载重用充气轮胎
    63.
    发明授权

    公开(公告)号:CN102009571B

    公开(公告)日:2014-12-10

    申请号:CN201010269397.6

    申请日:2010-08-30

    Inventor: 山崎和美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载重用充气轮胎,防止胎体帘线的CBU并提高胎圈部的耐久性。胎体帘布的贴胶的橡胶硬度Ht1为68~90度。胎圈芯包括:胎圈芯基体,其由钢丝线束构成;包覆材料,其包围胎圈芯基体的外周面,并且由利用橡胶硬度Ht2为70~90度的贴胶覆盖有机纤维帘线的排列体的帘布构成;胎圈覆盖胶,其填满钢丝线间的间隙、橡胶硬度为78~90度。胎圈芯基体的轮胎轴向最内侧的钢丝线与胎体帘线的最短距离为0.8~3.0mm。包覆材料的有机纤维帘线的粗细度为940~4200dtex,帘线间隔为0.3~1.4mm,并且帘线长度方向相对于轮胎周向的角度为20~70度。

    重载荷用充气轮胎
    66.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91339A

    公开(公告)日:2014-08-20

    申请号:CN201410045506.4

    申请日:2014-02-08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重载荷用充气轮胎,维持了湿路性能以及夹石性能且降低了滚动阻力。重载荷用充气轮胎通过在胎面部(2)设置胎肩主沟(3)和中央主沟(4)而划分出中间陆地部(6)。在中间陆地部设有中间辅助沟(20)、外侧中间横沟(21)和内侧中间横沟(22)。外侧中间横沟(21)以及内侧中间横沟(22)在各中间陆地部内的轮胎一周上的条数分别为40条~50条。外侧中间横沟以及内侧中间横沟具有浅底部(25)。在浅底部形成有沟底刀槽花纹(30)。沟底刀槽花纹包括具有中央主沟4的沟深的0.85倍~1.00倍的深度的第一部分(32)、以及具有该第一部分的深度的0.30倍~0.70倍的深度的第二部分(33)。

    重载轮胎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974837A

    公开(公告)日:2014-08-06

    申请号:CN201280058915.7

    申请日:2012-11-27

    Inventor: 安宅郁夫

    Abstract: 防止了胎肩下降磨损和三角形磨损。包括胎肩花纹块的重载轮胎包括:具有曲率半径(R1)的第一弧形部,其中,胎面轮廓线在处于5%内压状态下的轮胎赤道表面上包括弧中心;和具有曲率半径(R2)的第二弧形部,第二弧形部在交点(Q)处与第一弧形部相交。第二弧形部的弧中心位于穿过交点(Q)的径向线上。曲率半径的比值(R2/R1)处于0.2至0.5之间。从赤道点至胎面边缘的轮胎径向方向距离(He)与从赤道点至从第一弧形部延伸的线上的虚拟胎面边缘的径向方向距离(H)之间的比值(He/H)大于等于0.5或小于1.0。

    充气轮胎
    69.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3895453A

    公开(公告)日:2014-07-02

    申请号:CN201310337017.1

    申请日:2013-08-05

    Inventor: 前原敦史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B60C2200/06

    Abstract: 本发明的充气轮胎,均衡地提高排水性能和耐磨损性能。该充气轮胎,在胎面部(2)设置有:中央主沟(3A)、中间主沟(3B)、胎肩主沟(3C)、中央横沟(4A)、中间横沟(4B)以及胎肩横沟(4C)。中间横沟(4B)以及胎肩横沟(4C)以大致直线状延伸并且沟宽度为4.0~16.0mm。在中间横沟(4B)以及胎肩横沟(4C)的沟底不设置从最深的沟底隆起的高度为各横沟的最深的沟深度的50%以上的拉筋(T)。经过中央花纹块(5)的两端的中央区域(5A)的陆地比为经过中间花纹块(6)的两端的中间区域(6A)的陆地比的1.05~1.25倍。中央横沟(4A)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为15~45°并且大于中间横沟(4B)相对于轮胎轴向的角度。

Patent Agency Rank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