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开(公告)号:CN107010212A
公开(公告)日:2017-08-04
申请号:CN201710240389.0
申请日:2017-04-13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Y02T10/7005 , B64C27/08 , B60L53/12 , B60L2200/10 , B64D1/22 , B64F1/32 , G08C17/02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基于组合式飞行器的半自主可持续空运系统包括:独立货舱、组合式飞行器、激光器阵列供能系统、升降机构、液压锁紧机构;所述独立货舱可固定于升降机构,并通过液压缩紧机构与组合式飞行器组合,激光器阵列供能系统对组合式飞行器进行无线激光输能。
-
公开(公告)号:CN104390649A
公开(公告)日:2015-03-04
申请号:CN201410431322.1
申请日:2014-08-28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C21/24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海面太阳耀斑观测模式下的卫星姿态导引方法及装置,方法包括1)地面规划生成主平面约束下的卫星期望姿态数据;2)对所述卫星期望姿态数据进行等间隔选取卫星姿态角基点作为插值点,每两个相邻插值点之间的曲线段用三阶样条插值拟合,获得卫星姿态角曲线的三阶多项式系数;3)将所有所述卫星姿态角曲线的三阶多项式系数组合成可上注的数据格式,上注到星上;4)星上解析上注信息,获取所述卫星姿态角曲线的三阶多项式系数,重构卫星期望姿态角。本发明能根据观测需求,将规划姿态数据进行间隔采样并上注到星上,并且在星上对这些姿态数据进行重构,节省上注资源与星上计算资源。
-
公开(公告)号:CN103995800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103360.4
申请日:2014-03-19
Applicant: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F17/17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用于圆轨道卫星的星上自主轨道外推方法,其利用地面注入的平根数,采用简化的外推模型,由星载计算机轨道处理模块根据该简化的外推模型自主外推,且自主外推过程中仅考虑地球引力场摄动中的J2项摄动,忽略含偏心率e的所有项。该方法可应对因卫星姿态机动而导致GPS轨道数据输出不连续的情况,通过星载计算机轨道处理模块中的软件自主外推,实现星上轨道连续可用,同时还需适应星上计算机处理能力的约束。
-
公开(公告)号:CN119898489A
公开(公告)日:2025-04-29
申请号:CN202510387661.2
申请日:2025-03-31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星间测距信息的月球卫星编队自主导航方法,包含轨道动力学模型建立、协同观测模型建立和导航滤波算法数据融合三个部分。本发明为月球卫星编队建立了包含165阶次月球非球形摄动的高精度动力学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星间测距和测角信息的自主导航方法。能够独立于地面站运行,仅利用在轨观测数据实现月球卫星编队的高精度自主导航。
-
公开(公告)号:CN118857309A
公开(公告)日:2024-10-29
申请号:CN202310486743.3
申请日:2023-04-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星敏感器的卫星定姿方法、系统及计算机可读介质,该卫星定姿方法包括:根据惯性坐标系下的太阳矢量和惯性坐标系下的位置矢量建立对日定向坐标系OXi2Yi2Zi2,其中O表示卫星质心,Xi2轴由太阳矢量和指向地心矢量叉乘所得,Zi2轴指向太阳矢量的负方向,Yi2轴由Xi2轴和Zi2轴根据右手法则获得;根据对日定向坐标系构建星敏感器的安装矩阵;根据安装矩阵在对日定向坐标系中计算星敏感器与太阳矢量之间的第一夹角,以及星敏感器与地心矢量之间的第二夹角;控制卫星的姿态,使第一夹角保持在第一预设范围内,且使第二夹角保持在第二预设范围内,从而使星敏感器在整个轨道周期内有效。本申请可以避免星敏感器的视场不受光影响。
-
公开(公告)号:CN118534386A
公开(公告)日:2024-08-23
申请号:CN202311150244.3
申请日:2023-09-06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1R33/1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磁场力测量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基于电磁效应的非接触式多自由度作动测量装置,包括:平移作动系统,其被配置为调节测量目标的位置以使测量目标与电磁场消除旋转作动系统同轴;微摩擦旋转启停作动系统,其被配置为使得所述测量目标进入无摩擦旋转状态;以及电磁场消除旋转作动系统,其被配置为产生电磁场以使所述测量目标停止旋转该装置通过三轴联动可以实现测量目标与电磁场消除旋转作动系统的精确对准,使得可以在Z轴方向上满足不同测量目标、不同高度、不同转速的微摩擦非接触式测试的需求。
-
公开(公告)号:CN118314210A
公开(公告)日:2024-07-09
申请号:CN202410442115.X
申请日:2024-04-12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IPC: G06T7/73 , G06T7/13 , G06T3/4007 , G06T5/70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时间表面的事件相机星点提取方法及星敏感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事件相机采集图像,获取原始星图事件流,基于事件的连续性对事件流数据进行预处理,去除事件流中的噪声;S2、累积事件数据构建事件帧图像;S3、根据单个事件的极性与时间戳,使用时间表面形式表示步骤S2构建的事件帧图像中的事件;S4、对事件帧图像中的亮度增强事件进行高斯曲面拟合,在拟合获得的曲面中心限定区域内采用对称线性插值法得到星点质心的最终像素坐标。有益效果是有效避免高机动状态下星点丢失和拖尾现象、提高动态性能。
-
公开(公告)号:CN118294924A
公开(公告)日:2024-07-05
申请号:CN202410219930.X
申请日:2024-02-28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迭代傅里叶变换的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姿态角速率估计方法,该方法利用了激光雷达测量得到的每帧点云的点数量随空间非合作目标转动引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并结合傅里叶变换的方法将每帧点云的点数量的时域变化信息转变为频域上的变化,进而从频率特征中提取相对姿态角速率信息,并进一步采用迭代傅里叶变换对结果进行优化,实现空间非合作目标相对姿态角速率的最优估计。该方法比较简单,计算量小,可以快速获得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相对姿态角速率,可以用于自主相对姿态估计等,减小估计中的累积误差,适用于转动角速度恒定或波动较小的非合作翻滚目标。
-
公开(公告)号:CN114677409B
公开(公告)日:2024-07-02
申请号:CN202210182913.4
申请日:2022-02-25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边缘匹配的空间非合作目标三维跟踪方法,提出利用unity3D导入空间目标模型,根据不同需求搭建不同仿真绕飞场景,用于验证所提算法的可行性,整套系统具有通用性、便捷性。本申请在基于边缘匹配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全局优化的思想,减少当背景杂乱、光照不均时,易出现局部极小值导致的误匹配问题,同时通过运动补偿来评估像素点观测概率,补偿由于前景层和背景层建模不当导致引起的误差。有利于提高匹配准确率,从而提高位姿解算精度和跟踪准确率。
-
公开(公告)号:CN117994646A
公开(公告)日:2024-05-07
申请号:CN202311670490.1
申请日:2023-12-07
Applicant: 中国科学院微小卫星创新研究院 , 上海微小卫星工程中心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高光谱影像的机场目标在轨检测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基于辐射与光谱定标系数,对获取的高光谱机场影像进行辐射校正与光谱校正;步骤2,基于机场飞机目标光谱特征库,进行波段选择与端元提取;步骤3,选取单波段影像,基于空间特征信息,采用深度学习模型实现机场目标快速检测;步骤4,基于目标光谱特性库信息,进行目标光谱匹配检测,得到机场目标检测识别结果;步骤5,根据步骤3与4得到的检测识别结果以及已有参考底图信息,采用决策级融合方法进行综合筛选与鉴别,得到机场飞机目标识别结果。提高机场目标的在轨发现与快速预警能力。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