

    申请号:CN202210142594.4

    申请日:2022-02-16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弱信号测量的自校准和抗漂移装置,设置有电压信号调理模块和恒流源调理模块;电压信号调理模块解决了在测试过程中需要针对电压信号调理模块所引入误差进行人工定期校准的问题;恒流源调理模块解决了恒流源初始精度不高、温漂和时漂明显而使得输出采样基准电流的恒流源输出电流值不准确且难以预测并最终影响测量精度的问题;并搭配双刀双掷开关,切换双刀双掷开关动作实现热电偶/热电阻采集工作模式的切换,即:热电偶采集时,通过电压信号调理模块校准误差并采集电压信号;热电阻采集时,除使用电压信号调理模块校准误差并采集电压信号,还通过恒流源调理模块消除热电阻采集过程中恒流源输出不准确且难以预测的影响。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