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介质层的SiCMOS电容及其制作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2244108A

    公开(公告)日:2011-11-16

    申请号:CN201110171668.9

    申请日:2011-06-23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复合介质层的SiC MOS电容,主要解决现有SiC MOS电容界面态密度高,耐压特性差的问题。该电容结构自下而上依次为N型重掺杂SiC衬底层、N型轻掺杂SiC外延层、SiO2过渡层和HfxAl1-xON介质层,在SiC衬底的背面和HfxAl1-xON的表面溅射金属Al分别引出正负电极。其中N型SiC外延层厚度为10~100μm,掺杂浓度为1×1015~5×1015cm-3,SiO2过渡层厚度为1~15nm,HfxAl1-xON介质层厚度为10~30nm。该SiO2过渡层和HfxAl1-xON层组成复合介质层结构,以降低介质层与SiC界面的界面态密度,减小介质层漏电流,改善介质层的耐压能力,提高SiC MOS器件的可靠性。本发明SiC功率集成电路和SiC功率分离器件的制作。

    4H-SiC硅面外延生长石墨烯的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1602503B

    公开(公告)日:2011-04-27

    申请号:CN200910023384.8

    申请日:2009-07-20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4H-SiC硅面外延生长石墨烯的方法,主要解决4H-SiC硅面外延生长石墨烯时,产生的石墨烯面积太小、均匀性不高的问题其方法是:对4H-SiC硅面进行清洁处理,以去除表面有机残余物和离子污染物;通入氢气和丙烷,对4H-SiC硅面进行氢刻蚀,以去除表面划痕,形成规则的台阶状条纹;通入硅烷去除氢刻蚀在表面带来的氧化物;在氩气环境下,通过加热,蒸发掉硅原子,使得碳原子以sp2方式在表面重构形成外延石墨烯。本发明可应用于外延石墨烯材料的制作。

    一种碳化硅单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10212020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8082.7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碳化硅单侧深L形基区结构的MOSFET器件及其制备方法,该MOSFET器件包括:栅介质层;基区,包括第一基区和第二基区,分别位于栅介质层的两侧;电流扩散层,位于栅介质层和第二基区之间;漂移层,位于基区和电流扩散层的下表面;衬底层,位于漂移层的下表面;漏极,位于衬底层的下表面;多晶硅层,位于栅介质层的内表面;栅极,位于多晶硅层的上表面;第一源区,位于基区的预设区域的上表面;第二源区,位于基区的其余区域的上表面;源极,位于第一源区和第二源区的上表面。本发明的这种MOSFET器件,通过改变单侧P型基区的结构,在不增大器件元胞面积的情况下,降低了槽栅拐角的电场聚集,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

    一种具有T型掩蔽层结构的碳化硅MOSFET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10212019A

    公开(公告)日:2019-09-06

    申请号:CN201910458073.8

    申请日:2019-05-29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T型掩蔽层结构的碳化硅MOSFET器件,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漏电极、N型掺杂衬底层、N型漂移区和P型基区;所述P型基区上设置有P型源区和N型源区;所述P型基区的内部设置有槽栅结构,所述槽栅结构的底部延伸至所述N型漂移区的内部,所述槽栅结构的顶部延伸出所述P型基区的上表面;所述槽栅结构的下方设置有T型掩蔽层结构,且所述T型掩蔽层结构的上表面与所述槽栅结构的下表面接触;所述P型源区和所述N型源区上设置有源电极;所述槽栅结构上设置有栅电极。本发明的碳化硅MOSFET器件,通过在槽栅结构的底部增加T型掩蔽层结构,提高了器件的击穿电压,而且增大了器件的开关速度,同时也减少了器件的开关功耗。

    一种具有深沟槽的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4037236B

    公开(公告)日:2017-10-13

    申请号:CN201410166378.9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深沟槽的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其包括金属、SiO2隔离介质、沟槽、一次N‑外延层、P+离子注入区、二次N‑外延层、N+衬底区、欧姆接触区,其中,所述P+离子注入区处于深沟槽的拐角处下方;所述沟槽为深沟槽,沟槽的深度为1.5~8μm。本发明具有深沟槽的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继承沟槽式碳化硅SBD的基本结构,具有正向电流大的优点,同时克服了反向漏电流大的缺点。

    一种具有环形块状埋层的沟槽式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

    公开(公告)号:CN104037237B

    公开(公告)日:2017-01-18

    申请号:CN201410166401.4

    申请日:2014-04-21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环形块状埋层的沟槽式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其包括金属、SiO2隔离介质、沟槽、一次N-外延层、P+离子注入区、二次N-外延层、N+衬底区和欧姆接触区,其中,所述P+离子注入区处于二次N-外延层的表面,肖特基接触区的所述沟槽与P+离子注入区上下对齐,形状相同,或者与非P+离子注入区上下对齐,形状相同本发明具有环形块状埋层的沟槽式浮动结碳化硅SBD器件,既有沟槽式碳化硅SBD肖特基接触面积大,正向导通电流大的优点,又有浮动结碳化硅SBD击穿电压大的优点。

    原位刻蚀方法
    68.
    发明公开

    公开(公告)号:CN104538296A

    公开(公告)日:2015-04-22

    申请号:CN201510010448.6

    申请日:2015-01-07

    CPC classification number: H01L21/322 H01L21/02378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原位刻蚀方法,方法包括:将利用正轴4H或6H的原始碳化硅SiC衬底加工成的加工SiC衬底利用超声进行清洗;利用碱性混合剂将加工SiC衬底在85度温度下煮浴20分钟;利用浓硫酸混合液将加工SiC衬底在85度温度下煮浴20分钟;利用外延炉对零偏角的加工SiC衬底进行原位刻蚀;当外延炉温度降低到700℃以后,停止通入氢气,并抽取真空到低于1×10-7mbar;缓慢提高外延炉气压到常压,使加工SiC衬底自然冷却至室温,取出SiC外延片。本发明原位刻蚀方法能够刻蚀出最佳衬底表面形貌的原位刻蚀工艺,提升SiC异质外延生长质量。

    一种控制生长压强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3466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50270.5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控制生长压强P型低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2)向反应室通入H2直至反应室气压到达100mbar,保持反应室气压恒定,再将H2流量逐渐增至60L/min,继续向反应室通气;(3)打开高频线圈感应加热器RF,逐渐增大该加热器的功率,当反应室温度升高逐渐至1400℃进行原位刻蚀;(4)当反应室温度到达到1580℃-1600℃时,保持温度和压强恒定,向反应室通入C3H8和SiH4;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一定量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

    一种P型梯度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

    公开(公告)号:CN104233463A

    公开(公告)日:2014-12-24

    申请号:CN201410349976.X

    申请日:2014-07-22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P型梯度掺杂碳化硅薄膜外延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将碳化硅衬底放置到碳化硅CVD设备的反应室中,将反应室抽成真空;(2)向反应室通入H2直至反应室气压到达100mbar,保持反应室气压恒定,再将H2流量逐渐增至64l/min,继续向反应室通气;(3)打开高频线圈感应加热器RF,逐渐增大该加热器的功率,当反应室温度升高逐渐至1400℃进行原位刻蚀;(4)当反应室温度到达到1580℃-1600℃时,保持温度和压强恒定,向反应室通入C3H8和SiH4;将液态三甲基铝放置于鼓泡器中用作掺杂源,将一定量的H2通入鼓泡器中,使H2携带三甲基铝通入反应室中。

Patent Agency Ranking