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压力补偿的燃料电池供给路解耦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769312B

    公开(公告)日:2022-04-12

    申请号:CN202010696902.9

    申请日:2020-07-20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压力补偿的燃料电池供给路解耦控制方法,通过补偿燃料电池系统的进气压力优化电堆的输出能力。本发明包括:步骤一、对燃料电池系统建立供给路动态模型;步骤二、确定燃料电池电堆的过氧比参考值;步骤三、通过补偿燃料电池系统的背压提升系统的输出功率,提出压力补偿因子κair;步骤四、根据自抗扰控制思想设计燃料电池系统供给路流量‑压力动态解耦控制器。本发明利用流量‑压力动态解耦控制器以削减流量‑压力的耦合作用,为实现整体提升燃料电池系统的功率水平提供设计指导。

    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

    公开(公告)号:CN112937548A

    公开(公告)日:2021-06-11

    申请号:CN202110315429.X

    申请日:2021-03-24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一种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动力域控制系统,包括发动机控制模块、一号电机控制模块、二号电机控制模块、电池管理模块、机械式自动变速器控制模块、能量管理模块、模式切换协调控制模块。通过将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混动控制器与变速器控制器进行集成,可减少车辆控制器的数量与控制器间的线束数量,进而提升了车辆动力控制系统的实时性与鲁棒性,同时将混动控制器中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与变速器控制器中的经济性换挡策略进行实时结合,可进一步提高功率分流式混合动力汽车的燃油经济性。

    一种基于工况预测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926211A

    公开(公告)日:2021-06-08

    申请号:CN202110257364.8

    申请日:2021-03-09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工况预测的燃料电池汽车能量管理优化方法,包括工况预测和能量管理控制两部分,其中,能量管理优化控制包括内层动力电池能量优化控制和外层燃料电池能量优化控制。针对电‑电混合燃料电池汽车,采用马尔可夫模型预测行驶工况,进而获得电机需求功率,内层控制采用动态规划算法获得动力电池参考目标功率和燃料电池参考目标功率,然后外层控制根据燃料电池系统电压衰退模型修正燃料电池参考目标功率,进而实现多动力源的能量分配。本发明提出的方法可以优化动力源的工作点,主动延长动力电池寿命,提高燃料电池耐久性和车辆经济性。

    一种城市道路信号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34354B

    公开(公告)日:2021-05-11

    申请号:CN201810499206.1

    申请日:2018-05-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信号控制领域基于人均延误的信号交叉口多目标配时优化方法,具体是一种考虑人均延误、车辆污染物排放及交叉口通行能力的多目标信号优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交叉口人均延误模型;2、建立交叉口车辆污染物排放模型;3、选取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模型;4、建立基于人均延误的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模型;5、采用混合差分粒子群多目标搜索算法求解优化模型;6、通过矩阵实验室MATLAB软件求解算法,获得帕累托Pareto最优解。本发明基于人均延误的多目标信号配时优化方法,能够降低交叉口人均延误,减少车辆在交叉口的尾气排放,提高交叉口通行能力,改善交通运行环境和质量。

    一种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构型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613175A

    公开(公告)日:2021-04-06

    申请号:CN202011535426.9

    申请日:2020-12-23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构型优选方法,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方法包括初选所需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构型,基于研发成本、加工制造成本、使用成本和回收报废成本建立备选构型的全生命周期成本模型,进行基于燃油价格变动或车辆使用寿命变动的单因素敏感性分析,进行基于燃油价格变动和车辆使用寿命变动的多因素敏感性分析,确定最优备选构型五个步骤。在满足车辆所需性能的行星混联式混合动力汽车构型中,以整车全生命周期成本的角度从备选构型中选出最优备选构型,可以极大地降低车辆成本,缩短混合动力汽车研发周期。

    一种蓄电池组均衡控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2563591A

    公开(公告)日:2021-03-26

    申请号:CN202011459863.7

    申请日:2020-12-1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蓄电池组在使用过程中的电池单体存在严重老化和不一致性而导致的蓄电池组容量异常衰减、充放电能力受到限制及使用性能恶化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蓄电池组均衡控制方法,属于电池管理系统。该控制方法包括老化单体识别、均衡控制两部分,考虑到电池单体存在老化而导致其在充放电过程中率先达到截止电压,影响电池组充放电能力,利用神经网络对电池单体的老化程度进行识别,然后以电池电压为控制变量,判断不一致性,基于粒子群算法进行均衡控制,进而实现对蓄电池组的有效均衡,减缓蓄电池组容量衰减,优化蓄电池组的使用性能。

    一种轮毂液压驱动系统极限状态的泵排量限制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091703B

    公开(公告)日:2021-03-09

    申请号:CN201910466930.9

    申请日:2019-05-31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轮毂液压驱动系统在恶劣工况下工作时出现压力饱和、油温过高等极限状态,造成系统溢流流量增加、损失增大、工作效率降低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轮毂液压驱动系统极限状态的泵排量限制方法。本方法通过在系统中添加油温和压差工作限值判断模块,对油温和压差超出工作限值范围的泵排量进行温度或压力限制控制,使系统油温尽快回归适宜范围,并减少系统溢流损失。本发明提供的方法通过对油温和压差超出工作限值范围的泵排量进行限制,可以减少极限状态下可能引发的系统故障,协调系统的动力性、高效性及安全性之间的矛盾,提高整车安全性。

    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器标定参数优选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1332274B

    公开(公告)日:2021-03-02

    申请号:CN202010180158.7

    申请日:2020-03-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器标定参数优选方法,涉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领域。方法主要包括选择整车约束边界和标定响应、基于平均综合能量传递效率求出百公里理论油耗、制定基于发动机最优控制的整车能量管理策略、根据能量管理策略构架优选标定参数、确定一维标定参数可行域五个步骤。充分考虑整车控制器标定参数与整车经济性的关系,深入分析整车能量管理策略构架,根据该构架优选出整车控制器标定参数,并通过理论分析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确定各标定参数可行域,该方法有利于快速优选混合动力客车整车控制器标定参数,减小标定参数可行域范围,缩短整车控制器的研发周期。

    一种物流园区功能区分阶段布局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8717614A

    公开(公告)日:2018-10-30

    申请号:CN201810468495.9

    申请日:2018-05-16

    Applicant: 吉林大学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物流系统规划领域中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方法,具体是一种物流园区功能区分阶段布局方法,该方法利用逐层递推思想,将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问题分解为功能区相互关系确定、功能区布局结构确定、功能区位置及形状确定三个阶段,逐层优化、联合求解最优物流园区功能区布局方案;本发明通过量化物流园区功能区之间的物流关系和非物流关系得到功能区综合关系,结合待分配功能区选择流程、布置判断流程和摆放规则得到功能区布局结构,利用多目标规划模型和遗传算法,明确量化功能区关系和作业单元相对位置关系,精确求解各功能区位置及形状,降低了传统布局规划模型的求解难度,满足既定目标下的物流园区功能区一体化布局方案设计要求。

    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跟随行为仿真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5468861A

    公开(公告)日:2016-04-06

    申请号:CN201510894353.5

    申请日:2015-12-08

    Applicant: 吉林大学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G06F17/5036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交通仿真技术领域中行人交通行为仿真的方法,具体是一种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跟随行为仿真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建立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仿真模型;2、判断行人是否产生跟随行为;3、计算产生跟随行为的行人受到其他行人的吸引概率;4、计算产生跟随行为的行人受到的总吸引概率;5、将产生跟随行为的行人受到的总吸引概率加入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仿真模型;本发明基于元胞自动机的行人仿真模型,考虑行人实际跟随行为中的行人视角、方向、距离和速度因素,加入产生跟随行为的行人受到的总吸引概率,能够较好的仿真行人的错位、偏向跟随行为,打破了元胞自动机只能表征行人正向跟随的局限。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